清華大學柳百成:赴美留學是我學術人生的里程碑

清華大學柳百成:赴美留學是我學術人生的里程碑

柳百成在清華大學改革開放後出國留學工作40週年座談會上發言 常志東 攝

第一批訪問學者52人都按期學成全部回國。其中清華派去9人有3人當選院士,這充分體現了清華長期秉承蔣南翔同志“培養又紅又專科技人才”的教育理念。

回顧留學美國的兩年,我自己歸納了三大收穫。第一,在威斯康星大學掌握了一批國內沒有的世界先進材料分析儀器,這些儀器對於深入研究材料的微觀世界十分有幫助,學習期間我發表了幾篇有分量的學術論文,其中一篇獲美國鑄造學會傑出論文獎。

第二,學習計算機技術及軟件編程。當時在美國房東家裡,看到他的小兒子在玩蘋果電腦,我敏銳地感到,計算機技術將會改變人類生活的一切。所以下決心和本科生一起,每晚在計算機中心學習編程到凌晨。這為回國後開闢用信息技術提升傳統鑄造產業的研究打下了堅實基礎。

第三,為今後國際合作交流奠定基礎。出國兩年時間有限,要為今後的學術發展創造條件,我認為,在留學期間應開闊視野、廣交朋友。學習期間,我與世界各國的同領域專家建立了親密的合作關係。30年後的2009年,我們還一起召開了學科發展前沿研討會。

留學的最後一個學期,我轉入麻省理工學院學習材料科學與工程發展新動向。此外,還利用假期訪問了哥倫比亞大學等多所高等院校,參觀了與自己研究領域相關的通用汽車、福特汽車、卡特彼勒公司技術中心。正是那時的積累,為以後的學科發展及科技合作奠定了基礎。

回國後,我利用在美國學到的先進信息化技術,帶領團隊開闢了用多尺度建模與仿真技術提升傳統鑄造行業技術水平研究新領域。我199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01年獲光華工程科技獎,2011年和2015年先後獲得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中國鑄造傑出貢獻獎”和“中國鑄造終身成就獎”,是第一位榮獲這兩個獎項的獲得者。2015年,我受聘為“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委員,進一步為建設製造強國作出了重要貢獻。

彈指一揮間,我在清華已生活了67年,工作也有62年了,超過了蔣南翔同志提出的“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我對清華的一草一木深有感情,回顧一生,自己總結了5句話20個字:愛國奉獻、創新思維、頑強拼搏、健康體魄、全面發展。

在今年兩院院士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老院士要“退而不休”。我仍將繼續為清華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為祖國建設世界製造強國貢獻微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