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買車風,很多人真正買了車之後就想去買後悔藥了,這是爲什麼?

用戶68491968004

在中國,買車絕對算是一件大事了!然而有很多人買車後,都會後悔!有後悔買手動的;有後悔不直接上BBA的;有後悔買動力只是夠用的;有後悔買小眾車的;有後悔買車只看三大件不考慮舒適型隔音的;有後悔買車太大的……

大頭覺得會在買車又後悔這件事上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家的思維偏差,比如好面子、人云亦云、隨大溜等等……買車的人恰恰忽略了最初買車的初衷!

“中國式”買車風

以前沒有車,走哪兒都得擠公交、擠地鐵,隨著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買車也就越來越流行,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你買我也買,攀比買車,跟風買車,最終形成“中國式“買車風。

對於那些純粹為了面子買單的衝動消費者,大頭只能說no zuo no die,活該你後悔!

不過拋開這類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朋友,剩下的車主買車後後悔的原因可能就屈指可數了!要麼是圖省錢買了個低配、小排量;要麼就是選車外觀太將就;要麼就是用車、養車的各種費用太龐大。

據一份車主用車調查數據顯示,84.6%的車主表示車子買來之後,預算往往都比買車貴,真是買車容易養車難!!油費、過路費、停車費、保養費、保險費、維修費、違章費、汽車用品等等費用,真心後悔買車……

怎麼買車不後悔?

大頭偷偷告訴你一個訣竅,想買車不後悔很簡單,去租一輛,模擬一下自己有車後的日子。開幾個月,幾千公里跑下來,基本上這款車的性能優劣什麼的都摸清了,回來立馬付錢訂車。

當然,最重要的是你買車一定要明確預算、明確類別、然後選擇配置,真正瞭解自己需要一款怎麼樣的車,這樣買車後才會用得更舒心。

對於中國式買車風,你是怎麼看的呢?


D大頭侃車

初次購車用戶一般都有如下特點:

1.盲目性:對自己需求不瞭解,品牌忠誠度低,在品牌、配置的權衡上搖擺不定,往往選車的時候缺乏主見,偏重道聽途說和現場實車觀感考察;

2.側重性:對油耗、價格比較敏感,性價比放在第一位;操控方面大部分注重日常易用性,多數抱著夠用就好的心理;

3.不定性:用車頻率多變;有比較高的,如日常市區代步;有比較低的,如節假日、週末出遊或者應急用車;

4.技術差:新手多,駕駛技術不熟練,很多人希望有自動擋,容易操作,卻囊中羞澀。

由於10萬這個價格區間有限,需要控制權衡的因素非常多,不同廠家的車型設計考量因素不一樣,追求也不一樣,有的追求利潤率,有的追求市佔率;有的在硬件上投入重金,有的在配置上毫不吝嗇。古人有云:“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因此挑車時不要在某些方面貪多求全,要懂得均衡。


車域無疆

很多人買車後,都會後悔:

後悔買手動的;

後悔不直接上BBA的;

後悔買動力只是夠用的;

後悔買小眾車的;

後悔買車只看三大件不考慮舒適型隔音的;

後悔買車太大的;

......

為什麼那麼多人買車後都會有後悔心理?

一、買車後後悔大多都是因為以下幾種情況:

(一)車本身因素繁多

1、 配置問題

圖省錢買低配

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這些車主的身上。預算20萬出頭,但是想買一箇中配在25萬的車。所以,這種情況下,就只能買一個低配的“高端車”了!但是在買了車以後,發現車輛上的配置真的是好低哦!屏幕看著不爽,拆掉,換個大的,座椅不舒服,加坐墊等等。

盲目追求高配

有些人買了低配,而有些朋友則盲目的追求高配。高配在手,天下我有!然而就在開了一段時間後發現,很多功能並沒有什麼用處。比如說,座椅加熱這些功能,在有些地區就不見得用的上。

另外,很多的高科技配置在維修以及保養方面是非常貴的。如果車友們買輛車,想開幾年就賣掉的話,那麼高配車並不比中配車型高不了多少錢。

其實,買低配高配,就看有些配置或功能,自己平日裡是否用得到。如果想著開兩年就賣掉,那麼,你還需要考慮車子的保值率。同樣的車型,通常中配版比較保值。

2、排量問題

小排量隱患大

現在流行小排量的車,一方面,滿足環境要求,另一方面小排量車購置稅減半,降低了買車門檻。但是小排量的車如果有渦輪的還好一點,若是個自吸車型,在滿載開空調的情況下,有時爬一些角度不大的斜坡都費勁。

這種小排量的車一般適用於城區做代步工具使用。如果你經常要跑長途或者自駕遊,在雙車道上超車,加速要非常果斷有力,否則一不小心就可能和對面的車來個親密接觸。特別是要超大車的時候,如果加速不給力,會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建議還是耐心等一等,有錢再入手大排量的車型。

大排量如燒錢

有些車確實看起來高大威猛,但由於車子重,發動機排量大,油耗自然也高。特別是現在城區裡都很擁堵,那油表下去的可是非常快。其實,再好的車,其性能往往只能在跑高速的時候才能體現出來,但這樣的機會其實並不多。上下班的功夫,油卻都燒沒了。

燒油還是省油?買車糾結與後悔的經典老問題。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衡量和心理承受的標準。在買車時,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需求,如果只是用作代步工具,動力方面過得去就可以了,關鍵還是要看油耗。

3、 外觀問題

外觀太將就

一輛車其實和你的相處時間是比較長的,如果外觀是自己不喜歡的,那確實很影響心情。我們在買車時常常碰到這樣的情景:某款車的外形可能不是你喜歡的,但剛好價格優惠,又或者他的某方面的性能符合你的要求,那就可能湊合著買了。

但買回家後,你可能會發現,你每天需要朝夕相處的愛車卻是你無法接受的外形,那種痛苦也是很深的,就好像你娶了一個你不喜歡的老婆。所以,不要小瞧外觀的重要性,有很多新車的車主就是 因為忍受不了外觀才狠心割肉賣掉的!

過度注重外觀

相反,過度注重外觀也會導致後悔心理。買車的時候一定要多看、多對比、多考慮!很多朋友再看車第一眼之後,喜歡的不行。果斷交錢提車。但是,開了幾天以後自己就發現了車輛的瑕疵。並且在親戚朋友的指責聲中,將車換掉!這中間產生的損失,只有自行承擔啦!

買車不僅要注重外觀還要結合配置、排量等問題綜合考慮,尋找自身心儀的車,減少買車後悔的幾率。

(二)各種費用鋪天而來

買車容易養車難”。車子買來之後,預算往往都比買車貴,今天堂主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買車是否“養得起”呢?後期的費用到底有哪些呢?

1、油費

買了車要開就要燃油,油費是必須的,不想花油錢,除非買的是電動車。

一般來說大部分家用車平均一年跑1.8萬公里,綜合油耗平均就算它8升/100公里,油價往便宜裡算5.6元/升,一年算下來平均8064元。

2、過路費

有了車就想出去玩玩,路上會遇見各種收費站,出去玩就要各種過路費。每公里大約五六毛錢,這一年下來,用在這上面的錢也不少。

3、停車費

現在這社會哪裡停車都要錢,上班停車要錢,回家停車要錢,出門停車要錢,逛街停車要錢。就說上班停車費300元/月左右,回家停車也算這個數,就算所有你去的商場恰好都是免費停車!那一年算下來也要7200。

4、保養費

定期保養費:除非發生意外,一般自己支付的這部分費用較少。汽車在行駛到5000公里左右做好免費的首保,一般定期的保養也就在每5000公里300元左右。另外,車輛3種濾清器(空氣濾清器、汽油濾清器、機油濾清器)的濾芯,每年最少要更換一次。

5、保險費

小汽車強制保險(交強險)按用途和車型座位數收取,一般家用小汽車為五座車型,按規定交強險基礎保費(全國統一)是950元,也即是第一年的交強險保費是950元,以後按有沒有出險實行浮動費率。如果想購買商業險,各家保險公司自己選擇,不過車價越貴保險也越多,與車價成比例。

6、維修費

汽車總會出現一些小故障,車年齡越大,後期的維修成本越高,不小心來個大故障那就要上千了。

7、違章費

開車難免不會失誤,偶爾違章是很正常的事情。有違章自然就會被抓到,來個違停、闖紅燈、超速等等,那麼就要交錢,一年下來也要交個幾百。

8、汽車用品費

有好多人會給自己的愛車添加一些物品來裝飾愛車,貼膜,汽車座椅套,行車記錄儀,或者後期加裝一些東西,都會是一筆不算小的費用。

(三)最後,便是重中之重,中國式獨有的後悔買車

因此,買車首先需要搞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才能選擇更適合自己的汽車。同樣,能明確自己的購車需求,請身邊懂車的朋友推薦車型也更到點。

二、如何買車不後悔

第一步,明確預算

別人推薦的車再好,錢不夠也是白搭。先搞清楚自己能接受的價格範圍,購置稅、保險、上牌費等費用也不能忽略。選擇貸款買車的要明確首付款以及月供可承受範圍,避免買車後“生活質量直線下降”。

第二步,明確類別

要轎車還是SUV?要MPV還是皮卡?大多數日常用車都是在轎車跟SUV中做選擇,只要搞清楚兩個車型的亮點就能把選擇範圍縮小。相對而言,轎車舒適性更好、操控更靈活、燃油經濟性更好。而SUV則更加大氣、視野更開闊、通過性更好。

第三步,選擇配置

同一價位同一類別的不同車型依然很多,這時候就可以藉助配置來幫助做選擇。首先確定手動擋還是自動擋,這方面不太難抉擇。然後確定必要配置,注重安全性的可能會要求必配ESP、上坡輔助;注重舒適性可能會要求必配天窗、後座出風口。必要配置確定後,可選擇範圍會更小。

第四步,定性偏好

這個步驟也可以理解為買車追求或買車用途。追求顏值個性的,在備選車型裡選擇你認為顏值更高的一款。追求動力的做好接受高油耗的準備、追求舒適性的就不要過分要求操控性、追求面子的就要在性價比方面降低要求。

前面四步都做了,還有那麼幾款車型“看起來”實力相當,這時候可以綜合考量一下。包括機械品質、做工用料、品牌力、經銷商網點數量、保值率等關鍵點。還可以親自到經銷商試乘試駕,感受駕乘質量。甚至銷售員的專業性也可以作為參考依據。

買車先明確預算,其他四個步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當然不差錢的可以隨意。真正瞭解自己需要一款怎麼樣的車,買車後才會用得更舒心。在買車前徵求別人建議時,直接拋出需求如“15萬內自動擋SUV要有ESP跟天窗,有什麼推薦”,也會更容易得到你想要的答案。

許多人說,買了車後悔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錢。

收入足夠高,買什麼樣的車都不擔心加重負擔。

收入足夠高,養車成本根本不值一提。

收入足夠高,高價買個停車位,何必路邊亂停車。

買車後悔真的只是因為錢嗎?歡迎大家各抒己見。


雲掌財經

“中國式”買車風,很多人真正買了車之後就想去買後悔藥了,這是為什麼?

真正會後悔的是這樣三類人,第一類屬於打腫臉充胖子債臺高築弄得自己苦不堪言,他們是純粹為了面子買單的衝動消費者,誰叫現如今有車有房成了成功的標配呢?死要面子活受罪而已!對於這一類人我只能說活該,有多大腦袋戴多大的帽子,虛榮害死人!如果實在拉不動這輛車還是早點賣了吧!

第二類屬於跟風買車最後感覺不划算的精打細算型消費者,這一類車主消費能力還是有的,之所以跟風既有為了面子買單的原因,也有沒有算好賬的因素,他沒有意識到一輛車這麼燒錢!天下哪有後悔藥可吃?既然買都買了該享受的還是享受吧!

第三類人屬於感覺買錯了車型配置的人,反正沒有任何車是十全十美的,買任何商品都有這個情況,買之前做好充分調研比較好,不要衝動購車。


真正該後悔的是第一種,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人。

第一例:打腫臉充胖子的小夥子

這個小夥如今已經不在我們公司,是被開掉的,因為實在太不靠譜了!他家裡條件並不好,因為父親早逝家裡一直靠老媽養著,但是這個小夥從職高畢業出來之後不僅僅沒有想著為母親分擔壓力,竟然偷偷摸摸借貸去買了一輛奧迪A4,沒辦法誰叫周圍小夥伴都買車了呢?這樣不是有面子嘛!首付還是從老孃那裡磨出來的。

光靠他那一點工資養這個車已經有點捉襟見肘了,但是更誇張的是買了車之後班也不好好上,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時不時跑這裡去玩一玩到那邊去晃一晃,儼然一副富二代做派,他的姐夫我很熟,每次說起這個不靠譜的小舅子直搖頭!他有沒有後悔我不知道,反正他家裡人非常後悔當時沒有阻止!

第二例:精打細算了一輩子、闊綽這麼一下子的兩夫妻!

他們夫妻都是我們公司的基層員工,兩人收入並不高,家裡還有老人孩子需要養,之前一直省吃儉用,因為兒子到了要結婚的年齡需要個車子更好看,在房子問題還沒有解決的情況下,竟然跑去買了一輛車,而且普通的經濟型轎車人家還看不上,最終花了二十多萬買了一輛帕薩特,車剛提回來的時候還是很爽的,畢竟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但是熱乎勁過了沒幾天兩口子就有點後悔了,這每年的保險、保養、油費開支都是一筆不小的數目,經濟原本就不寬裕,如今更加捉襟見肘!

車子就是個消費品,因為這個搞得自己苦不堪言實不可取!


心安理得君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總有恃無恐,就像陳奕迅這首紅玫瑰中唱的那樣。很多車主在買車前,逛遍各大網站論壇,蒐集各種資料進行對比,跟朋友熟人打聽等等,總之是用盡渾身解數,跑前跑後問東問西。但是真的當把車買下來的那一刻又感到後悔。這大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第一點,其實在那句歌詞裡就已經說的很清楚了,得不到的永遠是最好的。汽車作為一個大件,很多家庭不可能同時購買多個,而且這東西說直接點,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而且人本身就會有這樣一種特性,得不到的總是最好的,所以購車後會出現一些低落甚至後悔,都屬於正常現象。

第二點,盲目的跟風或者聽從別人的建議。對於買車很多人考慮不周全,看到誰誰誰開了一輛什麼什麼車,感覺看上去很好,問問這車怎麼樣,人家自己的車能說不好?幾句話讓你猶如醍醐灌頂,目標有了,那就準備買車了,根本沒有考慮自身的實際情況。買車要從實際出發,自己用車需求以及經濟能力都是要綜合考量的重點。

第三點,後悔買低配,為啥當初沒買帶天窗的,就差幾千塊錢,要是有個天窗該多好,其實有句話說的好,車子是工具,夠用就好,總是往上看,幾百上千萬的都有,這沒頭。

第四點,對於養車的成本估算不足。汽車是個消耗品,買車容易養車難。一年的車險、油耗、保養、維修、過路費、停車費等等。這一筆筆算下來,積少成多,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生活質量的直線下降就是對一些估計不足的車主最好的證明。因為這個開支已經完全超出了核算。有網友表示,我一個同事一個月2500還買了個十二萬的車,天天放在那裡騎電動車上下班,就過年回家了開一下,我是真佩服這樣的人,天天抽個10塊的煙都省的要命。


小拉車

不建議貸款買車,仁者見仁吧。堵的厲害還欠人家錢買車就是添堵呢。小地方堵車不嚴重可以考慮一下!!這裡面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第一次買車的很多人都和前幾年買第一部手機一樣,奔著三星摩托羅拉諾基亞松下手機去的,結果忽忽悠悠就買了雙卡雙待雙通雙藍牙,大屏手寫大電池,超長待機跑馬燈的國產手機了,結果沒有不後悔的!!中國人目前的消費理念很不成熟~~歐美日韓買車會因為鐵輪轂便宜3000或者4000人民幣就直接買鐵輪轂的低配車型,因為國外汽車市場消費已經百十來年了,大家都都心裡清楚汽車就是代步工具(除非你是土豪除外)日本對外進口汽車關稅是-0-關稅,美國是百分之-5-的關稅,他們那麼發達的地區銷量最高的美國是卡羅拉!!!日本更可怕0.6和0.8的小車遍地都是,就是為了節能環保,不會因為怕別人笑話買大排量的車,因為費錢💰,可是他們住的房子都是小別墅!!!我們呢???買個幾十平米的小房子🏠還得貸款,買車呢?從奧拓開始看一直看到奧迪A6和寶馬5系,然後真去買了百分之八十會被國產配置非常高價格有不貴的國產車忽悠進去,買了就後悔絕大多數!!然後就是另外一批人群,看奧拓開始看的從豐田卡羅拉看到大眾朗逸,再到豐田凱美瑞和大眾邁騰,最後劇中開個最高配的速騰,其實他兜裡沒錢,所有配置還要求都帶著,回去以後貼膜,鍍晶,上真皮座椅,安裝電子設備,座套坐墊都換好的,每天恨不得都擦車!!然後各種研究保養方案,上大保險,涉水險,盜搶險,自燃險,通通都要,高興的不得了~~都忙完了~~也到處親戚朋友和朋友圈炫耀完了回家累夠嗆,洗洗澡🛀🏻去去汗水坐那一想後悔了~~其實買個十萬塊錢的就可以,自己沒錢還要還貸款,還要養車,何必你!!錢多當然無可厚非你想買什麼都行,錢緊張買一買就想加一點兒就買更好的了,在家一點兒呢!!!消費理念不成熟很要命。。


江山如此多噴

中國人最常講的就是“有車有房”,似乎擁有一輛私家車是一件非常值得自豪的事。但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就是買了車就後悔,具體都什麼原因呢?且聽二師兄給你娓娓道來。

一、無處停車

如今房價不斷上漲,車位也跟著上漲,甚至有的家庭僅僅車位的價格就比汽車的費用還要高。這筆支出明明極為肉疼,卻又非買不可,否則光每天違停罰單就夠人喝一壼的了。

時開車在外,原本騎電動車或自行車半小時要到的地方,現在開車反而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到了地方後,停車還需要額外的時間。甚至遇到沒有車位,無處停車的尷尬局面。買了車最後比不買車之前還不方便,這也是很多人後悔的一個原因。

二、油價上漲

買了車之後,還要加油。油價近幾年一直處於高位,而絲毫沒有降價的跡象。即使在國際油價不斷走低的今天,在中國加油的費用也還是讓人極為心疼。

買車後,每天開車僅僅上班通勤這一段路,一個月油費就好幾百,而且還是持續投入。週末想外出自駕遊,看著高高在上的油價,又忍住了衝動。沒買車之前,想去哪就去哪,買了車之後反而被束縛在家中,你說能不後悔嗎?

三、維修費高

買車之後,可不能光顧著開,忽視了維護,車的壽命就要減半了。每年光汽車維護費用就得掏好多錢。機油要換、機濾要換,相當多的配件都在說明書上寫著“定期更換”,而且指明瞭必須“官方4S店更換”,這就極大地增加了維護保養汽車的費用。

僅僅維護的費用也倒罷了,除此之外還要保險的費用。交強險便宜,但是覆蓋範圍狹窄,大部分人都不敢只買個交強險就上路。還要買三責、不計免賠等等,這些都是必須而又無奈的支出,否則在路上蹭了豪車、撞了行人,輕則支出數萬,重則傾家蕩產。

四、配置無用

買車之前,四處看帖子、聽建議、找朋友,就是為了買一輛實用、好開、方便地車,結果最後買了之後,發現汽車的很多功能根本從來沒用過,浪費錢不說,而且維護費還高了不少,真是讓人火大。

這些不實用的配置,幾乎沒帶來任何感官上或者駕駛上的優點,反而白白多掏好幾萬的費用。國內擁堵的現狀讓高大上的“發動機自動啟停技術”成了雞肋,很多人買車之後第一件事就是關閉這項功能;車載導航在智能手機大大興起的今天幾乎沒有用武之地,常年吃灰;方向盤加熱,冬天的時候確實管點用,但是實際情況是,當你需要方向盤加熱的時候,往往你整體都需要加熱。

五、買錯車型

有的人買車時追求大空間,有的人追求多拉人,實際上大部分根本用不到。除了讓自己的錢包受罪外,還要承受花了錢卻達不到效果的心酸。

買了大車無處停車,買了七座車常年只載一個人,讓人怎麼一個尷尬。這些倒還好說,明明主要用於城市通勤,卻買了四輪驅動,油耗過高還難操控,越野車的高動力、高通過、高視野幾乎全部浪費了。

以上五種買車即後悔的情況出現在你身上了嗎?如果你即將買車,一定仔細考慮好買車後的利弊,不要買了車還心後悔,到時候嘴上笑,心裡哭的感覺會很不好受!也歡迎已購車車友文末留言,說說買車後最後悔的事情是什麼!



二師兄玩車

衝動是魔鬼,世上沒有後悔藥。消費可以說是十分看重理智的,買人生中的大件“汽車”更是如此,切不可盲目衝動。

說起“中國式”買車,確實是當今國人選車購車的一劑“狗皮膏藥”。在現在這種大環境裡,大家買車總是要聽從一些口碑效應,親戚朋友、七大姑八大姨,你一嘴我一嘴總會干擾到你的想法,最後造成的結果可能就是讓你有一種想吃後悔藥的感覺。

國人買車存在很大的“面子工程”,感覺買來這輛車就是為了壯大自己的門面,因此在選車時,很有可能對汽車的品牌過於看重,而忽視了汽車主要的硬貨:舒適程度和配置等。其實這樣的選擇固然能讓你擁有一個不錯的“殼”,卻失去了主要的乾貨,喪失了這輛車本身的樂趣。

國人買車容易隨大流,爆款車型之所以成為爆款,除了自身擁有硬實力之外,還是因為那群“盲從的粉絲”。在國內,絕對是一個完美的造勢環境,只要你的產品夠硬、顏值夠高,那麼過人絕對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銷售數據。所以,這種隨大流的局勢註定了國內的一大批人會跟隨熱度走,被熱度遮蔽雙眼,選擇了一輛並不適合自己的車型確實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事。

買車一定要選擇合適的,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切勿跟隨熱點,畢竟沒有那後悔丸。


汽車很聽話


買車後悔的根本原因,就是費用的支出沒在預算範圍內,死要面子活受罪,家庭總收入不達到10萬元不建議買車,除非有外援,一臺車的綜合費用至少2萬元,是你總收入的五分之一,如果坐公交或者偶爾打一次車,我想一年五千元都用不了,尤其是大城市,開車上下班或逛街不但車堵,心都堵,還沒有坐公交、地鐵來得快,還有一筆不小的開資,就是違章罰款,到處都是電子眼,可以問問司機朋友們,有幾個沒被罰過的,再加上停車費等等諸多費用問題,所以有人買車後悔。對於收入較高的人就無所謂了,這些車的費用根本就不是問題。有的人說買車後悔原因是選車沒選對,我覺得不是主要原因。主要是以下幾點:



1、費用問題。
買車後,跟車相關的各項開支就來了。
買車後,你開不開,每年保險、保養費、停車費得花。

2、安全問題。
沒車時雖有些小小的不方便,但不用擔心酒駕,疲勞駕駛等個人安全問題。
買車後,不但擔心司機本身安全,還怕引起別人的不安全,或碰磁之類。而且自己小心,萬一別人主動撞來,也是防不勝防。總之,買車後心不安了。

3、借車使用問題。
你有車,別人來借,你疼車不借,得罪人。
借給別人,出了事故有連帶責任。甚至被借車人家屬責難。

現在公共交通這麼發達。沒車出門打的也很方便,租車、拼車等方便而且節省資源,從環保角度說,不買車也減少了大氣汙染


生活點點觀

今年回家,媽媽一直說誰誰都已經買車。就我們還沒買,很沒面子,我說買可以,但是買回來誰開,弟弟不會開,爸爸不會,她自己也不會,我雖然會開,但我又在深圳。買這個車回來幹嘛,她不聽,總說沒車就沒面子。就我們(我跟我弟)混得最差,我一激動就說,照這樣以後我們都不好意思回家了,反正沒買車!!!然後就一直到現在不跟我說話了,今天還是我生日,爸爸還打電話來祝我生日快樂,哎,跟老媽在一起壓力好大!!!什麼都要跟別人比,我們確實沒別人那麼有本事,但我們也都在努力。但我爸就很開明瞭,他覺得現在不是買車的時候,有錢就先存起來可以買房,可以先修一下祖墳,無論怎樣,現在錢都不是用來買車的時候,最最主要的是,沒人開,老媽還說是因為我們沒錢才這麼說的,哎,她都不知道無證駕駛有什麼後果!!!壓力山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