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老黨員的傳奇人生:曾和鄧小平打橋牌,也是浙大力學系開山鼻祖、京劇發燒友

百歲老黨員的傳奇人生:曾和鄧小平打橋牌,也是浙大力學系開山鼻祖、京劇發燒友

雖然浙江大學工程力學系郭本鐵教授已經退休,但在工程力學的“江湖”上,還流傳著許多他的“傳說”:

這位老人曾親歷浙大“文軍長征”,從硝煙瀰漫的西遷之路,到暖風和煦的西子湖畔,在師資匱乏的五六十年代,欣然“轉變”專業,撐起數學力學系

在學校快速發展的七八十年代,不顧年邁,堅持創新研究,潛心育人,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的力學人才,不忘老黨員的初心

他德高趣廣,23歲起一直與京劇皮黃腔作伴,不僅和鄧小平打過橋牌,更拿過浙江省雙人橋牌賽冠亞軍、全國《百齡杯》橋牌團體賽冠軍……

這些充滿著歡樂、感動和些許傳奇色彩的故事,在郭本鐵百歲慶賀會上一一被講述。

百歲老黨員的傳奇人生:曾和鄧小平打橋牌,也是浙大力學系開山鼻祖、京劇發燒友

力學江湖盛行兩大“傳說”

郭本鐵的花旦和鄧小平的牌友

如果放在今天來看,郭本鐵一定能在眾多京劇票友中,強勢C位“出道”——就憑他對傳統戲劇的熱愛、深厚的京劇功底以及八十年如一日的堅持。

“他就是個‘戲簍子’,記憶力好,識譜能力強,你唱一句,他都能接著唱。”保姆劉培芳已經照顧郭本鐵8年了,也是郭本鐵的鐵桿票友。每當說起郭本鐵,她總有說不完的話:“他擅長唱旦角兒,可惜當時的帶妝照沒有很好地保留下來。”“別看他已經100歲了,我們現在每週兩次都還跟票友們一起唱呢。”……

原來,浙大西遷之時恰逢中國京劇鼎盛發展,各大流派百花齊放,在浙大就讀的郭本鐵受梅蘭芳等京劇大家影響,愛上了京劇,愛上了旦角兒,並把京劇作為生活的重要部分,一唱就唱到了100歲。

百歲老黨員的傳奇人生:曾和鄧小平打橋牌,也是浙大力學系開山鼻祖、京劇發燒友

郭本鐵家的書架上,擺放著許多和京劇相關的書籍

他還擔任過浙江大學京劇隊隊長。杭州剛解放,他就參加了杭州市各界慰問中國人民解放軍京劇演出團。他唱的一出《春秋配》,深受解放軍喜愛。他還演過《四郎探母》裡的四夫人,而在諸多的京劇摺子中,他最愛的當屬《玉堂春》。

現在,如果不方便外出,劉培芳就會陪著郭本鐵,在自家的客廳裡“說唱就唱”。她還專門給郭本鐵錄製小視頻。每次郭本鐵都會反覆觀看自己的表演片段,時不時地還跟著哼兩句。

百歲老黨員的傳奇人生:曾和鄧小平打橋牌,也是浙大力學系開山鼻祖、京劇發燒友

2017年3月,郭本鐵在浙大退休京劇隊與紹興的京劇隊聯合演唱會上

當然在外人眼裡,最令人嘖嘖稱奇的還是他和鄧小平打橋牌

的這段經歷。

據《大地》雜誌《鄧小平八次南巡紀實之卷四:江南春早論市場》報道,1984年2月,鄧小平建國後第11次來浙江。2月11日,在結束了白天的工作後,鄧小平選擇了打橋牌來放鬆。當時郭本鐵還有點感冒,但聽到要和鄧小平打橋牌,還是如約前往劉莊。當時和他一起的還有丁關根、竺源芷等人。

到達劉莊時,時任省公安廳廳長張秀夫再三囑咐,鄧小平有些疲勞,打牌時要儘量少問問題。等見到鄧小平,鄧小平便用四川話一邊招呼大家“請坐、請坐”,一邊指著丁關根介紹說“這位是我的牌友”,室內的氣氛馬上變得輕鬆起來。開局後,大家沒想到,鄧小平這位80歲老人是一位橋牌技術十分高超的牌手,他採用的精確叫法,對牌型分佈和控制張都有很強的表現力,而且與隊友配合默契。他很少輕易放過一個機會,但也不會冒進地去定約一副他認為把握不大的牌。整個晚上,他都專注地打牌,不時還和“牌友”談笑風生

事實上,郭本鐵在橋牌界的聲望“眾人皆知”。他的家中,有一個專門用來陳列橋牌比賽獎盃的玻璃櫃:

浙江省雙人橋牌賽冠亞軍、全國《百齡杯》橋牌團體賽冠軍……他還在校內積極開辦橋牌講座,把這項運動的快樂帶給更多的人。

百歲老黨員的傳奇人生:曾和鄧小平打橋牌,也是浙大力學系開山鼻祖、京劇發燒友

郭本鐵在浙江省第二屆老年運動會橋牌賽場

百歲老黨員的傳奇人生:曾和鄧小平打橋牌,也是浙大力學系開山鼻祖、京劇發燒友

郭本鐵獲得的一系列榮譽證書

“可惜的是,打橋牌過於耗費腦力,幾年前,爸爸就不再打橋牌了。現在一直堅持的只有京劇了。”郭尚雲說。

被陳建功和蘇步青點名表揚的數學高才

變身數學力學系“開山鼻祖”

“郭先生全面發展,做研究、打橋牌、唱京劇,樣樣在行,而且德高望重,是位值得我們尊敬的前輩。”郭本鐵同事、工程力學系退休教授許學諮說。

正如許學諮評價的那樣,郭本鐵的傳奇人生,既在他對興趣愛好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更在他與浙大同呼吸、共脈搏的80餘年。

1937年,出生於書香世家的郭本鐵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浙江大學。本想好好唸書的他怎麼也沒料到,隨著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浙江大學開始踏上流亡辦學的艱苦征程。當得知浙江大學在龍泉設立浙江大學浙東分校後,郭本鐵迅速趕往復學,並和百餘名浙大學子穿越五省,歷盡艱險,終於在1939年底與“文軍長征”的隊伍會和,並於1941年隨理學院轉移至湄潭。

在相對安靜的黔北山區,師生們篳路藍縷,艱苦創業,方有所成。那時的浙大,群星璀璨,熠熠生輝。著名數學家陳建功和蘇步青相互約定,“要把浙大數學系辦成世界第一流的數學系,為國家培養人才”。

在這種濃厚的學習氛圍中,郭本鐵潛心學習,深得陳蘇兩位教授欣賞。他的畢業論文《有限射影幾何》被蘇步青吸納進了教材,陳建功則經常向新生介紹,“郭本鐵非常聰明,無論怎樣考,都難不倒他。”

陳建功上課不帶講稿、侃侃而談的風格也影響著郭本鐵。“在我的記憶中,郭先生從不帶很厚重的教材和課件,一進教室馬上開講。講課從不拖泥帶水,條理清楚、一氣呵成,足見其學術功底深厚。”工程力學系1977屆學生、浙江大學發展委員會副主席王玉芝回憶道,“在他的課堂上,我們能夠深刻感受到郭老先生紮實的業務基礎,他是個有真本領的人。”1961屆化自專業畢業生李運光也曾在文章《那些年,在浙大》中有所記敘:“老師郭本鐵每節課都講得頭頭是道,好像他根本不用備課似的。”和郭本鐵同是寧波籍的學生們則表示,聽郭本鐵用寧波話講課,是一種享受。

百歲老黨員的傳奇人生:曾和鄧小平打橋牌,也是浙大力學系開山鼻祖、京劇發燒友

郭本鐵家中還保存著許多和浙大西遷相關的書籍

求真問學練就真本領。郭本鐵紮實的數學基礎,讓他在1943年的311名畢業生中脫穎而出,順利留校,並在院系調整、學科變動的50年代,處變不驚,秉承“求是”校訓,成為數學力學系創始人之一。

1957年2月,著名科學家、兩院院士錢學森在第一次全國力學學術報告會上做《論科學技術》的報告,強調力學是技術科學與工程技術科學相互作用的典型,對航空技術具有決定性作用。

學力學在當時成為了一件很“光榮”的事。1958年,浙江大學在原有數學系和力學教研組基礎上,下設固體力學和流體力學兩個方向。

據許學諮回憶,當時的浙江大學因院系調整,只剩下工科類的專業,極其缺乏理科專業的師資。考慮到郭本鐵在理科上的“真本領”,學校決定讓他擔負起流體力學專業方向的籌建、師資培養和教學重任。“他絲毫沒有推脫,一下子就答應了。”

在當時,流體力學、彈性力學和塑性力學都已比較成型,電磁流體力學的研究內容尚停留在對運動規律的探索中。為了更好地開展自己的科研教學,1958年,從來沒有接觸過力學的郭本鐵毅然接受學校委派,前往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一室進修,師從著名力學家、“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郭永懷。

在郭永懷的倡導下,郭本鐵一邊學習,一邊翻譯磁流體力學文摘。1960年,他編譯了長達2.5萬餘字的《電磁流體力學的介紹》,填補了中國研究的空白。同年6月,進修期滿,郭本鐵多次婉拒中國科學院的挽留,返回浙江大學任教,一直工作到1990年。

百歲老黨員的傳奇人生:曾和鄧小平打橋牌,也是浙大力學系開山鼻祖、京劇發燒友

郭本鐵(中)和學生相互交流

“我父親對浙大有著很深的感情。”據郭本鐵的二兒子郭尚雲回憶,在浙江大學院系調整時,父親原本有機會去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任教,和母親相聚,但他選擇了留在浙大。“夫妻分居10餘年,他從來沒有任何怨言。”

在郭本鐵和各教研組的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浙江大學工程力學系走出了一大批人才: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十一,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章亮熾,美國總統學者獎、美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Harold Lamport獎、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馮元楨獎等大獎獲得者朱承……郭本鐵也憑藉自己在力學領域的貢獻,成為了浙江大學工程力學系第一位入選《20世紀中國知名科學家學術成就概覽•力學卷》的老師,和他同時被收錄在冊的還有錢學森、郭永懷等人。

一把雨傘當柺杖

是嚴厲的教師也是和藹的長輩

現年77歲的工程力學系退休教授任安祿曾是郭本鐵的學生,他到現在都還保留著當時的教材《氣體動力學》。“我搬了五次家,清理了很多廢舊的書籍,只有郭老的這本教材,我捨不得扔掉,一直留著。”

百歲老黨員的傳奇人生:曾和鄧小平打橋牌,也是浙大力學系開山鼻祖、京劇發燒友

百歲老黨員的傳奇人生:曾和鄧小平打橋牌,也是浙大力學系開山鼻祖、京劇發燒友

翻開這本泛黃的書本,從氣體動力學的研究對象,到氣體動力學問題特徵,再到氣體動力學基本方程組,概念、演算過程,一目瞭然。在空隙處,還有任安祿所做的各種筆記。

“郭老每次課後,還會來寢室答疑。他的講解十分清楚,沒有什麼廢話。”在玉泉7舍,兩張課桌,四張板凳,水泥地面,這樣簡陋的環境,郭本鐵有時一呆就是一兩小時。去完男生宿舍,他還會去女生宿舍,有疑必答。

讓同學們感到奇怪的是,每晚答疑的時候,郭本鐵總會隨身攜帶一把長柄雨傘。“一開始以為是郭老害怕下雨,後來才發現,晴天的時候他也帶傘,原來是拿雨傘當柺杖!”王玉芝說,當時郭本鐵年逾花甲,為了方便上下坡和樓梯,總會拿雨傘借力。“明白過來之後,每次答疑結束,我們都會送郭老師到宿舍樓下。”

郭本鐵很喜歡愛提問的學生,他享受和學生們在一起相互討論的過程。在王玉芝的印象裡,郭本鐵唯一一次“大動肝火”,是因為全班沒有人能夠答對一道課後習題。

“我改一本,錯一本,改到最後,氣得我連飯都燒焦了!”當時全班同學都被郭本鐵“嚇”到了。但是這樣的“牢騷”沒有持續很久,郭本鐵話鋒一轉,“是不是我沒講清楚?那我就再講一遍。”隨之而來的是郭本鐵對題目嚴謹而細緻的講解。

“我想,如果沒有對學生的熱愛,沒有對教育教學工作的責任感,郭老是不會這麼生氣的。”王玉芝說。

百歲老黨員的傳奇人生:曾和鄧小平打橋牌,也是浙大力學系開山鼻祖、京劇發燒友

生日會現場,學生們給郭本鐵獻花

而在1965屆學生、工程力學系退休教授吳軍眼裡,郭本鐵更像是一位和藹可親的長輩。

“1974年,我被安排去721工人大學教授流體力學這門課。從畢業算起,我已經有近十年沒有接觸過專業的知識了,而且流體力學中涉及到的張量分析,更是我從未學習過的。”吳軍說,年輕的她對自己沒有什麼信心。可是郭本鐵的一句話堅定了她一定要上好課的決心——“上不上是態度問題,上不上得好是水平問題”。

郭本鐵還去旁聽吳軍的課,幫她指出上課不足的地方。在郭本鐵的鼓勵下,吳軍除去吃飯睡覺的時間,都用來鑽研張量分析的相關知識,熟悉全新的流體力學教材。“如果沒有郭老,碰到學生不滿意,我只會覺得自己委屈,根本不會振作起來。”每當憶起郭本鐵對自己的關心,吳軍的眼眶總會泛紅,忍不住哽咽。

對美國佛羅里達大學機械航空系教授、浙江大學力學系1982屆校友梅仁偉來說,郭本鐵是影響他一生的人。據他回憶,1983年,在他出國留學時,

郭本鐵以個人名譽和收入做擔保,幫助他向浙大財務處借了600元人民幣的置裝費,讓他完成了從割豬草的鄉下孩子到出國留學生的巨大轉變。“沒有郭老教授的關心和支持,就沒有我的今天!”他說道。

工程力學系退休教授章本照常調侃自己是“從北大來的外來戶”。1979年,剛從北大調入浙大的他,總是感覺無法很好地融入這個集體。“沒想到的是他派我去北大進修,並安排我回校後給老師們開討論班,在此基礎上我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本著作。後來,在我沒有提出申請的情況下郭老教授還主動幫我聯繫出國訪問學習的機會。他始終關愛下屬,為浙大培養了一批青年教師。”

“雖然他沒有諸如‘院士’等這些響亮的頭銜,但是一輩子能夠從事一個職業,足以看出郭老先生的平凡和偉大。”徐有智說。

在郭本鐵的人格魅力的感染下,流體力學教研組形成了一股強有力的凝聚力,並傳承至今。現在,時常會有學院老師感慨,每次舉辦活動,流體工程研究所來的人是最齊的,這其中,“郭本鐵”

三個字,分量重千鈞。

百歲老黨員的傳奇人生:曾和鄧小平打橋牌,也是浙大力學系開山鼻祖、京劇發燒友

題/中國工程院院士潘雲鶴

2018年

郭本鐵迎來自己的百歲誕辰

浙江大學工程力學系也將迎來

建系60週年


六十年薪火相傳

六十年勵精圖治

這是工程力學系發展史上的

一個重要里程碑

也是全體浙大力學人的盛大節日

六十年桃李芬芳

六十年碩果累累

今年10月7日

工程力學系即將舉行慶典大會

和學科發展高端論壇等

系列紀念慶祝活動

工程力學系全體師生會同廣大校友和社會各界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將繼續牢牢把握“雙一流”建設發展契機

在師資隊伍、人才培養、

科學研究、國際交流等方面

矢志做出更大貢獻

向著一流學科和一流特色學院毅然奮進!


攝影:馬宇丹 | 周亦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