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瀚資本楊歌:代幣只能待在行業里,跑到「外面」就會死

星瀚資本楊歌:代幣只能待在行業裡,跑到“外面”就會死

(星瀚資本創始合夥人楊歌,投資項目有甲加由,言幾又,心上,德師傅等)

對於許多人而言,區塊鏈是一種火爆的商業趨勢,但鮮有人真正懂得它的技術本質。在眾多區塊鏈投資人之中,楊歌是一位非常典型的技術投資人,他既懂代碼、又有創業經驗,對於科技類項目,有著非常敏銳的嗅覺和更深刻的理解。

文/小雨

理解區塊鏈有一個很簡單的辦法,大家可以把它和之前的技術做做比較,比如納米技術。納米在以前只是一個名詞而已,一種衡量單位,而現在大家對這個詞的認識大大超出它本身的定義。區塊鏈是比納米、量子這些更抽象的一個名詞,區塊鏈的未來的想象空間必然大的很多。

有人認為區塊鏈就是一個代幣的載體,是一個底層的技術,幣才是最重要的,甚至幣的作用大於鏈;有人認為區塊鏈是一個分佈式的技術,能改變很多行業;在我看來這些都不準確。我認為區塊鏈是對行業做數字標準模塊化的一種工具,它能夠改變很多行業的運轉效率。

01

區塊鏈是數據標準化的互聯網

作為一個名詞來看,區塊鏈有狹義和廣義的定義。

在微觀上區塊鏈是數據標準化和互聯網,它的底層技術是互聯網和大數據。互聯網與區塊鏈是有共通之處的。互聯網信息的傳輸過程是點對點的,具有分佈式計算、分佈式存儲和分佈式傳播等特點,而區塊鏈則把信用、商業、交易也做成具有分佈式存儲、分佈式傳輸特點的網絡。當數據庫和互聯網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產生了大量標準化信息,形成了數據體系之後,就會進入了區塊鏈這麼一個比較中宏觀的概念。

所以互聯網是區塊鏈的底層特點,區塊鏈是凌駕於互聯網之上的中宏觀的體現。

而廣義上,區塊鏈是使行業形成共識合約,通過共識合約進而形成行業整合的一種過程,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區塊鏈是一個整合工具。

區塊鏈裡面有個名詞叫POW網絡,POW是把社會化、商業化的東西用計算機語言、數據描述清楚並把它封裝成共識合約。這件事20年前被國外稱之為證券化,而在當今的信息時代,區塊鏈則是它的加強版。

02

區塊鏈火熱的直接原因:載量大、起效快

區塊鏈之所以受到熱捧,一定程度上是因為2015年之後移動互聯網的大紅利已經大幅消退。人們迫切需要一個像互聯網一樣的載體,來承載話題,承載項目資金等。所以,大家會看到不斷有新的風口出現,比如2016年的生物醫藥,再比如2017年的AI。這兩個浪潮的載體能力是高於區塊鏈的,但最終由於技術門檻過高,短時間內沒做到它該有的承載力,到一定程度之後,又很難達到共識。區塊鏈這個東西雖然看起來模糊的概念,但是很迅速能夠找到共鳴。直到去年,比特幣價格大漲,投機者們發現區塊鏈既有利可圖,又可以引發千人千面的討論,於是一股熱潮洶湧而起。

區塊鏈目前的火熱,僅僅是利用了區塊鏈產生標準通證的能力。

嚴謹的說,目前市場上大部分Token都是沒有實際經濟價值和生產價值的。說徹底點,這是一個零和博弈的投機過程。如果未來只是越來越多的利用區塊鏈技術發幣,這個過程並不提高生產力,只改變生產關係,那就沒意思了。

在我看來,區塊鏈成為風口還有一點:它是幫著未來的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未來商業搭梯子。因為區塊鏈是可以充當銜接、聯動互聯網與人工智能的接口的角色。區塊鏈在生產關係上發揮作用,不同的數據模塊之間才能發生聯動;如果沒有區塊鏈聯動,它的語言定義、單位、價值、度量衡很難標準化,就沒有辦法形成大規模的數據聯動,人工智能、大數據就沒有可靠的原材料來進行生產。

03

量子計算VS區塊鏈:數字安全性只是暫時的

04

區塊鏈是“行業標準化”的助推手

之前有人問我,區塊鏈產業會不會產生獨角獸公司?

我認為其實區塊鏈是使其他行業產生獨角獸公司的一種工具。區塊鏈是一種賦能角色,助推其他行業發展。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區塊鏈行業。這就好比一家互聯網餐飲行業,要定義為互聯網行業還是餐飲行業?我覺得還是定義為餐飲行業比較合適。把區塊鏈這個概念引入到其他行業裡面去,讓行業標準化的規則產生實際的經濟價值,我覺得這才是區塊鏈賦能的意義。

我們基金投了三個農業公司,他們的經營思路都是利用區塊鏈打造數據標準化、模塊化的技術為企業賦能,把模塊打造完成之後做定價,定價和定價之間可以做交易兌換,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數字交易,這個過程本身就是區塊鏈。但是大部分行業沒有認識到自己是區塊鏈公司,因為他們做的只是區塊鏈的載體,而另外有一部分人炒作的就是區塊鏈的概念。

如果是多個企業需要數據標準化,那麼行業的共識機制就必須建立起來,大家在一套共識機制裡面對話,而後形成交易,區塊鏈也是其中的紐帶,讓各個區域鏈條形成一套共同執行標準。他們在鏈上能夠形成對話,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

區塊鏈的標準化不僅可以體現在工農業上,其實在第三產業也可以,比如IP行業。我投了很多IP,有音樂、動漫、文學等各個領域的,這裡有一個問題,每一個IP生產出來後如何定義它?它該值多少錢?被行業內其他人認可度多少?交易IP這麼流轉?流轉到一個節點,其他人認不認可?這都需要一個公允的合約、公允的價值,這些IP行業問題,區塊鏈也能發揮作用。

總之,在很多行業裡,區塊鏈有重要的職責,它的應用非常廣,能夠把行業形成標準化模塊,並且讓模塊聯動起來,不是隨便抓取一個數字,做一個公式,發一個token,然後通過token來發代幣,用代幣做ICO這種方向是很危險的。就我個人而言,幣圈和去中心化我是不碰的。對於這兩點,我覺得不要盲目地炒作概念誤導大家。對於投機的事情我經常說“721”模型,70%是虧的,20%是持平的,只有10%是賺錢的,對於區塊鏈行業,這個模型甚至更加極端。

05

產業信息越細化,金融效率越高

企業運營時,你會發現,當每一個業務鏈條非常清楚的時候,最終壓力會落在金融鏈條上,因為在整個產業裡並不是說所有人都有錢,一般來講都是通過商票、或承兌匯票來完成。

如果說借錢,我能提前3-5個月知道需要借多少錢能滿足資金流轉,這是銀行最希望看到的,這也是供應鏈金融,我先把預借現金準備好,再把現金借給別人,中間資金的產能相差多少,今年的利潤是多少,可以計算出來。如果沒有數據的話,我只能等他提需求,提完需求之後,如果他的需求又改變了,我大概率會面臨虧損。

所以,行業也好,產業和金融之間的信息越細化、越明確,金融的效率越高、產業流通效率越高。我們經常說三流,即信息流、資金流、物流,這三流的基礎都是行業的標準化,即數據模塊化的一個過程,這才是真正的區塊鏈載體。

06

代幣只能待在行業裡,跑到“外面”是沒用的

只要提區塊鏈,就不得不提比特幣。我要說的是,像比特幣這樣的虛擬貨幣是區塊鏈的一種比較投機的關注方法。要想理解虛擬貨幣,就必須弄明白它背後的量化基礎,如果為了追求利益而忘記了當時的量化基礎,泡沫就會由此產生。

比特幣的一個量化基礎是以全球每年的計算力作為量化基礎,通過一定的算法、配上密碼的加密過程,保證它的流通、控制、發行、激勵過程是可控的,在這麼一個基礎上,它導致了價值的一個計算方法,這個計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和當前很多商品相比來講有類似的特徵,即抗通脹。所以,這導致了區塊鏈階段性地被認為是一種商品,這種商品的本身價值是什麼,大多數人已經忘卻了,就像大多數人買金條一樣,是看中了黃金的抗通脹屬性,但大概有多少價值其實人們已經忘卻了。

大家階段性的認可某一種商品非常有價值而產生了一種信任,這種信任在階段性裡代替了很多原有的、傳統商品,甚至在局部代替了一些貨幣的屬性。商品一旦變成通用型的產品,我們叫“通貨”(即貨幣),所以通證、通貨、代幣這三個是聯動起來了。但比特幣走到代幣層面上的時候,泡沫自然會增加,因為大家在盲目地信任去相信一個自己並不能說清楚的東西。

基於此,對於區塊鏈嗎,我有兩條原則:

第一,我一定不討論參與跟去中心化相關的事情。

第二,我們不參與任何跟幣圈相關的事情,我們不討論把Token如何變成一種幣。

我認為,這些代幣、這些虛擬貨幣不完全具備貨幣價值,而是一種虛擬數字商品價值的體現。大家購買它,如同購買一些字畫、購買一些各種類型的商品是一樣的,大家只是相信這個商品在一定的歷史階段範圍內有保值的特點,所以才去買它。

區塊鏈的一個基礎就是,凡是這個行業的業務產能能被標準化,它就可以製作成Token,凡是有Token通證的行業,就可以把Token做成通貨,通證即通貨。當所有這個行業的人都認可一個合約價值的時候,這個合約就可以流通起來,紙幣就是這麼誕生的。當這個合約流通起來,變成通貨的時候,它就變成了貨幣(代幣),所以它是個自然而然的過程。

因此,從Token到代幣就是這樣一個過程,而大家過度的放大了代幣的價值,其實每一種代幣只能在這個行業裡能形成共同認知,它只是在行業內部的一個標準共識。在大環境下很難被認可。真正在各個行業間交易,在做整個經濟環境的時候,還是要用法幣來完成。

07

跟隨風口,推動裡面真正的價值

如果說移動互聯網改變人們生活需要20年,人工智能,包括區塊鏈,可能只需要10年左右,5年的成熟期,5年的產業升級期。目前來看,中國的人工智能和醫療上有很大優勢,只是有一大難點在於,這很難看出在市場如何爆發,投賽道具有一定賭性,我的原則就是:跟著局勢走。

過去我會很排斥沒什麼價值的風口,後來發現我們應當遵從市場客觀規律。當大家都認知這個事情的時候,而不認知另外一件事情的時候,真理就藏在其中。你不妨跟隨這些風口的趨勢,然後駕馭它們,把其中真正的價值育化出來,最後把真正的價值推動起來。我現在的科技投資策略傾向於把大數據、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結合起來。

還有一點,做這種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領域投資,你必須要滲透到算法裡面去體會這個過程,你要去知道算法調整難度是多少,它與一個行業進行模型化配合難在什麼地方。

星瀚資本楊歌:代幣只能待在行業裡,跑到“外面”就會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