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馬鈴聲

古道馬鈴聲

漵浦縣南的群山峻嶺中,有一個叫統溪河的地方,《漵浦縣誌》記載是古代的一個"隘"卡。這裡岩石聳立,亂石橫江。在懸崖岩石縫中,古人用人工開鑿出了一條古道,古道上鋪滿了光潔的青石巖板。這條古道它是何年何月開鑿的,這一直沒有人去考證它,從古道的光滑的石板路,和道邊遍野的古藤來看,修建的年代可能是很久很久以前了。但大家都知道它是一條南走龍潭,新化,寶慶府的必經之道。安化,漵浦的茶葉,外面走陸路的鹽巴,絲綢,洋貨也都是從這條捷道上通過而來。 這條古道聽說屈原流放作《山鬼》的地方。馬援平五溪蠻,驅群瑤與縣南群山之中,李自成敗走漵浦,林則徐視察漵浦,紅軍長征過漵浦,上千漵浦民眾參加紅軍,抗日戰爭最後一戰,十萬民眾支前,《辭海》主編舒新城回鄉探親,都是從此道而過,所以古道沿途留下了很多歷史故事,和美麗的傳說。 這條古道上的馬幫,常年鈴聲不斷,人們自古就在棧道之上行走。馬鈴聲聲,在夾谷中回聲陣陣,光潔石板上的馬蹄之印,早就刻印在山巒古道的青石板道上了。

兩千年前,屈原《涉江》"步餘馬兮山皋"騎著馬,坐著車,再乘舲船流放來漵浦。有人說屈原不見此景此情,又如何寫得出一部千年名著《山鬼》呢,洞堖懸壁上有一個漂亮的女神,騎在黑豹之上,她就是屈原筆下的山鬼,山鬼親自鎮守著古道上。祭祀的巫儺跳著優美的舞蹈,唱著虔誠的歌曲,求山神保佑,保佑風調雨順,人壽年豐。三閭大夫屈原,這位楚皇室的祭祀官,親自作《九歌》來祭祀諸神。餘秋雨先生說,這裡的巫儺從過去數千年的娛神,到以後的娛人,這才是中國戲劇真正的起源j。

馬鈴聲響在東漢初,公元30年五溪蠻為亂,馬援奉旨率四萬大軍來漵浦平五溪蠻,這位立下“馬革褒屍"還的兩漢大將軍,把漵浦瑤人趕到縣南的深山老林之中。瑤民為了生存,自己開山造梯田,種植茶樹,以原始農業為生來求生存。現在古道的源頭,留下山背梯田等歷史遺跡。這次戰爭還迫使武陵郡治從漵浦移至索縣(今漢壽),同時還廢了義陵縣,並把義陵劃歸辰陽所轄。這是公元三十年的事了。當年馬援徵五溪來漵浦,正是五月初五端午節,士卒有難色。馬援道,"今日小端午也,蠻酋必醉,十五將和諸將過大端午也。" 果真蠻酋在初五大慶,馬援趁機取勝,故十五大獎士卒。這便是漵浦過大小端午節的來歷。所以在漵水和沅水廣建馬援廟,(又稱馬王廟,洑波宮)以示紀念。

馬蹄和鈴聲走到了明代,李自成敗走兩湖,沿經石門,黔陽而深入漵浦,據《康熙縣誌》記載,他佔據漵浦三年之久,燒典籍,打富豪,官府組織鄉紳盤據在一些懸崖翹壁的山寨之中。如縣內的烏龜寨,龍鳳寨,算盤寨,豬肚寨,望鄉坡寨等二十餘座古寨中,就是同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戰鬥的地方。茶馬古道統溪河的洞堖,有明代烈女張敬芳墓,她就是被農民起義軍殺害的少女,清縣令南城進士陶金階親筆撰寫了《張敬芳烈女墓碑》今仍豎立在古道的路邊"上。在九溪江李家村,丁腳坊等地,還發現李自成的隱居地的古宅,此房稱“紅毛將軍故宅,"該房屬典形的明末清初的建築,並在古宅中,發現有古聯為證,其橫聯是"名震國(威)"四字,橫聯中稱"源出平泉流潤桑田舊世業,根盤鄴架花開蘭桂新人文",平泉者,李自成老家也。鄴架,即李姓。聯經鑑定為明末之物。證據,實物及文獻資料證實。李氏在此隱名埋姓,屋後清早期墓葬就有所記載。省內考古學家,古建築專家有話要說。

古道鈴聲傳到清代,清道光十七年(1837),時任湖廣總督的林則徐,到湘西一帶視察民情,自新化入兩丫坪就是走這條古道入漵浦的。他在其《丁酉日記中》寫道,此路"石徑通窄,肩輿不能轉身,多徒步而上,是時天己開霽,伯嶺頂下視,澗頂之雲有如浪湧,環黃山雲海不是過也。可見走此古道者,所親眼所見,實為難得之詞。

鈴聲響到民國二十四年,(1935)以賀龍,王震為主的紅二,六方面軍北上抗日,紅軍北上的長征在漵浦寺召開大會,當即有兩千漵浦兒女報名參加紅軍,他們開往延安抗日根據地,就是從古道而上。 古道鈴聲響到1945年秋,抗日戰爭最後一戰在雪峰山龍潭打響。當年流亡遷漵浦的民國師範大學,民國大學的進步教師和學生,及縣裡的愛國人士,發動組織十萬民眾支前,從而我軍在雪峰山取得決定的勝利,這就是舉世聞名中日最後一戰一雪峰山保衛戰。 戰後在龍潭弓形山,青山界為烈士修建的陵墓。由我國著名文化大師錢基博先生為主碑撰文 主祭文日,”被狡者寇,墜我百城,百城可墜,眾志不傾,龍潭寸隘,屹莫我爭,非隘之嚴,而氣憤盈,成師以出,誓死不生。剎寇如草,曾不聞聲,:寇血以瀝,我師以橫,斂骸巍冢,以聚英靈,國殤雄鬼,代為長庚。千秋萬歲,仰莫與京。"錢基博先生為錢鍾書先生之父,錢先生《圍城》中的"三閭大學"就在古道的起點,漵浦縣城原馬田坪。 雄關古道,捷報傳來,世界共慶,抗日決戰,我軍收繳的戰利品,俘虜,馬匹全都從這條古道運到漵浦縣城,當年在馬田坪舉行戰利品展覽會,把繳獲的戰利品放在這裡陣列,國立師院的學生講解員。

古道馬鈴聲響到民國二十年十月,《辭海》主編舒新城聞父病,急忙由上海回漵浦看望生病的父親,他坐船,坐車,步行千里迢迢趕回劉家渡,也是從這條古道上而行走的。當年匪患橫路,幸得搶丁的護送,才回到久別的漵浦,並會見了一些老同學,這次之行,直至舒新城逝世,一直想帶孩子們見爺爺的願望沒有實現。 去年,舒新城故居落成,他的兒女及孫子們終於回家鄉與親人見面,並在陳黎明先生的支持下,到其祖父墳墓跪拜了祖父祖母,完成了舒新城先生的宿願。

如今,茶馬古道鈴聲不斷。雪峰山旅遊公司,對古道進行了修整,重新展現了古道的歷史文化,為遊人增添了歷史文化知識,受到廣大遊客的高度好評。 幹年曆史,百里路。風霜雪雨,古道遊 鈴聲不斷,遊人重走鄉愁路。(禹經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