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升級成打贏新零售的關鍵一戰,品牌該何去何從?

組織升級成打贏新零售的關鍵一戰,品牌該何去何從?

自2016年10月阿里董事局主席馬雲提出“新零售”概念以來,各行各業都掀起思變、探索的熱潮,但由於新零售既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統一路徑,落地成為老大難。天貓新零售公開課作為新零售風向標,自然吸引眾多品牌前來取經,分享者包括天貓高管和品牌代表,他們在近2年的實踐中積累了一定心得和方法論。

眾所周知,新零售的根本驅動力是消費升級和技術革新,在平臺愈發強調資源開放和對外賦能的今天,品牌通過自我技術升級來完成人貨場重構緊迫性並不高,反觀理念升級和組織優化才是當務之急,敢不敢擁抱變化、加大投入,決定品牌轉型新零售到底是喊口號還是動真格。

如今,組織升級已成為打贏新零售的關鍵一戰,不少品牌在團隊建設、激勵、考核等方面遇到困惑甚至陷入誤區。比如新零售時代,電商團隊如何重構?是否應該引入更多的市場、營銷、PR、CRM甚至供應鏈人才?他們又將如何與原有團隊融合?

新零售是品牌一把手工程

新零售時代,儘管天貓更多扮演的是“搭臺”角色,“唱戲”的品牌才是主角,但其仍有義務在組織升級方面做出表率和啟迪思考。在我的印象中,近2年來,天貓經歷了4次組織架構調整:

一是聚划算與天貓合併,變陣為“三縱兩橫”的網狀協同體系;二是鑑於天貓將成為阿里新零售基礎設施的基座,阿里決定恢復設立天貓總裁;三是阿里雲零售事業部併入天貓,成立天貓新零售平臺事業部;四是為聚力新零售,天貓調整為六大事業部+平臺營運事業部、新零售平臺事業部兩大支撐部門。

再加上阿里在集團層面成立“五新執行委員會”,統籌阿里、螞蟻金服、菜鳥網絡等阿里生態體系內的所有力量,並在技術、物流領域分別計劃投入1000億。不得不說,為了確保新零售戰略穩步推進,阿里在組織保障上下足了功夫,而且從頂層設計到基層落地,都有清晰的思路。

如今,阿里新零售已從當初的混沌狀態發展到遍地開花,既孵化出盒馬鮮生、無人零售系列等新物種,又將物流拉到分鐘級配送的新高度,漂亮的財報證明了大象可以跳舞。儘管阿里的組織升級未必適用於所有品牌,但一個普適原則值得所有品牌借鑑,即新零售是一把手工程。

組織升級成打贏新零售的關鍵一戰,品牌該何去何從?

天貓新零售事業部總經理葉國暉提醒道,品牌要想和天貓做好新零售,首先要下定決心進行一場組織架構升級,這是作為一把手的首要決策之一。由此可見,天貓正加速全球品牌組織升級。

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新零售是一個破舊立新的過程,既牽涉企業組織如何改變的根本性問題,又很可能會破壞既有利益格局,只有一把手徹底想清楚,才具備操作可能,如果一把手不重視,基本上搞不起來。馬雲、張勇對新零售高度重視且分工明確,使阿里新零售戰略從決策到執行高效、準確。

品牌組織升級的可行路徑

在商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組織變革並不是招聘新零售相關人才、變更彙報流程那麼簡單,而是一項系統工程,可行路徑是:理念升級放在第一位,其次是系統升級、能力升級,再進行組織優化。

理念升級方面,新零售講究以人為本、以消費者為中心,品牌需要基於消費者視角去構建整個新零售的經營思路,體驗為王是不二法則。

阿里CCO(首席客戶官)吳敏芝曾表示,新商業環境下,無論是經濟形勢還是消費者都發生顯著變化,商品經濟向體驗經濟躍遷,消費者從“買得到”、“買得好”向“買得爽”升級,體驗成為核心競爭力,品牌必須驅動組織從服務向體驗的能力升級,更敏銳、快速地搶佔和填充“消費者體驗”這塊價值窪地,創造增量價值。

系統升級方面,主要指技術驅動商業變革,品牌需要加大技術投入,真正擁抱科技,才能完成基於大數據的人貨場重構,從而提升經營效率,併為消費者創造更大的價值。

能力升級方面,新零售對人才提出新的要求,既包括傳統崗位職能升級,比如推廣崗位如何利用直播、短視頻等新媒體強化與用戶互動,也催生出一批新的崗位設置和人員儲備,比如BI(商業智能)崗位、全渠道管理崗位等。當然,還包括交叉性融合性的崗位探索,比如全域營銷崗位。

事實上,理念升級是品牌轉型新零售的最大挑戰,明知可能面臨陣痛,敢不敢變革創新、加大投入考驗品牌一把手的決斷力。克服理念升級難點後,系統升級和能力升級反而相對容易,前者天貓是品牌轉型升級的主陣地,可助力商業要素實現數字化,後者既可以從內部培養和儲備,又能重金招攬空降兵。

組織優化方面,通過生產關係的優化,實現流程機制、職責和權利的重塑。品牌應專門成立新零售部門,把營銷、品牌、渠道等相關部門協同起來,新零售部門的負責人一定要向一把手直接彙報。同時,傳統管理模式強調控制,容易扼殺創新,如今應多給願意行動的年輕人更多機會,掀起創新的“鯰魚效應”。

總之,只有組織發生根本性變化,才能真正改變整個新零售。用阿里人力資源資深總監張菲菲的話來說,以前的組織變革是大刀闊斧的流程再造,新零售時代的組織變革則是無處不在的碎片化變革,如果沿用原來的人才理念、組織方式,今天的企業將無法登上新零售航道。

組織升級成打贏新零售的關鍵一戰,品牌該何去何從?

警惕組織升級的兩大誤區

品牌轉型新零售,需要強有力的組織能力作後盾,兩個問題需要重點關注:

一是明確品牌核心競爭力。由於新零售沒有一套標準答案,所以不同品牌側重點各異,有的從柔性供應鏈著手,有的發力直播來強化用戶體驗,有的注重大數據應用於各大環節......品牌只有發現並確立自身在新零售時代的核心競爭力,才能有針對性地提前培養、儲備人才,並組建新零售部門來統籌全局,而不是有錢任性到處挖人、分工不明確。

二是明確品牌戰略方向。新零售戰略從上到下傳遞的過程中,涉及到營收策略、市場及客戶策略、內部流程管理策略等,每個層面的變化都需要堅實的人才梯隊及時跟進,理想狀態是具備清醒的頭部、堅韌的腰部和有力的腿部。如果品牌戰略方向只是一把手和少數高管的共識,分解落地將尤為困難,越往下沉越發無力。

其實,上述兩大問題也是品牌在新零售實踐中最容易犯錯之處。據天下網商報道,淘寶大學學習運營中心負責人安秋明曾一針見血地指出,品牌操盤新零售存在兩大誤區:

一是組織分工不明,缺乏最終負責人。新零售牽頭團隊五花八門,有電商部門、渠道部門,也有營銷部門,到頭來演變為一把手掛帥,本質上仍沒有牽頭人。安秋明建議,通過設立行動小組的方式,去探索新的業務方向,未來行動小組可以升格為正式的企業組織。

二是新零售藍圖只停留在高層決策,很難在基層落地。很多零售企業僱傭了大量導購,他們每天只賣幾件產品,剩下時間站在櫃檯前無所事事,這種低效的工作狀態顯然不利於新零售戰略落地。難怪安秋明會感慨,再好的頂層設計,往下落地也離不開門店一線人員,他們不僅是執行任務的螺絲釘,更是把握機會、價值創造的先鋒兵,關乎新零售實踐的成敗。品牌需給予一線人員更多機會去探索,寬容他們的行動。

在我看來,新零售時代的組織變革,本質上是不斷擁抱變化、引領變化、創造變化的過程,想要徹底革新,離不開強大文化基因的引領,資源會減少甚至枯竭,但文化生生不息。文化基因引領組織變革的核心是抓住消費者,以消費者的價值導向為依歸,去進行構建和演變。

正如阿里19年來不斷推陳出新,始終沒有脫離“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一重要使命,品牌在所有業務決策中,也應不斷審視、覆盤是否堅持了用戶價值,是否圍繞用戶價值去構建業務邏輯和組織邏輯。當然,更重要的是對企業文化的相信,才能讓所有的堅持、複雜的協同變得更容易,不斷挑戰自己,創造更多商業的無限可能。

結語

品牌數字化轉型主引擎,這是天貓總裁靖捷明確的2018年天貓三大使命之一,品牌跟著天貓做新零售,就要做以前不敢做的決定、承擔以前不敢承擔的責任、搞定以前搞不定的目標。正如GUESS大中華區CEO Jose Blanco所言,全球品牌在數字經濟時代面臨的最大問題,看似是IT系統的落後,本質是傳統商業的包袱。所以,品牌不妨先主動從最根本的組織變革做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