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汶川 這15個人成為中國軍人的驕傲

10年前的今天,2008年5月12日14點28分,四川汶川發生了8.0級的大地震。這場地震的破壞強度之大超乎想象,汶川縣、茂縣、北川縣等多山的災區甚至與外界完全失去了交通、通訊聯繫,救援難度之大前所未有。

十年前的汶川 這15個人成為中國軍人的驕傲

然而,地震災區的地形告訴我們,這裡簡直就是空降的“死亡地帶”。傘兵們在無氣象資料、無地面標識、無指揮引導的“三無”條件下,冒著強風、降雨和迷霧從五千米高空空降災區,難度極大。5月13日上午9點,一架伊爾76運輸機搭載100名全副武裝的空降兵飛臨汶川上空準備傘降。然而由於地形和氣象條件過於惡劣,最後還是把空降地點定在地形略開闊的茂縣。上午10點,飛機從8300米的高空開始下降,準備人員空降。然而下降兩千米後,飛機機體已經嚴重結冰,襟翼副翼的操縱已變得相當困難,而且在烏雲中的飛機能見度不足50米,繼續下降的話不僅飛機機體將因無法承受結冰而解體,甚至整機還有撞山的風險。無奈,面對這麼惡劣的條件,第一次空降努力宣告失敗。

十年前的汶川 這15個人成為中國軍人的驕傲

於是在空降兵們返航後,指揮員們針對茂縣的情況再次商定出了新的方案。由於茂縣山高林密風大,使用傳統的圓傘在強風中空降不僅難以準確降落到指定地點,還容易互相纏到一起,因此指揮員們決定使用翼型傘實施空降。可翼型傘在當時還不是我軍空降訓練的常用傘,它操作複雜,一旦在空中遇到主傘打不開的意外情況,還要手動飛掉主傘打開副傘,因此操縱翼型傘需要更好的技術、更豐富的跳傘經驗和更快的反應能力,於是只好從這100名空降先遣隊士兵中選出15名滿足這些條件的跳傘骨幹來完成這個偉大而光榮的使命。

十年前的汶川 這15個人成為中國軍人的驕傲

地面上,身處災難中與外界失聯兩天的群眾幾乎陷入麻木與絕望,當空中飄揚的傘花出現的那一刻,災民們的心靈彷彿在這瞬間得到復甦。因為這支天降神兵的出現,給他們帶來了生活下去、重建家園的希望!老百姓們跟著來到了空降兵著陸的樹林,將掛在樹上的空降兵們一一救下。這15名空降兵勇士,以無一傷亡的結果換來了災區同外界的恢復聯繫。成功空降災區的他們,又在茂縣和汶川實地勘選了多處空投、機降地點,使直升機得以投入到災區的救援工作,大大提高了災區的救援效率和各項基礎設施的修復速度。

十年前的汶川 這15個人成為中國軍人的驕傲

一場汶川大地震,儘管帶給我們的是巨大的災難和舉國的悲痛,但同時也考驗著我們應對災難的能力。事實證明,這個國家在巨大災難面前表現出了強大的動員能力,這個民族在巨大災難面前表現出了偉大的民族凝聚力,而這支軍隊在災難面前更是毫無畏懼,不怕犧牲,始終做到了把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放在了首位。無論任何災難來臨,中國軍隊都將是人民最強大的後盾。

十年前的汶川 這15個人成為中國軍人的驕傲

而這次搏命空降也確實暴露出我軍空降兵的一些問題,現在的空降兵無論是單兵裝備還是作戰訓練,都在緊追美軍,較10年前早已是翻天覆地的變化。高空跳傘已經成為空降兵甚至陸軍特種兵的訓練科目之一。災難讓我們意識到自己的不足,讓我們重新找到前進的方向,這就是10年前北川中學黑板上那四個字的意義所在。最後,我們用20年前九江大堤上那段話作為結尾:我們中華民族,是有著很強的凝聚力,任何的困難都壓不倒我們,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