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大地的“五彩”溫商故事

三秦大地的“五彩”溫商故事

西安鐘樓夜色,流光溢彩。

古城西安的仲夏,一年中最好的賞花季:滿城的石榴花綻放,或紅或橙,盡收眼底;道旁的國槐也不甘示弱,淡黃小花配上青綠闊葉,同樣美得剛剛好。

人們常說:五千年中國看西安。2000多年前,古絲綢之路從這裡起步,造就了這座城市的千年繁華。

而今的西安,經歷改革開放40年的洗禮,風華正茂。孕育了中華古文明的八百里秦川,與現代商文化不期而遇,完美交織。

憶來惟把舊書看,幾時攜手入長安。上世紀七十年代,千里之外的溫州人就橫跨大半個中國,將敢為人先的溫州精神帶到這裡,用自己的奮鬥故事,續寫十三朝古都的傳奇和輝煌。

當溫報集團“致敬新時代·奮鬥溫商路——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全球行”採訪組走進西安、遍訪陝西,只見一幅由16萬在陝溫州人共同繪就的五彩篇章,正徐徐展開。

【金名片】

陝西省溫州商會

陝西省溫州商會於2014年10月成立,現由西安、商洛、寶雞、漢中、延安、榆林、咸陽等7家地市級溫州商會組成,會員單位3000家,涉及房產開發、金融投資、能源、汽車、印刷等20多個行業和領域。年納稅50億元,解決近百萬人就業。

陝西省溫州商會開創行業分會管理模式,先後成立印刷行業分會和建材行業分會。2017年1月,陝西省新生代溫商聯合會成立,傳承溫商精神。目前在陝溫商有16萬人,數億元的投資項目不斷湧現,不少企業成為陝西知名企業,“溫州品牌”和“溫州模式”已在三秦大地生根發芽。

西安溫州商會

西安溫州商會,成立於1995年10月,是繼昆明溫州總商會後的第二家異地溫州商會,也是西安地區第一家異地商會。目前有會員800多家,下設7個行業分會。2012年至2016年,連續五年被溫州市委市政府評為全國異地溫州商會先進商會。近年來組織溫商企業回鄉投資,落地50多億元,簽訂投資意向100多億元,被溫州市委市政府授予異地溫州商會招商引資獎。

藍色創業 從白手起家到飲水思源

相對於溫州的“七山二水一分田”窘境,遼闊的中原大地資源稟賦較好。改革開放之初,不少溫州人背井離鄉,闖蕩中原。

現任陝西省溫州商會會長、西安溫州商會會長吳聯配,早在1982年就踏上了這片土地。當年還不到20歲的他從蒼南到西安當起推銷員,靠著一股韌勁,騎著自行車走遍大街小巷,到各大單位拉印務生意。1990年,他承包了當地一家印刷廠。1998年,他成立了陝西滬港印務經貿有限公司。不久後,陝西滬港實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應運而生。如今,陝西人用的絕大部分證件,大多由吳聯配的公司印刷。

少小離家老大回,幾乎是所有第一代“藍”字輩在陝溫商的共鳴。三四十年前,他們初生牛犢不怕虎,爭當改革開放巨浪中的“弄潮兒”;三四十年後,他們將改革的紅利化作財富,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

陝西省溫州商會常務副會長、西安市龍灣商會會長何崇秋,1980年揣著幾百元隻身來到西安。經過摸爬滾打,2015年,他一手創辦的西安美麗時服飾有限公司掛牌上市,成為陝西省第一家上市的服裝企業,為他在業內贏得了“何美麗”的雅稱。

陝西省溫州商會常務副會長、陝西創園實業公司董事長劉文豹,也是從傳統行業做起。1990年,他從樂清到陝西闖天下,汽車運輸、代理銷售品牌汽車……用他的話說,每次創業都像在“第一次吃螃蟹”。而現在,劉文豹又在“吃螃蟹”。他幾乎每天都在忙著中國西部·西安(溫州)服裝產業園的相關審批手續。項目全部建成後,年產值50億元,可解決3萬多人就業,是陝西最大的服裝產業園。

1992年,僅26歲的童安桂從老家樂清來到延安,開始創業。2014年7月,童安桂接任延安溫州商會會長,並任陝西省溫州商會常務副會長。同時他還擔任樂清翁垟前湖埭村村委會主任。西安、溫州兩頭跑,一度成為他的常態,直至去年底卸任村主任一職。過去三年,不僅要為商會謀發展,村裡截汙納管、道路硬化等項目,也都要他親力親為。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吳聯配說,大多溫商常年往返於陝西、溫州兩地,回來看看的不只家鄉的綠水青山,心裡還一直記掛著老家的投資發展。

去年8月,樂清市招商局向陝西省溫州商會常務副會長、陝西五菱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鬍建躍拋出招商引資的“繡球”。他積極響應,投資數千萬元在樂清再開一家4S店,預計近期便可開張營業。

綠色轉型 從垃圾處理到新興產業

去年,西安溫州商會組織了10來家實力會員,組建了陝西省滬港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與當地幾家企業聯合參與“城鄉垃圾一體化處理”項目。

西安溫州商會副會長黃賢群說,在陝溫商對綠色環保事業關注已久,特別是近年來在國家扶持政策的指引下,從外地引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並率先在西安高陵、延安富縣、河南許昌、河北石家莊等地開展試點。

來自蒼南的林加準,現在是陝西省溫州商會和西安溫州商會的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他也參股投資了該項目。林加準說,通過商會這個大平臺,可以更好地對接政府部門,更好地抱團拓展市場。而以商會名義成立公司,從而投身綠色環保產業,只是吳聯配的“小目標”,他更希望,能夠通過商會的引導,激發在陝溫商轉型發展的靈感。

一直與電器打交道的童安桂,去年從德國引入了一款可以提高汽車發動機效率、減少尾氣排放的節油卡產品。

三十多年來,陝西省溫州商會常務副會長、西安長城開關製造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星海,近兩年來和幾位溫商則在著力打造西鹹新區溫商高端製造產業園,其為企業提供的標準廠房最大特點就是智能化,並且房頂均安裝太陽能發電設備。

說起綠色轉型,陳星海還在下一盤“大棋”:去年開始,他瞄上了新能源汽車配套產業——充電樁。目前,他正在西安找地,對充電樁的佈局進行謀劃。

轉型,最需要理念開路。2015年,陝西省溫州商會甌越商學院正式成立,這也是全國溫州商會開辦的首家商學院。每年,該商學院都會藉助當地研究院所、高校等資源開辦學習班,組織在陝溫商集中學習和“充電”。目前,甌越商學院已舉辦6期研學班,期期爆滿。

青色接班 從浪尖跳舞到創新繼承

1987年出生的胡明釗知道,自己總有一天要接過父親胡建躍手中掌管陝西五菱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的大旗。所以,2008年大學畢業後,他幾乎沒有多想,就受聘上海一家汽車4S店,“臥底”學習汽車銷售和管理經驗。

經半年“取經”後,胡明釗先回到樂清,任職父親在樂清的4S店,從基層員工做起。2014年,胡建躍看到兒子逐漸成熟,便讓他擔任樂清公司總經理。直到2016年,胡建躍將兒子調到西安大本營當總經理。

“我比較保守,只想開一家穩一家,兒子思維比較前衛,在管理和拓展上有創新。我就給他當後盾,讓他在浪尖上跳舞……”胡建躍說,待平穩度過“接班期”,他就可以功成身退,環遊世界了。

對於父親的安排,胡明釗說:“父輩的創業精神我要傳承,但我要把重心放在創新上,包括銷售方式和管理模式,都要創新,不然會有被市場淘汰的危險……現在,我不把自己當老闆,只把自己當職業經理人,把公司管理好、經營好。”

青出於藍,勝於藍。除了像胡明釗這樣接盤或即將接盤父輩產業外,在陝西,還有一批青年人傳承著父輩們的奮鬥精神,在絲綢之路起點上“開疆擴土”。

蒼南的肖雲甸就是這樣一位年輕溫商。他的創業起點不在傳統行業,而是直接將眼光盯上了西安的人才資源。他開了一家獵頭公司,名為“陝西文創人力資源管理公司”。

作為前輩,吳聯配這樣評價肖雲甸的公司:線上線下結合,搭建優質平臺,實現人才落地……這是年輕人的眼光。

除了經營企業,肖雲甸還有一個身份,便是陝西省新生代溫商聯合會會長。他的使命就是把在陝的同齡企業家彙集在一起,大家更好創業創新,傳承溫商精神。該會現有200多名會員,大多是80後,甚至90後的年輕企業家。肖雲甸說,他們不做“富二代”,而應做“創二代”,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企業走向百年長青。

橙色公益 從商行天下到善行天下

商會,讓身在異鄉的溫商有了家。多年來,他們抱團取暖,穩步發展。如今,在陝西站穩腳跟的溫商,開始抱團“供暖”,投身溫州和西安兩地的公益慈善事業。

黃餘良這幾年頻繁回鄉舉辦公益活動。2013年春節前夕,他在瑞安仙降為數百老人舉辦敬老宴,並陸續為家鄉興學助教、修橋鋪路等捐資超70萬元。在他的影響下,不少在外瑞商也跟風行善,扶貧幫困、捐資助學在當地蔚然成風。

2011年,“愛心溫州·善行天下·明眸工程”走進延安,延安溫州商會捐資5萬元,幫助貧困眼疾患者重見光明。2013年7月,延安遭遇歷史罕見的強降雨,當地產油區的原油外運渠道受阻,導致積壓。延安溫州商會主動捐資,打造臨時儲油庫,解決燃眉之急。

西安溫州商會發起的光彩事業,更是在當地引起熱烈反響。目前,商會已累計為災區、貧困地區捐款近千萬元,捐物3萬多件;對口幫扶周至縣樓觀鎮9個村80戶,資助大學生30餘名。該會還籌資在藍田縣宣堡村援建了“西安光彩小學”, 在輞川鄉鬥溝村援建了“希望小學”,在周至縣厚畛子鎮援建了“光彩學校”。每年冬季還組織“暖冬”行動,為需要幫助的抗戰英雄、清潔工等送去溫暖。

“用最溫暖的橙色在陝西這片土地上撒播溫州人的愛心。”在吳聯配看來,善行天下、義行天下,正是流淌在在陝溫商血液裡的文化基因。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不管在甌越大地,還是在異地他鄉,溫州商人都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踐行著誠信精神。

其中,陳星海是個典型代表,他以誠信為原點,守護著“溫州製造”名譽。據說,在企業裡,陳星海對生產有一套近乎苛刻的標準,還有一支強大的售後保障隊伍,一旦產品出了故障,可以保證售後人員在省內12小時內上門解決,省外24小時內到位。對任何問題,陳星海說,不迴避。

胡建躍與他的合夥人楊海軍,合作20年,但他們彼此不知道對方老傢俱體在哪。因為此次採訪,胡建躍才得知楊海軍是鹿城藤橋人,楊海軍也才知道胡建躍是樂清人。“既然合作了,我們就相互信任,不問出處……”非兄弟,成為合作伙伴後,卻有著兄弟般的信任。

紅色引擎 從埋頭賺錢到精神引領

5月20日,陝西省溫州商會常務副會長、西安溫州商會黨總支書記林太中剛從河南商丘出差回來,一回到商會辦公室,就忙著和黨總支辦公室主任劉智隆討論近期各支部活動安排。

早在1996年9月,西安溫州商會就在全國率先成立了首家異地溫州商會黨支部。2005年7月,西安溫州商會又成立了西安異地商會中的首個黨總支,下設5個黨支部。2016年11月,陝西省溫州商會也成立了自己的黨支部。

“商會很團結,黨員會員衝在前頭,爭著參加各類回報社會的公益活動。”在林太中看來,這幾年,西安溫州商會的黨建工作漸入佳境,尤其是黨員會員在其中發揮了帶頭引領作用。

僅在2016年,西安溫州商會黨總支就獲得“評星晉級爭創雙強四星級黨組織”和“陝西省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先進基層黨組織”等20多項榮譽。去年,陝西個體私營企業黨委史無前例地給西安溫州商會分配了9個入黨名額。

林太中說,每年各商會分得入黨名額的多少,是對商會黨總支、各支部以及黨員個人綜合考評的集中反映。得益於此,截至去年底,西安溫州商會共有黨員87名,另有約20人已發展成為入黨積極分子,組織300多名流動黨員定時參加黨組織生活。

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已成為在陝溫商的思想自覺。吳聯配說,加強黨建工作,對凝聚商會力量很有幫助。在西安溫州商會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入黨不看資歷,誰對社會和商會貢獻更多,誰就有資格被優先發展為黨員或入黨積極分子。

說到紅色黨建,不得不提革命聖地延安。溫州人的創業精神,在這片紅色土地上得到昇華。

離鄉40多年,1997年起紮根延安,2001年在延安入黨,對於商會的黨建工作,延安溫州商會黨支部書記連查法最有發言權。

1975年,木匠出身的他便開始跟著師傅走南闖北,青海都蘭、廣西柳州、天津、西安都留下過他的足跡。2005年,創辦了延安聖樂商貿有限公司。

有人說,連查法的創業經歷,就是改革開放以來溫商的奮鬥史。不過,連查法覺得,沒有黨的好政策,就沒有他的今天。他打小就有入黨情結,到了延安後更有了深入瞭解黨的歷史和文化的機會。2001年,他如願入了黨。

近些年,來延安的溫商越來越多。2009年,延安溫州商會應運而生,並經延安市委特批成立延安異地商會中最早的黨支部。

“延安是紅色革命聖地,溫州是民營經濟之都,非公黨建走在全國前列。”連查法說,近年來,不僅溫州的黨員幹部,民營企業家也常組團來到延安幹部學院,緬懷革命先輩業績,感悟延安精神。

“用革命老區的紅色精神來指引企業,有助於民營企業塑造企業文化,增強社會責任意識。”連查法說,延安溫州商會將利用自身地域優勢,為延安精神和溫州精神穿越時空的對接貢獻力量。

【高端訪談】

西安市副市長楊廣亭 接受專訪——

溫商 能開拓能擔當

溫商善於緊抓機遇

5月21日,西安市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現場會在該市高陵區何村舉行,楊廣亭率與會代表參觀了由西安溫州商會參與投資建設的陝西省首個垃圾分類處理項目——智慧垃圾分類資源化處理項目。他在考察後表示,這一項目在何村先行先試,取得了良好成效。“溫商為西安‘垃圾一體化處理’提供了更優的比選模式,未來將在高陵區乃至全市加以推廣。”

楊廣亭以此為例說,溫商善於緊抓機遇。這是溫商主動謀求轉型,投身綠色環保產業,以及參與西安鄉村振興的具體表現。

溫商很有擔當精神

自去年10月上任西安市副市長以來,脫貧攻堅是楊廣亭分管的重點工作之一。去年12月9日,他受邀出席了西安市瑞安商會成立大會。會上,首任會長黃餘良與西安市周至縣竹峪鎮丹陽聯村簽訂了扶貧合作協議,代表商會向該村捐贈扶貧資金50萬元。

溫商的捐贈善舉,深深地感染到了在場的楊廣亭,令他時至今日仍念念不忘。“據我瞭解,溫商在西安的脫貧攻堅方面做出了許多貢獻。”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楊廣亭說,溫商還通過產業發展,與貧困村結對,幫助建立脫貧攻堅產業園,為貧困地區的老百姓做了實事。

溫商已成交流使者

對照浙江發展的好理念、好方法,楊廣亭希望西安能取好這本經。“我負責聯繫浙江在西安的幾個商會,願意為商會提供服務;也希望浙商、溫商在西安更好地發展,用浙江的好資本、好做法,參與西安的社會經濟發展。” 在楊廣亭看來,耕耘西安多年的溫商,也是新西安人,西商和溫商的精神在這一群體中融為一體,是促進兩地交流合作最好的使者。

施文洪 朱斌 黃雲峰 王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