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群眾的“小事”當成“大事”來辦

把群眾的“小事”當成“大事”來辦

——澄邁縣國稅局紀檢組組長林明銳扶貧工作手記

把群眾的“小事”當成“大事”來辦

“感謝您的熱心幫忙,我的兩萬元貸款到賬了!” “我孩子的雨露計劃補助款收到了,多虧您的過問和費心!”

“到賬了就好,收到了就好……”接到貧困戶老黃叔給我打的兩個電話,我不由鬆了一口氣。

在與貧困戶的相處過程中,我深有感觸,老百姓是最純樸、最真誠的。只要你真心關心他,認真傾聽他的訴求,想方設法為其解決一些難題,哪怕是瑣碎的事,他也信任你,擁護你。

老黃叔是澄邁縣瑞溪鎮羅浮村委會人,一家四口人,不僅要供兩孩子讀書,還要照顧年過八旬的老父親,他們耕地少,且沒有生產技術,家庭十分貧困。

第一次與老黃叔的接觸,他似乎對我心存戒備,持有不相信的態度,不願意講真話、說實情。但在兩年多的幫扶中,我把老黃叔當做自己的親人,帶著真情實意做好幫扶工作,通過“面對面、心貼心、實打實”,與老黃叔談心、交朋友,及時全面掌握老黃叔家的情況及需求。老黃叔慢慢的消除了對我的戒備心理,願意與我講真話、說實情。

“貸款兩萬元購買一臺手扶拖拉機用於發展生產是我多年來的願望,因老婆是外國人,戶口問題一直沒解決,所以無法辦理貸款,這是掛在我心裡多年的煩心事。政府能否幫我老婆註冊戶口,以便申請貸款發展生產?”有一天老黃叔突然問我。

“戶口這件事都過去這麼長時間了,為何不請求村、鎮幹部幫忙解決?”我細心詢問。

“問過了,都說這事難辦,沒有人願意幫忙。”老黃叔很委屈地告訴我,語氣裡透露了一絲不滿意。“您能否幫忙貸到款?我願意拿幾千元‘感謝’您”。

“我的責任就是幫助你脫貧致富的,怎麼會收你的‘感謝費’。況且你貸款兩萬元,哪來幾千元‘感謝’我?”我鄭重其事地對老黃叔說。

瞭解情況後,我立即聯繫信貸部門,在政策允許的情況下,以其大哥、大嫂身份做擔保,很快就辦理了貸款。

2017年6月,老黃叔用貸款購買了一臺手扶拖拉機,可以拉一些農產品和農具,以此壯大生產了。

孩子上學的“雨露計劃”教育補助款沒有著落是老黃叔的另一件煩心事。

把群眾的“小事”當成“大事”來辦

2017年底老黃叔多次與我反映,村裡同樣貧困戶家的孩子補助款都已發放到位,而他小孩的補助已通過審核並公示,但遲遲沒到位,懷疑是某些幹部從中作梗故意刁難他。

我反覆耐心地向他解釋,消除誤解,並多方聯繫有關部門協調解決,最終確定“雨露計劃”教育補助款已在春節前發放到位。

今年春節過後,我又去了趟老黃叔的家,從他那憨厚的笑臉,看得出老黃叔一家過了個知足、溫馨的幸福年!

把群眾的“小事”當成“大事”來辦

群眾利益無小事。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

經過兩件“小事”,我清醒的認識到服務群眾不能只掛在嘴上,停留在會議佈置上或者文件要求上,要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把群眾的“小事”當成“大事”來辦,以實際行動換取群眾對黨員幹部的信任,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讓群眾在通往小康路上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