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主必備KPI公式大全,快收藏~

一、廣告效果類公式

1)TA%/TA 濃度

TA%/TA 濃度:Target Audience,即目標受眾佔比。

●公式:TA%=目標受眾/總受眾*100%

例:某品牌 TA 設定為女性 20-45 歲,整個計劃共投放了 100 CPM,其中 50 CPM 是女性 20-45 歲用戶,則 TA%=50/100*100%=50%。

2)CTR/點擊率

CTR/點擊率:Click-Through-Rate,即每多少次展示廣告會產生 1 次點擊。

●公式:CTR=Click/Impression*100%

Click:點擊量。即投放期用戶點擊廣告的總次數。

Impressions:曝光量(展現量)。即投放期廣告被展現的總次數。

3)Landing Rate/到達率

到達量:即有多少用戶點擊廣告後進入落地頁(一般在落地頁加監測代碼,每觸發一次監測代碼,記為一次到達;當還未觸發監測代碼,用戶就已關閉廣告,則視為未到達)。

●公式:到達率=到達量/點擊量*100%

4)CVR/轉化率

CVR/轉化率:Conversion Rate,即一個衡量廣告效果的指標。

●公式:CVR=轉化量/點擊量*100%

轉化量:即有多少用戶點擊廣告後進入落地頁(活動頁),併發生諮詢、註冊、下載、加入購物車、下單等行為。

5)Bounce Rate/跳出率

Bounce Rate/跳出率:即衡量網站內容質量的重要標準。通過跳出率就可以得知用戶對網站內容的認可,或者說你的網站是否對用戶有吸引力。

●公式:跳出率=用戶僅訪問一個(入口)頁面後就離開網站的次數/到達量*100%

6)2nd-click Rate/二跳率

2nd-click Rate/二跳率:即有效評測流量質量的指標,能比較客觀地反映廣告素材及載體與網站匹配程度。

●公式:二跳率=二跳量/到達量*100%

二跳量:即當用戶從外部網站上的鏈接到達被監測網站時,被稱為第一次跳轉;到達後,如果用戶再點擊某一鏈接或按鈕從而進入網站深層頁面,則被稱為“二跳”,二跳的總次數即為“二跳量”。

7)廣告可視率

●公式:廣告可視率=可視次數/監控次數*100%

可視次數:

廣告為可見的次數。根據 IAB 定義,一個展示廣告只要有 50% 以上的像素在屏幕上展示超過 1 秒鐘,即為可見曝光。這個標準一般適用於 PC 的 Banner 廣告,視頻廣告或移動廣告標準會有所不同,每個廣告投放平臺的計算標準也會有所不同。

監控次數:廣告平臺能監控到的廣告是否為可視的總數。

8)IGRP/互聯網總收視點或互聯網毛評點

IGRP/互聯網總收視點或互聯網毛評點:Internet Gross Rating Points,即互聯網總收視點或互聯網毛評點,一般用到 OTV(Online TV,即網絡電視或網絡視頻)廣告投放中,用於對一項廣告活動總體覆蓋受眾的量化統計。

●公式:IGRP=平均曝光頻次*到達率*100

例:假設對目標受眾的平均曝光頻次為 3,到達率為 70%,則 IGRP 為 210。

二、成本收益類公式

1)ROI/投資回報率

●公式:ROI(Return On Investment)=(收入-成本)/成本*100%=利潤/成本*100%

2)CPM/每千次展示成本

Cost:即廣告總花費(成本)。

CPM/每千次展示成本:Cost Per Mille,即廣告每被展現一千次,(廣告主)所需花費的成本。

●公式:CPM=Cost/Impressions*1000

3)CPC/每次點擊成本

CPC/每次點擊成本:Cost Per Click,即對於廣告主來說,是用戶每次點擊廣告需付給媒體(網站主)的成本;對於媒體(網站主)來說,是用戶每次點擊廣告向廣告主收取的費用。

●公式:CPC=Cost/Click

*綜合 CPM 和 CPC 可以得出:CPC=CPM/(CTR*1000)。如果廣告主要考核 CPC,一般會從 CPM 和 CTR 著手。(請結合上文公式自行推導)

4)CPA/每次行動成本/平均轉化成本

CPA/每次行動成本/平均轉化成本:Cost Per Action,即用戶進入落地頁後,每採取一次“行動或轉化”(如下載、註冊、安裝、加入購物車、下單等)時,廣告主需要支付給媒體(網站主)的成本。因此 CPA 還具體可分為:CPD(每下載成本 Download)、CPI(每安裝成本 Install)、CPS(每銷售成本 Sale)、CPE(每互動成本 Engagement)等。

●公式:CPA=Cost/轉化量

*綜合 CPA、CVR、CPC,可以得出:CPA=CPC/CVR。(請結合上文公式自行推導)

5)CPL/每潛在客戶獲取成本

Lead:銷售線索總數。即能作為銷售人員後續產生銷售商機的客戶信息源總數。

CPL/每潛在客戶獲取成本:Cost Per Lead,即獲取一個潛在客戶信息對應的價格,如汽車行業需要潛在客戶通過廣告頁面填寫表單預約試駕。

●公式:CPL=Cost/Lead

6)CPUV/每個 UV 成本

UV/獨立訪客數:Unique Visitor,即訪問您網站的一臺電腦客戶端記為一個 UV(統計週期內,無論同一訪客訪問頁面多少次,都只記為一個 UV)。

CPUV/每個 UV 成本:Cost Per Unique Visitor,即廣告曝光中獲取一個 UV 的價格。

●公式:CPUV=Cost/UV

三、平臺評估類公式

1)有效競價次數

有效競價次數:即符合投放要求併成功響應的競價次數。

●公式:有效競價次數=成功競得次數+競價失敗次數

成功競得次數:即成功贏得廣告展示機會的次數。

競價失敗次數:即出價低於對手或者出價跟對手相同但是沒有被 AdX/SSP 選中的次數。

2)出價次數

出價次數:即參與競價的總次數。

●公式:出價次數=有效競價次數+無效競價次數

有效競價次數:即符合投放要求併成功響應的競價次數。

無效競價次數:即行業限制、創意不符、素材未提交審核或審核未通過、響應超時、解析錯誤等原因造成的競價次數。

3)出價率

●公式:出價率=出價次數/實際發送請求量*100%

實際發送請求量:即 QPS 過濾後的請求量。 QPS,即每秒查詢率,是對一個特定的查詢服務器在規定時間內所處理流量多少的衡量標準。DSP 可以在 AdX/SSP 管理後臺設置能接受的 QPS 值。

4)成功競得率

●公式:成功競得率=成功競得次數/出價次數*100%

5)競價失敗率

●公式:競價失敗率=競價失敗次數/出價次數*100%

四、其他類公式

1)eCPM/每千次曝光可以獲得的廣告收入

eCPM/每千次曝光可以獲得的廣告收入:Earning Cost Per Mille。即用來反映網站(媒體)盈利能力的參數。其推導公式如下(以 CPC 為廣告投放結算方式):

eCPM=總收入/曝光量*1000;

點擊率=點擊量/曝光量*100%;

總收入=廣告單價*點擊量=廣告單價*點擊率*曝光量;

所以:eCPM=廣告單價*點擊率*1000

●公式:eCPM=CPC*CTR*10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