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鬼”金庸

文/杜青衣

“酒鬼”金庸

金庸先生漫畫

  • 自小就喜看小說的我,必定不會錯過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見慣了他筆下英雄們大碗喝酒豪氣干雲的樣子,在覺得過癮的同時,未免會懷疑這會不會太魯莽了些?這樣喝,豈不是有些糟蹋美酒?甚至會想,這老頭兒是不是不懂酒啊?

  • 其實不然,金庸先生在《笑傲江湖》“論杯”一回引經據典,借祖千秋之口“論杯”談酒,講述喝什麼酒用什麼杯,明確表現出其在飲酒方面的講究,如“喝汾酒當用玉杯,唐人有詩云:‘玉碗盛來琥珀光’,可見玉碗玉杯能增酒色!”汾酒液瑩澈透明,清香馥郁,入口綿甜味長,玉杯色澤美麗,用它盛汾酒,一來可以映襯汾酒的晶瑩剔透,二能彌補汾酒無色之不足,增強視覺美感。什麼“葡萄美酒夜光杯”、“玉碗盛來琥珀光”、“青旗沽酒趁梨花”,什麼羊脂白玉杯、翡翠杯、犀角杯、古藤杯等,可謂離奇之至,精彩之極。令人大暢胸懷,他的這套理論讓喜好酒的人們更加沉醉於酒的色彩、芳香和味道中,由此可以看出,金庸先生怎麼可能不懂酒。

“酒鬼”金庸

沈保平飾金庸小說《笑傲江湖》裡的祖千秋

    “酒鬼”金庸

    鍾漢良飾金庸小說《天龍八部》裡的喬峰

    “酒鬼”金庸

    霍建華飾金庸小說——《笑傲江湖》裡的令狐沖

    • 《酒經》雲:大哉,酒之於世也。禮天地,事鬼神;射鄉之飲,《鹿鳴》之歌,賓主百拜,左右秩秩;上至縉紳,下逮閭里,詩人墨客,漁夫樵婦,無一可以缺此,可見酒在人們心中的重要地位。

    • 適逢金庸先生95歲誕辰,藉此機會談一談中國酒具的演變,以和金庸先生的“論杯”。

    “酒鬼”金庸

    金庸先生

    • 中國酒文化淵源流長,中國酒具的演變史亦可說是一部中國文明史,中國古代酒具的類型主要有尊、壺、區、卮、皿、鑑、斛、觥、甕、瓿、彝。每一種酒具樣式又有許多,有普通類型、有動物類型的,以尊為例,有象尊、犀尊、牛尊、羊尊、虎尊等。

    • 古代釀酒業的發展、飲酒者身份區別,使酒具得以從一般的飲食器具中分化出來。酒具質量的好壞,往往成為飲酒者身份高低的象徵之一。商周時期,釀酒業發達,青銅器製作技術高,酒器市場得以空前繁榮。甚至還出現了"長勺氏"和"尾勺氏"這種專門以製作酒具為生的氏族。周代飲酒風氣雖不如商代,但酒器基本上沿襲商代的風格。據《殷周青銅器通論》,商周的青銅器共分為食器、酒器、水器和樂器四大部,共五十類,其中酒器就佔了二十四類。按用途分為煮酒器、盛酒器、飲酒器、貯酒器。

    • 秦漢時期,在中國的南方流行漆制酒具。其形制基本上繼承了青銅酒器的形制。有盛酒、飲酒器具。飲酒器具中,常見的是漆制耳杯。漢代人一般是席地而坐,酒樽放在席地中間,裡面放著挹酒的勺,飲酒器具也置於地上,故形體較矮胖。魏晉時期開始流行坐床,酒具變得較為瘦長。

    • 東漢前後出現了瓷器酒具,與陶器相比,不管是釀造酒具還是盛酒或飲酒器具,瓷器的性能都超越陶器。唐代的酒杯形體比過去的要小得多,故有人認為唐代出現了蒸餾酒。唐代出現了桌子,也出現了一些適於在桌上使用的酒具,如注子,唐人稱為“偏提”,其形狀似今日之酒壺,有喙,有柄,即能盛酒,又可注酒於酒杯中。因而取代了以前的樽、勺。宋代是陶瓷生產鼎盛時期,有不少精美的酒器。宋代人喜歡將黃酒溫熱後飲用。故發明了注子和注碗配套組合。使用時,將盛有酒的注子置於注碗中,往注碗中注入熱水,可以溫酒。瓷制酒器一直沿用至今。明代的瓷制酒器以青花、鬥彩、祭紅酒器最有特色,清代瓷制酒器具有清代特色的有法琅彩、素三彩、青花玲瓏瓷及各種仿古瓷。明清時期以至解放後,錫制溫酒器廣為使用。

    “酒鬼”金庸

    陶製酒具

    • 在我國曆史上還有許多獨特材料或獨特造型的酒器,雖然不是很普及,但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如金、銀、象牙、玉石、景泰藍等材料製成的酒器。

    “酒鬼”金庸

    竹製酒提

    • 有了酒具,酒在進入我們的腸胃之前,才有了詩意的停泊,才有了量定的情誼,才有了“感情深,一口悶”和“感情淺,舔一舔”的席間俗語,才有了“茂林修竹”和“曲水流觴”的蘭亭雅事,也才有了“玉碗盛來琥珀光”和“金樽美酒鬥十千”的別樣情致和“李白斗酒詩百篇,天子呼來不上船”的傳世風流。

    • 謹以此文恭賀金庸先生95歲誕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