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解決了就不會“害怕”了嗎?

害怕”是一種不舒服的感覺,如果可以,大家都想過著“

沒有害怕”的生活。

問題解決了就不會“害怕”了嗎?

先一起來回想一下,上一次你害怕是什麼時候?

老闆害怕業績不好、情侶害怕被對方背叛、學生害怕考試不通過、父母擔心孩子變壞、我害怕自己成為一個沒有用的人……當然也有可能,沒有任何原因就突然地感覺到害怕,如同空氣驟然轉變,被一股莫名的力量籠罩,難以呼吸的我們,會很想趕快地脫離。

由於進入到一種不舒服的感覺,人們自然而然地會想要離開。最快的方法就是去找出到底是什麼讓我們感到害怕,並去解決它,然後問題解決了,似乎害怕也跟著離開;也有些時候,我們不知道如何解決問題,就不去面對它,但當我們逃避的時候,問題持續的累積,害怕的感覺不會消失,反而會在我們不注意的時候加倍地襲向我們。

讓我們來看一個“栗子”:

小芳是一個忙碌的職場新人,由於剛進入職場,很多東西需要適應,常常覺得疲累,沒有太多的時間可以好好的休息以及與親友相處。偏偏,小芳的爸爸被診斷出癌症末期,壓力指數爆表的小芳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害怕、憂鬱、沮喪、失落,甚至生氣全部混雜在一起,這時的她,決定趕快處理好父親的疾病。

但親友們的關心和建議,卻讓她不知道該怎麼面對。好像做什麼都不對,好像每個人都是為她好,而身為孩子,她似乎有義務要做出一個讓每個人都滿意的決定,她沒時間去害怕,她必須要面對問題。

問題解決了就不會“害怕”了嗎?

“害怕”在這個故事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

其實被害怕籠罩的小芳,可能沒有力氣去感受到她的害怕。她害怕爸爸生病甚至離開,害怕工作繁忙與不適應,害怕沒辦法做出好的決定,害怕對不起親友;好多問題需要她去解決,去找出正確的醫療方法,去安排自己的工作行程,去對親友們交代。

但我們可以仔細去想想,這些問題解決了,害怕就會跟著離開了嗎?不會。問題永遠沒有解決的一天。現在這個問題解決了,還會有其他的問題。不面對問題,害怕不但不會離開反而可能增加,但解決問題,害怕也不一定會解除,可是它的確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在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之前,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愛自己”和“相信希望”。因為自己太微不足道,以至於我們忽略了原來自我才是面對害怕的最佳武器。當害怕來臨時,我們變得渺小,因為沒有足夠的力氣去面對龐大的問題和未知。

害怕的感覺臨到,我們會出現一種聲音:“我到底要怎麼辦?”“我怎麼這麼沒有用?”“我不可能……” 當我們沒有好好的愛自己,我們就沒有力氣去對抗問題所帶出的害怕,以至於就算問題解決了,害怕還在,因為我們總是不相信自己可以解決問題,而害怕問題會再度出現的害怕,就像小蚊子般,在我們耳邊發出嗡嗡的叫聲。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想,怎麼可能愛自己和相信希望就可以不再害怕,問題還是在啊。沒錯,所以重要的是處理害怕的優先順序,是先照顧好自己再去解決問題,諮詢師提出三個小步驟供各位參考:

步驟一:愛自己+相信希望

當害怕籠罩,我們會感到很無力,很多時候我們想假裝堅強去面對,但衝出去很有可能換得遍體鱗傷。害怕是一個提醒,代表問題出現了。

我們要承認我們的無力,但不因無力而覺得自己沒有價值,而是要相信自己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有希望的,當我們可以不用偽裝堅強,就可以自然地向他人去求助或表達自己的害怕,不在乎他人的評價和建議,為自己做出的選擇負責,並且因害怕和無力的經歷,能更多地愛自己。

問題解決了就不會“害怕”了嗎?

步驟二:找出問題+解決問題

當我們愛自己並相信希望的時候,我們才擁有面對問題的能力,很多時候我們跳過了第一步直接來到第二步,以至於我們解決了問題卻忽略了自己。

你真實擁有面對困難的勇氣,來自於你知道自己雖然無力但卻是有價值的人,也只有相信自己可以面對,你才有可能真正的解決問題。

步驟三:好好地回顧這一切

每個事件都可以讓我們成長,給自己安靜的時間,去放空去思考,才能看見害怕是什麼?我們為了什麼而害怕?以至於當下一個問題來的時候,你不再快速被打敗,反而知道該怎樣去面對。

聖經有段經文提到: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羅馬書五章3-5節)

問題和困難永遠不會消失。

既然我們沒有對抗完的一天,那我們就要相信自己,愛自己,不把自己所遭遇的困難和自己劃上等號,不輕易地評價自己,相信自己是有價值的。

當你學會愛自己,你就擁有力氣,老練地去面對許多未知的困難,這個時候,問題所帶來的害怕,無法將你打敗,反而能夠幫助你成為更有能力的人。

這裡是愁啥,一款專業的線上心理諮詢APP。來愁啥,解決你的內心的困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