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六歲就差點和平收回臺灣,一點小事沒談攏讓施琅有機會立功

想一想,十六歲的你在做什麼?年少輕狂、早戀、高中生一枚?

康熙十六歲就差點和平收回臺灣,一點小事沒談攏讓施琅有機會立功

影視劇中康熙

康熙皇帝十六歲已經能夠除掉權臣鰲拜,還能跟臺灣的鄭經談判,而且還差點和平收回臺灣,這一年鄭經28歲。

康熙十六歲就差點和平收回臺灣,一點小事沒談攏讓施琅有機會立功

影視劇中的施琅

康熙八年八月,愛新覺羅•玄燁派明珠到福建負責跟臺灣談判的有關事宜,而明珠本人並沒有像《康熙王朝》裡親自到臺灣,而是派了一個四品知府帶詔書去了臺灣。鄭經見了這個知府並沒有接受康熙的詔書,而是說,我念上天有好生之德,不願意讓百姓受苦,所以希望能夠跟朝鮮一樣,稱臣納貢,而且不削髮(當時中國已經基本上全部是滿族的半邊光頭)。明珠跟鄭經談來談去,最後談不攏的就是削髮還是不削髮,明珠做不了主,只好上報康熙。康熙給明珠下了一道諭旨說,鄭經是中國人,不跟朝鮮一樣,必須剃髮,如果談不成,明珠就馬上回京。完全是一副愛談不談的架子,誰知就因為剃髮與否的這點問題,就讓和平收復臺灣成為了泡影。

康熙十六歲就差點和平收回臺灣,一點小事沒談攏讓施琅有機會立功

電視劇中的鄭經

康熙十二年,三藩叛亂,臺灣問題就徹底擱置了,讓鄭經過了幾年太平日子,三藩平定之後,康熙用施琅不費吹灰之力就收回了臺灣。其實在鄭經手中的時候,割據臺灣與鄭成功時期已經完全不同,已經不是為了支持明王朝,而純粹是為了一己的利益。人貴有自知之明,如果鄭經能夠早日歸順,不僅可以繼續保有富貴,也可以真正避免生靈塗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