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揚州沿湖村的鍋蓋魚

沿湖村的鍋蓋魚

贊!揚州沿湖村的鍋蓋魚

贊!揚州沿湖村的鍋蓋魚

編導 豆子:人間至味淮揚菜,給大家看一下,這一片就是我最近承包的魚塘。

贊!揚州沿湖村的鍋蓋魚

跟大家開個小玩笑,其實呢這是邵伯湖,我今天來到沿湖村,因為今天是開捕的第一天,我今天就要跟大家一起去捕魚,師傅,開船啊!

贊!揚州沿湖村的鍋蓋魚

豆子去的方巷沿湖村,是邵伯湖西岸的一個小漁村。全村也只有1600多人,今天是沿湖村禁捕解除的第一天,冷清了五個月的邵伯湖面上,又開始忙碌起來。

贊!揚州沿湖村的鍋蓋魚

贊!揚州沿湖村的鍋蓋魚

漁民 王師傅:(歇了五個月了,是不是今天很激動啊)那是肯定的,你看臉上都笑眯眯的。

王師傅,今年47歲,沿湖村村民。他說的,自己以前是搞養殖,這兩年才開始搞捕撈。雖然辛苦了一些,但賺得也更多了!今天開捕頭一天,同村的村民們早早的就聚在一起,先幫王師傅家把漁網張起來。

贊!揚州沿湖村的鍋蓋魚

贊!揚州沿湖村的鍋蓋魚

贊!揚州沿湖村的鍋蓋魚

漁民 王師傅:(我看你們在插竹篙子是在幹嘛)這個是在插錨子,用叉子把地錨插在泥裡面,然後把網打起來,擋住魚,不讓魚過去了,它必須要往頂頭遊,就是把這邊形成一個大漁網,然後把魚全攔在裡頭

這150米的水域,就是王師傅的“漁段”,沿湖村只要有捕撈證的漁民,每年都會在邵伯湖面上分到屬於自己的“漁段”,而且為了保證公平,“漁段”按年、輪流循環。圍好了漁網,漁民們只要順著水流,就能把這一片的魚一網打盡,省時又省力。在以前的時候,漁村窮,家家戶戶只有一張漁網,撒網捕魚全靠人力。

贊!揚州沿湖村的鍋蓋魚

沿湖村村民 沈貴富:我撒這個網的話,從十二三歲就開始了,那個時候還小(那撒了幾十年的網了)

為我們表演撒網的沈貴富,今年68歲,從小就在漁船上長大,別看沈師傅撒得輕輕鬆鬆,其實每張漁網的腳子上都有一圈錫條,單手拿就已經不輕了,如果要撒好這個網,更不是隻花幾年功夫能練成的。

贊!揚州沿湖村的鍋蓋魚

贊!揚州沿湖村的鍋蓋魚

沿湖村村民 沈貴富:二十多斤呢(這個甩出去的時候要點勁呢)撒的時候到了這個地方就要用勁了,轉臉過來這個手要託上去,這個手要託下來(眼睛)眨一下,防止眼睛花呢(因為轉得太快了是啊)

這些年漁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再也不用像以前只能靠捕魚為生,撒網這門手藝也漸漸用不到了。

贊!揚州沿湖村的鍋蓋魚

沿湖村村民 沈貴富:已經十幾年沒用了

編導 豆子:今天一網也網到了,看這個是叔叔剛才撈上來的魚,我們中上家去汆湯喝

贊!揚州沿湖村的鍋蓋魚

這麼兩條小魚就想汆湯喝,這個小豆子還真是蠻饞的啊。旁邊的美食作家朱老師看不去了,正巧碰到一戶正在捕撈湖蝦的漁民,蝦籠裡頭的蝦子個個活蹦亂跳,朱老師一看,這個不就是一道現成的湖鮮嘛!

贊!揚州沿湖村的鍋蓋魚

贊!揚州沿湖村的鍋蓋魚

贊!揚州沿湖村的鍋蓋魚

美食專欄作家 硃紅:這個還是比較雄壯的,已經有蝦黃了你看(這個裡面,能看到一點)而且你看它的肉呈現半透明狀態,很漂亮。

贊!揚州沿湖村的鍋蓋魚

現在正是吃青蝦的季節。我給你們試一下,我可是捨命吃生蝦(我猜這個肉比較嫩)因為比較新鮮,哎,肉很甜,很彈牙我告訴你

編導 豆子:朱老師不愧是美食家,什麼都敢吃,她還在吃

當然啦,因為是剛出湖的蝦夠新鮮,所以朱老師才敢下口,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們不要效仿啊。如果是做醉蝦,告訴大家一個配方,蔥白、豆腐乳汁、醬油、香油、生薑末、黃酒肯定是必須的,最後有個秘訣,就是一定要加冰塊。愛吃蝦子的朋友,不妨一試。 不過豆子今天就是為了吃而來的,到現在還沒嘗過味呢,朱老師說的,要想吃正宗的湖鮮,其實根本不用自己來捕撈,上岸立馬就能吃到。

贊!揚州沿湖村的鍋蓋魚

以前的沿湖村,因為經濟比較落後,一直被叫做“漁花子村”,但這兩年隨著大部分漁民上岸定居,他們都住進了一棟棟小別墅,沿湖村一下子就成了人人羨慕的“全國最美漁村”。

贊!揚州沿湖村的鍋蓋魚

沈師傅的兒子沈常來,也成了村裡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搞起了餐館,主打菜就是湖鮮。沈常來開玩笑說的,父母給自己取這個名字,估計早就想到以後會開飯館,常來,常來,不開飯店都對不起這個名字。

贊!揚州沿湖村的鍋蓋魚

贊!揚州沿湖村的鍋蓋魚

編導 豆子:剛才沈總說要給我看一個小東西,然後拿了一條,大家看,比我膀子還要長的魚,這個魚肯定算是大魚了

贊!揚州沿湖村的鍋蓋魚

沿湖村村民 沈常來:你這個大魚肯定沒看過,我告訴你,有的魚比它大多了,正常四五十斤,這個頭二十斤重。

編導 豆子:這個還算小啊

贊!揚州沿湖村的鍋蓋魚

這條早上剛剛從邵伯湖裡打撈上來的草混,淨重20斤,去鱗,去腸,洗淨,切段,下鍋。只要澆上醬油,撒上配料,就能做成一道香氣誘人的紅燒魚段。但是沈常來今年給我們特別推薦的一道漁家菜,叫“鍋蓋魚”。

贊!揚州沿湖村的鍋蓋魚

贊!揚州沿湖村的鍋蓋魚

沿湖村村民 沈常來:這個魚,馬上戳在鍋蓋上面,下這個鍋,這個底下料調好了,在底下燒,燒到一定的時候,肉全部掉下去

編導 豆子:就相當於這個鍋裡頭只有魚肉,魚卡全在這個板上了,這個正和我意,正好我不歡喜挑魚刺

贊!揚州沿湖村的鍋蓋魚

這道沿湖村特有的“鍋蓋魚”,用的是邵伯湖裡剛剛捕上來的昂刺魚,把脊背上的魚鰭嵌在木板的鍋蓋縫裡,大鍋燒沸湯汁,魚肉蒸熟之後掉在湯裡,一條完整的魚卡就全部留在鍋蓋上了。其實這個聽起來甚是新奇的吃法,卻是以前沿湖村村民不得已,才想出來的辦法。

沿湖村村民 沈常來母親:以往不得錢,吃的時候把魚戳在鍋蓋上,就是說不得油曉得啊,不然粘鍋呢(現在已經不這樣吃了)現在都有油了,各家各戶都有錢了

現在這道鍋蓋魚已經換了做法,在湯汁裡燉出來的魚肉,肉質更加鮮美,筷子輕輕一夾就能剔出一根魚骨,沾上湯汁香味撲鼻。

如今,沈老闆的餐館慢慢有了名氣,自己也做起了民宿,漸漸有了規模,全國各地的遊客也來到這片世外桃源,休閒度假。政府也十分支持漁民上岸創業,村裡的漁文化保護、旅遊產業漸漸成形。全村1600戶漁民,家家戶戶都接受著邵伯湖的饋贈,這個被邵伯湖包圍的小漁村,不再是從前貧窮的模樣。漁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有了更好的生活。邵伯湖水不光養育了一湖魚蝦,更是滋養了這座小小漁村,綻放出新的光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