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馬家馬氏宗親 (王應祥)

將軍馬家馬氏宗親

——王應祥

將軍馬家馬氏宗親  (王應祥)

去扶風法門鎮將軍馬家採風,看了光泰農牧生態示範園、富強牧來、杜仲生產基地、白皮松基地、師曠墓、馬援祠堂。令我頗為有感的還是與馬援有關的馬援祠堂,馬氏宗親會。

過去,我寫過幾篇關於馬援的文章,今天一看一聽還是我瞭解得不深,不全面。聽將軍馬家馬氏宗親會馬周全老人講解將軍馬援故里,馬氏宗親會籌備重建馬援祠堂。深知他們為了弘揚馬援愛國精神,傳承家族遺風,聯結和承脈海內外馬氏後人來扶風尋根祭祖,擴大扶風乃至寶雞、陝西在外影響力所做不懈努力,很感動。

追尋將軍馬家村的歷史。最早和最有影響的歷史名人馬援有關。在中共陝西省委宣傳部主編的《陝西精神—愛國守信的陝西人》一書中,馬援被排名第三位。在《馬援—誓將馬革裹屍還》一文中,認為“他的一生馳聘疆場,立功邊陲,恪盡職守,精忠報國。”正是這種民族精神,鑄就馬援的愛國主義也鑄就了我們民族的靈魂。我們要弘揚伏波將軍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崇高精神……並使它散發出不可磨滅的永恆的光輝!

將軍馬家馬氏宗親  (王應祥)

馬家村的村民,正是為了繼承民族英雄馬援的愛國主義精神,使中華民族的偉大靈魂永放光芒,重建馬援祠堂,使馬援的光輝一生成為馬家村一張耀眼的名片。也永遠昭示後人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精忠報國。在馬援愛國精神感召下,馬家村歷朝歷代湧現出了名人楷模和英雄層出不窮,為世人所稱頌。

早期有為官清廉的“澤流江左馬翰公;有文才奇秀‘千家之寵’馬錫公;有抵禦倭寇的‘守疆股肱’的馬用觀;有執教嚴謹,扶助扶風農民英雄張化龍起義的‘橫渠先生’馬華銘”;還有1941年至1943年參加中條山抗日戰爭的12名英雄,其中4人光榮犧牲;還有中共早期地下共產黨從事革命的扶風縣馬家黨支部馬鴻範;更有1951年9月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的戰鬥英雄馬振籬;更有在解放戰爭和西藏平判等加大小戰役的8名解放軍英雄。他們都為弘揚馬援的愛國精神,踐行了自己的諾言。

扶風馬家村的馬氏一族,屬於東漢外戚之後。根據史料,與皇族關係密切,有墓表祖廟碑佐證。現在馬家馬氏族系應為馬援第52代、53代後人。

關於馬援,他是東漢初名將,扶風人。祖上趙奢,為趙國大將,趙王賜封“馬服君”(封地在河北邯鄲一帶)。自此,趙奢的後代以馬為姓。馬援的曾祖父馬通封為重合侯,在漢武帝時,舉家遷居扶風茂陵山之成歡裡(扶風縣誌載)。

將軍馬家馬氏宗親  (王應祥)

馬援十二歲時,父亡而孤,三位兄長在王莽朝都是兩千石的大官。可是,馬援不願受父兄的餘蔭,從小胸懷大表,酷愛兵書,鑽研軍事。新莽末,天下紛亂,地方割據勢力蜂起。馬援先投隴西豪強隗囂,為綏德將軍,與決籌策。後來,發現隗囂難成大事,又轉而歸附劉秀,以米堆成小山谷圖形,向光武帝劉秀陳述形勢和進軍路線,並幫助劉秀消滅了隗囂。深得光武帝讚賞。建武九年(33)隴西 人起兵叛亂,有人建議皇帝,平 事非馬援莫屬。皇帝即封馬援為隴西太守,命其率大軍平判。馬援在臨洮與 人展開激戰,大獲全勝。兩年後,又擊敗武都叄狼 ,被封為虎賁中郎將。建武十七年(41),交趾郡(今越南北部)微側、微貳(姐妹)兩名女將起兵叛亂。攻佔九十餘城,自立為王。楊言要推翻漢王朝,奪得漢室江山。光武帝十分驚恐,即釋馬援為伏波將軍,率大軍前往剿滅。馬援軍紀嚴明,水陸兩進,經過一年多的激戰,大獲全勝。把微側、微貳首級派人送京城示眾。光武帝大喜,賞賜酒肉犒勞將士。馬援率軍重修交趾郡縣城廓,為當地興修水利,並鑄立銅柱,標示漢界,班師回京後,被封為新息侯。建武二十四年(48),武陵(今湖南常德)一帶五溪蠻反漢朝,劉尚領兵征剿失敗,劉尚也戰死。馬援時年62歲,請纓出征。因年事已高,光武帝不允,他立即躍身上馬,控韁疾馳,威武不減當年。光武帝見此大閱,說:“老將威武不減當年!”遂命他掛帥領兵出征。他率軍打了幾個勝仗之後,由於南方天熱,感染時疫,不幸病死軍中。實現了他生前豪言壯語“丈夫為表,窮當益堅,老當益壯”“男兒當死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

將軍馬家馬氏宗親  (王應祥)

馬援曾在隴西墾牧養馬,懂得馬的骨相,為使他的相馬之術傳世,將在交趾得到的一具直徑丈餘的駱越銅鼓,上進光武請以鑄成銅馬,將其識馬經驗刻鑄於上,曰:《銅馬相馬》留世。

馬援戎馬一生,戰功顯赫。所到之處體恤民情,興修水利,發展生產,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他是中國最早用沙盤推演軍事形勢的戰略家,在戰國軍畫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他在中原一帶廣推薏米,是一位有名的農學家。千百年來,馬援的錚錚豪言曾激勵著中華兒女在抵禦外侮、保家衛國征戰中,奮不顧身,蕩滅敵寇。“威振南蠻疏隴西美名將通儒經略並光史冊;為扶東漢圖制北魏靖邊戡亂勳猷永照人寰。”這是世人對馬援一生的褒獎和讚譽。

(三)

扶風馬家的馬氏宗宗會,始於1995年9月初,是因迎接馬來西亞馬氏宗親總會來扶風尋根探祖。於是,縣上立即成立領導班子,由一名副縣長主抓,縣上的調研組,對我縣境內有馬援遺址史實及馬姓發展情況,進行調研整理。在扶風縣委、縣政府領導重視、關懷和支持下,法門鎮馬家村也成立了馬氏宗親會。馬正林、馬寬強任名譽會長、副會長;馬躍飛、馬志超任會長和副會長;馬同科、馬兵貴等15人為成員。1995年9月13——馬桂福為總團長的馬來西亞馬氏宗親總會代表團一行十二人。第一次來扶風縣尋根祭祖,也是第一次來到了將軍號馬援故里的法門鎮馬家村,與村民座談拉家常,拜了將軍泉和祖廟碑等。

次年,4月28日,時任村主任的馬志超代表馬家村馬氏宗親會陪同縣長趙懷江、副縣長馬志斌參加了在吉隆坡舉行的馬來西亞馬氏宗親總會成立四週年紀念慶祝大會。開啟了馬家村與海外馬氏宗親會組織的友好徵來。之後,泰國、香港、臺彎等國家和地區以及省內外馬氏宗親會組織幾乎每年尋根祭祖,相到交流。

將軍馬家馬氏宗親  (王應祥)

2014年2月26日,世界馬氏宗親總會常務理事會在北京召開,把馬家村重建馬援祠堂提到議事日程,電告馬寧督促籌建。中共法門鎮黨委和馬家村黨支部高度重視,大力支持,選舉了馬同科為會長、馬向賢、馬凌祿為副會長的新一屆馬氏宗親會組織。馬家村馬氏宗親會進行第二次選舉大會,以全新的面貌,推動馬氏宗親會與海內外馬氏宗親組織的廣泛交流和合作。宣傳將軍馬家,宣傳陝西扶風。是年6月16日經過充分籌備,馬家村馬援祠堂和群眾文化娛樂廣場同時破土動工。

世界馬氏宗親總會陝西省馬氏宗會總會和扶風縣委領導,扶風馬氏宗親總會十分重視,或來電,或派代表祝賀。

二十年來,馬家村馬姓氏族為弘揚馬援精神,傳承歷史文化,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新的一屆馬家村馬氏宗親會組織成員是不遺餘力的,都在積極地發揮著各自的貢獻潛能。

馬家村黨支部書記、扶風縣馬氏宗親總會副會長馬向賢說:“馬援祠堂的重修,除各地馬氏宗親會組織資助以外,得益於本地各類人士的資助,顯示了馬家村民族之間的大團結和互助友愛精神。馬援祠堂的重修造成,為家村乃至扶風縣聯結海內外馬氏宗親會組織和馬氏後人回來祭祖,進行人文交流以及招商引資搭建了一個好平臺。”

將軍馬家馬氏宗親  (王應祥)

盛世修志。我們採風團還接觸到了《馬家村族譜》也已面世。除馬氏族外,《馬家村族譜》裡含有白姓、吳姓、楊姓、許姓氏族的族譜。

弘揚家庭的光榮傳統,共敘家庭協手相助的情誼,把將軍馬家各氏族深情厚誼,德賢品質,繼續發揚光大。我想這本約12萬字的《馬家村族譜》編印面世,也達到了一定的無聲效應和推波助瀾的作用。

我曾編纂過《扶風軍事志》,也編寫過族譜、家譜。但是,《馬家村族譜》編寫的很全面。文風嚴謹,史料詳實,插圖豐富,收錄典型,文圖並茂,生動活潑,做到詳實性、科學性和系統性相統一。上限於新芥時期,下限於2014年底。歷史跨度大。‍

涵蓋一個村各姓氏族的綜合性族譜,目前還沒有。《馬家村族譜》在村史族譜和家族譜的編纂上是一個很好的範本,很值得大家閱讀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