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裡,四阿哥胤禛聽宣即位第一件事是用令箭放了胤祥,為什麼?

老人頭侃史

在《雍正王朝》裡,決定京城大局的有兩支軍隊力量,這是四爺雍正皇位能否坐穩的關鍵!


一是負責京城防務的步軍統領衙門,守衛北京皇城九門。這支力量的軍事長官叫九門提督,品級雖不高,但卻是關鍵性的實權人物,掌握著北京城的兵權。

二是京城近郊的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建營,負責在北京外圍拱衛京畿。這支軍事力量,以備調動,而隨時馳援京城。若率兵勤王,可以壓倒九門提督掌管的北京兵力。

康熙帝駕崩了!四阿哥胤禛受命繼位,八爺黨豈會甘心?最後關鍵時刻,狗急了也會跳牆,兄弟已爭紅了眼,一著不慎,便會釀成血染宮門,控制不住局面就是一場腥風血雨.....



康熙帝撒手人寰,各方鬼怪浮出水面,朝局風雲變幻。老爺子這一死,沒人鎮得住皇子們了,暗潮紛紛湧到了明面上。


在康熙帝駕崩的那個驚風密雨的夜晚,所有人的神經都是緊繃的,心都提到嗓子眼,激烈的皇位爭鬥達到了白熱化。


一夜之隔,命運就是天壤之別。決定誰是天子,誰是階下囚,就在今夜。


當時爭奪皇位的兩派:一派是“八爺黨”,首領是八阿哥胤禩,擁有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以及朝臣支持,八爺黨在朝內朝外黨羽遍佈,盤根錯節、勢力龐大。八爺黨先支持八阿哥未果,後集體轉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禵。

另一派則是冷麵王爺四阿哥胤禛,他這方有十三阿哥胤祥、隆科多、年羹堯的支持,可惜十三阿哥被康熙帝一直囚禁在宗人府,手握重兵的年羹堯遠在西北,可謂勢單力薄,處境兇險莫測!把希望全壓在九門提督隆科多身上?萬一隆科多倒戈,如何是好?

就像鄔思道所言,如果沒有軍事力量支撐,就算皇上(康熙帝)將大位傳給四爺,四爺恐怕也坐不住啊!


康熙帝駕崩嚥氣那一刻,康熙帝明明說的是傳位於四阿哥胤禛,可為什麼九阿哥十阿哥非要故意狡辯說康熙帝說的是十四阿哥?一旁的八阿哥,見勢也在推波助瀾,試圖混淆視聽,攪亂局勢。總之,就是不承認四阿哥是繼承人。


康熙帝屍骨未寒,一個個皇子在老爹床前,劍拔弩張,步步緊逼。說白了,八爺黨就是要耍賴耍橫了!什麼傳位不傳位?老子可以不認?都這個時候了,就要看誰的拳頭大了!


此時,四爺雍正帝皇位不穩,他的幾個兄弟也都不服,蠢蠢欲動。


從當時形勢看,八爺黨的十四阿哥在西北手握幾十萬大軍,在外握有兵權,在內還有八阿哥的勢力,且京郊外的豐臺大營主帥也是八爺黨的心腹,京郊兩營兵力不在四爺控制之內。

雍正帝在京的勝算籌碼,只有一個九門提督隆科多,而且在當時誰也不敢打包票說隆科多毫無二心,畢竟在巨大誘惑面前,人往往最是人心難測。


一旦京郊豐臺大營進京助八爺黨奪位,怎麼辦?一旦西北的大將軍王十四阿哥提兵奪位,怎麼辦?一旦八爺黨內外呼應,來個鼓動朝臣勢力,怎麼辦?


怎們辦?這一點四爺和鄔思道早就想到了,也是整個計劃最關鍵的一部分。

此時的四爺雍正帝,必須要找一個幫手,而且是必須完全靠得住的,因為四爺不能冒險,這樣才能打破自己孤立無援的境地。


而十三爺胤祥,正好是帶過多年兵的阿哥,在軍中素有威望,戍衛京城的豐臺大營又多是十三爺的舊部,讓十三阿哥胤祥出來,可以順利接管豐臺大營。

再加上九門提督隆科多的步軍統領衙門力量,四爺雍正帝就掌握了內外兵權,穩操勝券。一旦發生衝突和叛亂,手中兵權就能迅速控制住亂局。



按照四爺和鄔思道商議的運籌謀劃,有這麼十分關鍵的幾步:

1、放虎出籠,十三奪帥。四爺獲得傳位消息後,立即速命人手執金牌令箭,放出被圈禁的十三阿哥,並由十三阿哥這隻“臥虎”親往豐臺大營奪取兵權,隨後率兵進駐京師勤王,以保證四爺順利登基。

2、密令心腹,制衡十四。四爺提前密令在西北的心腹大將、手握重兵的年羹堯,密切監視也在西北的大將軍王十四阿哥兵力動向,制衡十四阿哥,以防其率兵奪位。

3、封鎖京城,困死八爺。九門提督隆科多,封鎖京城九門,任何不得出入,全城戒嚴,進入一級戒備狀態,防止八爺黨和城外勢力內外勾結,保證大清帝國最高權力平安順利交接。


在內大臣張廷玉命令下,九門提督隆科多順利取來正大光明牌匾後的傳位遺旨,當眾宣讀:


“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著傳位於四阿哥胤禛,欽此!”

八爺黨個個被困皇城,連城門都出不去,搬不來救兵,也串聯不了朝臣,寄予厚望的救兵豐臺大營又被十三爺奪帥。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四爺坐上九五大位!


在內外皆失利的情況下,八爺黨基本上輸掉了一切,雍正的兄弟們縱有萬般不服,也不得不一個個跪下參拜新皇帝!


峰子奇觀

此為十三爺允祥的畫像,真別說,這眉宇間確實透著一股子機靈勁兒。


故而於情於理,雍正對允祥的情感都是情真意切,不是政治夥伴那般脆弱的關係,而在允祥被放出後的所作所為的歷史記載,也足以證實了這段情感的瓷實,故而放允祥才是成全了胤禛的另一半,雍正元年,允祥就全心的投入到了振興雍正王朝的事業之中,他在戶部勤奮理事不稍懈怠,把康熙末年的弊端都加以解決並且實行了改革,許多國之命脈的部門如稅收,鹽業,水利全都開始大有建樹,在官場政治上配合四哥雍正的方針整治腐敗,肅清官場,老十三用盡全力的竭力而為的態度,使四哥對他更加敬重和重用兵部武選司,軍需房,管領漢侍衛,督領圓明園八旗守衛禁兵,養心殿監理製造等等全部都賦予他全權,以至於連後來的身後事-選陵址也讓允祥幫忙,如今的清西陵這塊風水寶地就是允祥給雍正選的。但天不假年,雍正八年,胤禛真倚重的老十三便因病去世了,雍正這個從不休息的工作強人用輟朝三日來悼之,並且親自在河北淶水為允祥修建了豪華的王爺墓,其規制在大清一朝無出右者,並且親手把對老十三的評價《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刻在了允祥墓的神道碑之上。。。

下面是我實拍的十三爺允祥墓的照片,各位上眼。


老豬的碎碎念

康熙帝駕崩了!《雍正王朝》中的暢春園緊鑼密鼓,大變就在眼前,上書房大臣張廷玉、九門提督隆科多及眾位皇阿哥齊聚在暢春園。

張廷玉作為上書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太子太保在按照康熙帝生前的安排鎮定自若的佈置著:

這是一場極具恐怖驚險的夜晚,大變就在眼前,即使是張廷玉這樣的老臣也不免有些手忙腳亂,只聽張廷玉喊到,隆科多;帶幾個人去乾清宮的正大光明匾額後面取先帝爺的遺詔,隆科多應聲而去。


這時候八阿哥胤禩看勢頭不對,對張廷玉哄了起來,你想謀反嗎?
九阿哥胤塘也在推波助瀾!
此刻,稍有不慎即有灰飛煙滅的可能,四阿哥胤禛鎮定自若,叫到:張五哥,,,

你知道皇上的金牌令箭在哪裡?這時候的四阿哥胤禛已經知道皇阿瑪把皇位傳給了自己,是否能坐的住就看這千鈞一髮的金牌令箭了!

這才是悟空問的大事,四阿哥胤禛要幹嘛?他要讓張五哥去自己的雍親王府找鄔思道,按照預先設計的方案到宗人府放了十三阿哥胤祥。

鄔思道長出了一口氣,他不愧為高手,馬上做出了決定!

如此這般安排一番,張五哥一聽是去釋放十三阿哥胤祥,不禁動容。
只要十三阿哥胤祥出來,朝局就穩定了一半,因為他是一位帶兵的阿哥,豐臺大營的軍官有大部分是十三阿哥調教出來的,聽招呼。

張五哥很順利的放出來了十三阿哥胤祥,胤祥快馬加鞭的趕到了豐臺大營,報名:我是皇十三子胤祥!

豐臺大營提督成文運是八阿哥胤禩的人,想擋橫。成文運不禁問道;十三爺不是在宗人府嗎?十三阿哥胤祥回答,爺爺我是在宗人府,可是皇帝把我放出來了,並且讓我接管豐臺大營!
《雍正王朝》的劇情是這樣說的;這豐臺大營是朝廷交給我帶的兵馬,豈能憑十三爺你的一句話就辦了?這小子在孤注一擲。
看看;成文運就是這麼硬挺

十三阿哥胤祥不緊不慢的拿出來四阿哥胤禛讓張五哥送來的金牌令箭對成文運說:這是什麼,你看清楚了!成文運傻眼了!

眾將士見了皇帝的金牌令箭如同見了皇帝一樣,齊刷刷的跪倒並願意聽命於十三阿哥

十三阿哥胤祥點著三個將軍的名字:畢力塔、張雨、殷富貴你們三個怎麼還是一個付將,跟我十三爺不會吃虧的!

這位十三阿哥胤祥是真有一套,開始封官許願了!

直接把那幾位升為副將,幹大事不拘小節,這可是緊急關頭不能馬虎,生死攸關。

要去暢春園保駕去,四阿哥胤禛已經聽宣,是隆科多宣佈的遺詔,“皇四阿哥胤禛,人品貴重,著繼位於大統”。這就是四阿哥胤禛拿著金牌令箭放了十三阿哥胤祥的真正原因。不知您看了是怎麼想的?
(以上圖片來自影視資料)

請關注《邸曉居MBA侃歷史》歡迎網友們一起互動、評論、批評、評論必回覆!


日堯居k古史

俗話說的好,“槍桿子裡出政權”。無論在什麼時候,誰能掌握住軍隊,誰就能真正的掌握住政權。這個真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就像鄔先生說得那樣,“如果十三爺不出來,就算康熙把大位傳給胤禛,胤禛也坐不住。但是倘若十三爺一旦出了牢獄,就算皇帝把大位傳給其他阿哥,只要胤禛出其不意,先發制人,那麼局面反轉也未可知。”

為什麼十三爺能有那麼大的能量?其實鄔先生在側面就已經描繪出了十三爺早年的生活軌跡,那就是“十三爺多年帶兵,現在的豐臺大營、西山銳鍵營、步軍衙門統領有一半是十三爺使出來的”。但是常年帶兵也不能保證軍隊一直忠心耿耿,畢竟等閒變卻故人心。

然而十三爺為人豪邁,忠肝義膽,一副熱心腸,從不幹仗勢欺人的事。這些屬下那個不對十三爺敬愛有加,這才是為什麼儘管十三爺有相當長的時間不帶兵也可以將這些軍官管的服服帖帖的真正原因

。就像大阿哥也是帶兵的阿哥,但他一離開軍隊就對軍隊沒有了半點影響力。在奪嫡中也沒有得到軍隊方面的半點幫助,而依附他的軍官也多半是些酒囊飯袋。

就像趙匡胤可以“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靠的是什麼?就是因為趙匡胤是殿前都點檢,掌握著帝國最強大的一支軍隊。所以他可以兵不血刃就拿下都城,併成功建立新的朝代,天下即傳檄而定。

這也是為何在當今世界中,一些國家總是三天兩頭的發生軍事政變的原因。只要他們政府推行的政策妨礙了軍方的利益,那麼軍方就會發動一場代價極低的政變,去換一個親近軍隊的政府。

而在康熙去世以後,儘管每個人都聽清了皇帝是把皇位傳給了四阿哥,但是八爺黨仍然說皇帝把皇位傳給了十四阿哥。八爺黨為什麼有那麼大的底氣,那就是因為在京城周邊,豐臺大營是他們的人(成文運)在主事

。要知道豐臺大營是駐紮在北京城外豐臺地區的精銳八旗軍隊,地位就相當於今天的萬歲軍,是衛戍京城最重要的部隊。

而隆科多所在的佟氏家族又一向與八爺交好,所以八爺判斷隆科多處在觀望狀態,誰佔上風則他就將倒向誰。八爺黨此時已經覺得自己的贏面很大,所以八爺黨敢於為此一搏。但是最大的變數卻是康熙皇帝身邊的親兵侍衛(張五哥、圖裡琛等人),八爺沒想到他們竟聽從胤禛的號令將所有阿哥看管起來了。

這才是八阿哥算錯的地方,八爺黨的人出不去暢春園,那麼號令也就傳不到豐臺大營。這就為十三阿哥端掉豐臺大營留下了充足的時間。“金牌令箭,如朕親臨”,十三阿哥靠著自己在軍中的威信和“金牌令箭”,成功拿下了豐臺大營。

然後十三阿哥就帶著豐臺大營的兵馬趕到了暢春園護駕,此時的八爺黨才真正的軟了,因為刀子(軍隊)握在別人的手中。倘若十三爺晚到一步,而是由成文運帶著豐臺大營前去護駕的話,那麼隆科多亦勢必倒戈。到那個時候,留給四阿哥和十三阿哥的也就只有一條死路了。


以上。


逆流時代

這個問題電視劇裡說得很清楚了。

康熙臨終前傳位給胤禛,但是胤禛這個位子是不是能坐得穩,還不一定。

因為八阿哥胤禩會來事,人緣好,私下結交了很多領兵將領。所以他已經做好了準備,事先聯絡了豐臺大營的將領,一旦康熙沒傳位給自己,就要發動政變。

胤禛則號稱冷麵王,人緣差,無人可用。所以雖然康熙傳位給了胤禛,但還是很危險。而且胤禛也明白,自己和胤禩為皇位已經鬥得不可開交,胤禩絕不會坐以待斃,善罷甘休。

不過胤禛手中握有有一張王牌:十三阿哥胤祥。

胤祥是曾經親自帶兵打過仗的皇子,所以他和軍隊中的很多軍官有過命的交情,用胤祥自己的話說,是一起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

他被囚禁在宗人府的時候,曾經跟胤禛說過:如果把我放出去,肯定沒人敢亂來。這不是胤祥吹牛,他有這個實力。

鄔先生也說,只要能想辦法放出胤祥,就算康熙沒傳位給胤禛,他們也有能力把皇位奪過來。

所以康熙駕崩後,雍正第一件事就是讓張五哥拿著金牌令箭去吧胤祥放出來。然後胤祥跑到豐臺大營奪取兵權,再帶兵去保護胤禛。

因此電視劇裡有個細節,康熙駕崩後,雖然隆科多拿來了康熙遺詔,但是八爺等人還是不服。直到胤禛聽到外面傳來胤祥的聲音,才放鬆下來,八爺黨也才放棄了抵抗。說明胤祥的作用非常關鍵。




夢露居士

四阿哥胤禛在康熙靈前繼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命人拿著金牌令箭去宗人府,釋放被康熙圈禁十三阿哥胤祥。

有人說康熙屍骨未寒,雍正就忤逆盛意,擅自赦免被康熙圈禁十三阿哥胤祥,這是最大的不孝。也有人說雍正是在耍新皇帝的派頭,無非是給八阿哥集團一個下馬威,警告他們,一朝天子一朝臣,從今以後是他雍正說了算 ,誰再敢有不臣之心,他決不輕饒。

其實,大家都小看了雍正,他之所以這樣做,完全出於鞏固皇位的需要。

表面看,雍正順利登基,似乎沒有啥阻力。實則是暗流湧動,危機四伏,稍有不慎,很可能江山易主!

康熙去世前,雍正兼任領侍衛內大臣,控制者皇宮御林軍,等康熙去世後,偌大的紫禁城就是他一人說了算,而他的心腹隆科多則是九門提督,掌管著京城的衛戍部隊,等於雍正控制了整個京城。唯一讓雍正不放心的城外豐臺大營,那裡駐守著護衛京城的兩萬多軍隊,有步兵、騎兵、火器營,堪稱大清的精銳之師。


雍正現在雖貴為天子,可豐臺大營卻不受他的節制,可以說那裡眼下是一個權力真空。萬一被八阿哥集團鑽了空子,煽動兵變,後果不堪設想,恐怕京城不保,他這個皇帝也難做成。

而十三阿哥胤祥早年曾在豐臺大營帶過兵,在那裡有很好的人脈。現在他雖被圈禁,但他在豐臺大營的威望猶存,只要他一出馬,軍心必穩。這才是雍正急於放胤祥出來的真正原因。

果不出所料,胤祥一出來,就馬不停蹄趕奔豐臺大營,搶先八阿哥集團一步到達那裡,穩定了軍心,穩定了局勢,是雍正登基後的危機立刻煙消雲散。


洛水清風cuixiaosheng

其實十三爺的重要性,在康熙爺駕崩前的那一夜,四爺胤禛和鄔先生的一番密談中已經說的很明白了。

四爺這麼多年了一直以孤臣的方式獨立於朝堂,現在的關鍵時刻,手裡一無人可用,二無兵可派,如果不想點措施,即使康熙爺把皇位給胤禛,胤禛也坐不成,而如果掌握了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健營及步軍統領衙門,就是皇位不傳於四爺,胤禛也能夠把皇位奪過來。說白了,就是兵權在誰的手中,誰就有把握爭到皇位。

而十三爺多年帶兵,豐臺大營,西山銳健營和步軍統領衙門裡,有一半的兵是他帶出來的。所以,要想在這次奪嫡戰爭中取得勝利,在沒有隆科多的支持下,十三爺是重中之重。

其實不光是四爺和鄔先生想到了這些,人家八爺胤禩也想到了,他把豐臺大營安排給了自己的心腹成文運,並且又讓老九,老十去籠絡隆科多,只不過他沒有想到,這兩邊都出了岔子。

於是四爺胤禛先急匆匆的拿著名單去見十三爺,讓他指定那些人可用,那些人不可用。等事情安排妥當了,康熙也不行了。

事情果真都如鄔先生所料,帝位傳給了四爺,老八一群人也不安分了,狡辯說什麼沒聽清楚。

幸好胤禛搶先了一步,讓鄔先生拿金批令箭釋放了十三爺,十三爺闖到豐臺大營沒費什麼力氣就殺了成文運,牢牢地掌握了豐臺大營。

而八爺一群人看到前有隆科多掌握著步軍統領衙門,後來又有十三爺帶著豐臺大營的兵來給胤禛護駕,知道大勢已去,只得乖乖的低頭叩拜新君,四爺胤禛才成功登頂。


風雨中的小草


在雍正王朝的世界裡,決定京城大局的有兩支軍隊,一是負責京城防務的步軍統領衙門二是京城近郊的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建營。康熙帝駕崩四阿哥胤禛受命繼位時,八爺黨是不甘心的,所以九阿哥十阿哥非要狡辯說康熙帝說的是十四阿哥,八阿哥也在哪裡推波助瀾總之就是不承認四阿哥是繼承人,這時候

就要看誰的拳頭大了,步軍統領衙門首領是四阿哥派系的隆科多,而京城外的兩營隱約控制於八爺黨手中,不在四阿哥的控制之中,這時候軍中素有威望的十三阿哥胤祥就是關鍵了,所以四阿哥第一件事就是急匆匆的放了十三阿哥出來幫助他。

康熙帝駕崩之際,朝廷局勢風雲變幻,當時分為兩派,一派是冷麵王爺四阿哥胤禛,他這方有著十三阿哥的支持,可惜十三阿哥還被囚禁宗人府,他是勢單力薄。另一派八爺黨擁有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起初八阿哥是有希望繼承皇位的,但是康熙帝一廢太子選擇新太子之時,滿朝文武基本上都選擇支持八阿哥,威脅到康熙帝的地位加之八阿哥在處理事關太子廢立一案中的欺上瞞下所以為康熙帝所厭惡,八爺黨轉而支持十四阿哥,在八爺黨在支持下,十四阿哥出任大將軍王,以天子親征的規格出征西北,擁有兵權,可謂一時風頭無兩。


四阿哥當時擁有的優勢也就是掌管步軍統領衙門的九門提督隆科多是他派系之人,但是京城外的豐臺大營和西山銳建營並非在他的控制中雖然劇情中沒有明確交代清楚,但是隱隱表現出這兩營已經被八爺黨所控制,所以康熙帝病重時,四阿哥就冒著巨大風險見了十三阿哥說了當時的局勢,在雍正王朝的設定中十三阿哥早年統兵作戰過,在軍中素有威望,還有很多舊部,所以四阿哥才在當時的敏感時刻見了十三阿哥,十三阿哥也給了四阿哥一份名單,上面有可用之人。

四阿哥在康熙帝病重之時就已經開始未雨綢繆了,康熙帝臨危將江山社稷託付於他時,他當時面對八爺黨的不服,還有自身安全的考慮,當然第一時間放了十三阿哥來助他一臂之力,果然十三阿哥到了豐臺大營後憑藉著自己的威望還有舊部的幫助輕而易舉的將提督拿下,這時候大局才算真正定了,不然八爺黨控制下的兩營如果真的進軍北京,就算有步軍統領衙門的支持,那也不好說,因為兩營不論兵力還是戰力上都佔據優勢,四阿哥的皇位也坐不穩啊。


十三阿哥的出局就搞定豐臺大營使大局定鼎,之後又盡心盡力的幫助登基為帝的四阿哥胤禛,四阿哥繼位後第一件事就是放了十三阿哥絕對的不虧,是個明確選擇。

個人見解,謝謝觀看,更多精彩動動小手點個關注~


宋安之

其實老十三被圈禁也是康熙保護老四和老十三的手段,老十三嫉惡如仇,很容易被八爺黨抓住機會的,另外能打仗只有十三和十四,也就是說這兩位掌握著兵權,軍隊的人脈,特別是衛戍部隊基本都是十三的人,而九門提督康熙交給了傾向於老四的隆科多,這就基本能保證政權平穩交接。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所以太祖提出槍桿子裡面出政權。放出老十三可快速掌握衛戍部隊,有了部隊,心懷叵測之輩也翻不出來什麼大浪。


尊仲景

掌握京城的兵權,控制住局勢,掌握主動的,鞏固皇位。因當時京城周圍主要駐軍的豐臺大營,是掌握在八爺黨的人手中。如果不第一時間放出十三爺,由其憑藉之前的威望和人脈,迅速掌握住軍隊,一旦當時八爺黨得到消息或根據之前的約定,先發制人,那麼以當時雍正掌握的力量,肯定不能與之對抗,則有可能使已經到手的皇位丟失,甚至有生命危險。



當時掌握九門內禁軍的隆科多,儘管是康熙身前安排並有預防措施的。但因佟氏一門與八爺走的比較近,雍正也懷疑隆科多是八爺的人。如果當時隆科多反水,那麼雍正只有束手就擒,根本沒有任何反抗的餘地,局勢當時十分被動,可以說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所以要儘快改變這種境界。這也是雍正不願耽誤任何一秒鐘,第一件事就是命用金牌令箭放出十三爺的原因。多一分拖延,就多一份危險。時那個時候時間就是勝利,時間就是生命啊。



對於康熙逝世後的奪嫡情況,雍正應該是與鄔先生、十三爺提前商量好了各種應對之策的。如果康熙傳位給雍正,則第一時間放出十三爺穩定局勢。如果不是,則可能放出十三爺,行特殊之事,乘對方立足未穩,可能先發制人,使形式反轉,作最後一搏。 所以,無論哪種情況,都必須第一時間放出十三爺是前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