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有廁所怎麼辦,他是歷史上唯一一個因為上廁所摔死的皇帝


說到廁所大家一定不陌生吧。每個人每天基本都要去光顧一次到N次。可是現在這麼發達所以有了洗手間、有了抽水馬桶。而在以前科技沒那麼發達的時候,他們的廁所是什麼呢?有人可能會說到馬桶,對。這是古人後來發明的。

在古代廁所又稱更衣室,因為在那個時候,上完廁所是要換衣服的。而一般進廁所也是要脫衣服的,廁所外面10多個侍女伺候著,等著裡面的大人出來將新衣服給他穿上。可是這畢竟是富貴人家的專利,窮人是做不來的。 而在最早的時期,那時候還沒有馬桶,大家是怎麼解決的呢?很多百姓,甚至與官員都會“故人都當道中便溺”。意思就是在大街上解決。

公元前581年,有一名君主不幸掉進糞坑裡摔死了。他就是晉景公姬獳。他也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因為上廁所而摔死的皇帝。 現在我們就要說說尿壺的由來了,其實它的創意是來自漢高祖劉邦。有一天他在跟大臣們開會,由於想節約上廁所的時間,竟然找一名文官要了他們頭上的一頂帽子。然後背過身後,把帽子倒過來任其“方便”。而在後世開始發明玉製成“虎子”,由皇帝的侍從人員拿著,以備皇上隨時方便。


這種“虎子”,就是後人稱作便器、便壺的專門衛生用具——可知至遲從那時起,皇帝就不一定非得同廁所打交道了。“虎子”後來變了稱呼喚作“馬桶”,據說與皇帝有關。相傳西漢時“飛將軍”李廣射死臥虎,讓人鑄成虎形的銅質溺具,把小便解在裡面,這就是“虎子”得名的由來。可是到了唐朝皇帝坐龍庭時,只因他們家先人中有叫“李虎”的,便將這大不敬的名稱改為“獸子”或“馬子”,再往後俗稱“馬桶”和“尿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