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l 3 產能再度堪憂帶來了什麼?

Model 3 產能再度堪憂帶來了什麼?

新的一年開始,特斯拉產能又堪憂了。

各方質疑接踵而至,歐洲市場銷量銳減,Model S 和 Model X 銷量直線下滑,Model 3 的產量卻沒有出現向上的曲線走勢。

估計特斯拉也覺得亞歷山大,被輿論輪番轟炸之後,上週日終於出來做了個解釋:因為工廠升級的需要,弗裡蒙特的生產線上個月已連續五天無法使用。

結論:2018 年第一季度快結束了,但特斯拉還是沒能突破生產瓶頸。去年四季度財報會議上的所提到的 Model 3 在 2018 年一季度末達到周產 2500 臺的說法估計就要煙消雲散了。

相信眾多特斯拉粉絲是不會滿足於只看到這樣一個結論的。我們來八卦一下特斯拉 Model 3 的產能持續讓人堪憂還帶來了哪些故事。

故事一:為了監控產能而做的那些瘋狂的事情

自汽車面世以來,沒有任何一個汽車公司的產能像特斯拉這樣贏得空前(也許是絕後)的關注。

這隻能說明特斯拉和它的 Model 3 在電動汽車,乃至汽車界的地位有多重要。招來 50 萬訂單的Model 3 自去年 7 月開始交付以來,都受到了各路重量級媒體和超級粉絲(沒錯,就是高能的超級粉絲)對其產能的嚴密監測。

半年多以來,新聞不斷,彭博社也加入了這場遊戲,為 Model 3 建立了生產預測模型,利用美國聯邦政府的車輛識別數據(federal vehicle identification data)來估計特斯拉每週和累計生產的汽車。彭博社還專門寫了篇文章來介紹這個模型,簡單來說,是通過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網站發送 VIN 碼數據請求以及在社交網絡上全民搜索 VIN 碼信息來建立模型。

今天看到的是這個數:

Model 3 產能再度堪憂帶來了什麼?

比我上週的看到的周產能只有 655 臺上升了一點點。

雖然有所上升,但是數據還是令人沮喪的。感覺這與預期的產能快有一臺重型獵鷹的差距了。

Model 3 產能再度堪憂帶來了什麼?

Model 3 產能再度堪憂帶來了什麼?

從模型上可以看到,從 2 月下旬開始,周產能就開始呈垂直下墜的態勢,這是工廠生產線明顯放緩或者停止的信號。

如果真的如上次的財報會議所說,因為外包供應商設計的產線在大規模量產啟動後無法勝任,特斯拉自己的團隊不得不接管並計劃在 6 到 9 個月內重新研發一套自動化生產線,那麼第一季度這個令人沮喪的周產量數字是可以理解的。其實更令人沮喪的是,按照這個說法,在之後的第二季度甚至第三季度,Model 3 都有繼續深陷生產地獄的危險。

至於新的產線是不是能夠滿足大規模量產,還是隻有靠最後的數字說話,對於訂購者來說,是否能夠經受得住等待,那必要看愛特斯拉愛的是否足夠深沉。

說到訂購者,特斯拉 Model 3 也讓我們見證了一款車的真愛粉是什麼樣子。對,他們就是我們之前提到的高能超級粉絲,一直在用盡全力搜索 Model 3 的產能信息。有些人在加利福尼亞州弗裡蒙特的特斯拉工廠釋放間諜無人機,或試圖用衛星圖像解鎖秘密信息。有些人則在社交媒體上通過運輸數據或者交付圖片做預測。

一位投資機構的負責人,派員工參觀加利福尼亞州 Marina del Rey 的 Model 3 銷售中心,對車輛進行統計。他在 Twitter 和 Facebook 上跟蹤 Model 3 的交付信息,解析公共帖子以尋找新車主的證據。他還與全國各地的訂購人簽約,以瞭解誰已收到特斯拉的祝賀電子郵件。

更有甚者,一家初創公司的數據分析工作者,搞了一個自動化系統來收集 VIN 碼註冊的人,還充當黑客從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網站上獲取已註冊的 VIN 碼數據。他的全自動系統甚至配備了一個 Twitter 機器人 @ Model3VINs,當 Tesla 註冊額外的 VIN 碼時,它會向 1700 個 Twitter 追隨者發出警報。

做粉絲做到這份兒上,太拼了。

故事二:產能讓渡緩解燃眉之急?

從各個市場的銷量可以看的出,這兩個月特斯拉完美執行了“先本國後海外”的交付策略。

這是本土市場美國今年 2 月以及 1 月到 2 月累計的電動車(BEV+PHEV)銷量排行榜單。

Model 3 產能再度堪憂帶來了什麼?

特斯拉 Model 3 從今年 1 月開始一騎絕塵。

對比下去年同期的銷量,那時候 Model S 和 Model X 還沒有拔得頭籌。不過從去年 3 月起 Model S 就扶搖直上,一直穩居銷量榜單上排行第一的位置。

Model 3 產能再度堪憂帶來了什麼?

Model 3 產能再度堪憂帶來了什麼?

2017 年特斯拉本土市場的成績是:Model S 排行第一,Model X 也進了三甲。

翻年後,立馬變成 Model 3 的天下了。Model S 和 Model X 雖然成績也不耐,但與同期數量相比甚至有所下降,之前要把 Model S 和 Model X 的產能讓渡給 Model 3 的傳言看來被這個信號給坐實了。

如果真是產能讓渡,那麼在本土,Model 3 算是坐上頭把交椅了,Model S 和 Model X 在銷量排行上也算是和去年同期持平的狀態。那麼其他市場呢?

歐洲市場是要著重考量的。

請看,歐洲 2017 年的電動車銷售榜單長這樣:

Model 3 產能再度堪憂帶來了什麼?

而今年 1 月的榜單長這樣:

Model 3 產能再度堪憂帶來了什麼?

從今年 1 月開始,Model S 和 Model X 雙雙下線。

在日內瓦車展上圍剿特斯拉的歐洲傳統汽車製造商們暗爽的不行。

雖然 2 月歐洲所有國家的數據統計還沒有完全出來,但是除了挪威荷蘭有 400 臺左右的銷量外,其他國家的數據依然沒有特斯拉的影子。

這是不是因為產能困境被迫讓歐洲傳統汽車製造商們品嚐下久違的甘露?不得不說,單就市場上的電動車型來說,BBA 們真的被特斯拉甩了一個重型獵鷹的距離。

不知道特斯拉和馬斯克如何考量,不過通過這些數據可以看出,Model 3 的確對特斯拉太重要了,這是特斯拉斥資 35 億美元,馬斯克信心滿滿要打造的全球最暢銷的電動汽車,沒有之一。

這個舉動雖然保證了 Model 3 在本土市場的強勢立足,但是不知道投資者們對特斯拉失去其他市場作何感想。

畢竟這種拆東牆補西牆的做法並非長久之計,只能祝願特斯拉新的自動生產線在有限的時間裡能夠完成上線,過了這 6 個月或者 9 個月如果還沒有進展,投資者們難免會集體黑線。

2018 年的確對特斯拉來說是個關鍵年份,從第一個季度開始,特斯拉就下了重磅賭注。如果 Model 3 產能能夠如上次財報會議上所說的那樣順利爬坡,自今年起 Model 3 鐵定所向披靡。如果不能,那些豪華傳統汽車品牌大概要仰天長笑了。馬斯克在產能問題上已經食言數次,不知道這回是 make it 還是 break it。

畫外音:2018 is truly the "make it or break it" year for Tesl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