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父母與10後孩子的童年:歡樂依舊,書香更濃

80後父母與10後孩子的童年:歡樂依舊,書香更濃

資料圖:西安商家展出“老物件, 80後爸爸重溫童年。張遠 攝

林致出生於1982年,小時候過得相對自在:家長每天忙裡忙外,想著改善生活條件,少有時間管她。尤其在上學前,“童年”二字對她來說,多半意味著公園、遊戲和一群無憂無慮的小朋友。

丟手絹、投沙包、跳皮筋……這些看上去簡單的遊戲,林致和小夥伴們總也玩不夠。當年有電視機的人家相對比較少,他們還會約著去小朋友家裡看動畫片,邊看邊討論情節,常常是滿屋歡聲笑語。

80後父母與10後孩子的童年:歡樂依舊,書香更濃

資料圖:萌娃登上舞臺惹眼迎六一 。泱波 攝

吃過晚飯,她最喜歡和雙胞胎妹妹一起,圍坐在媽媽身邊聽故事。讀得最多的,是《365夜故事》,黑皮封面、厚厚的兩本,一點兒圖沒有,全是字。“雞毛信”“田螺姑娘”……她和妹妹聽得津津有味,一遍又一遍,卻從不厭倦。

“外婆家附近有個書市,一個接一個的鐵棚子。”林致父母的熟人在那兒擺攤,順手送了一套《阿拉蕾》,她跟妹妹愛不釋手,“原來除了字兒,書裡還可以有這麼多有趣的圖和故事!”

林致喜歡看書,不過由於一些原因,童年時父母很少給她買。她常常會覺得遺憾,“如果童年讀的書多一點兒,可能現在眼界會更開闊吧”。

2013年,林致做了母親。她的女兒是個“10後”。相較而言,這個可愛小姑娘的童年生活更豐富一些:她喜歡去遊樂場,能認識很多小朋友;喜歡看電視、玩手機遊戲,更愛看書,很多爸媽都不知道的動物,她能脫口而出——這些知識幾乎全來自書裡。孩子說,就是喜歡書裡的圖、故事。

80後父母與10後孩子的童年:歡樂依舊,書香更濃

資料圖:孩子們在興致勃勃的玩摺紙遊戲。陳玉成 攝

“比起我們那代人,現在的孩子可玩的東西更多了,對信息、物質都有更廣泛的接收渠道。單拿書來說,繪本、兒童文學、漫畫……每年市場大概有4萬種動銷童書,家長有充分的選擇空間。”林致覺得,“10後”這代孩子,在精神啟蒙和視野拓展上要早很多。

如林致所言,時代發展、生活富裕起來以後,與80後父母相比,“10後”孩子們的童年,“書香”濃郁了許多。80後李紅的孩子今年不過1歲,已經開始看繪本了,家裡還備著幾十本書。

“他有一本最喜歡的,總能準確地從書堆裡找出來,自己翻看,還喜歡親上邊的小動物。”唯一讓李紅覺得有些頭痛的,就是孩子頑皮的天性使然,老是“撕書”,“我媽花了半晚上,才把撕壞的書粘好”。

80後父母與10後孩子的童年:歡樂依舊,書香更濃

現在的孩子,很小就開始看各種兒童繪本了。張巖 攝

李紅說,像她這樣的家庭有很多,十分注重培養孩子愛讀書的習慣,“親子閱讀多早都不算早,現在誰家的孩子小時候不看書呢?”

“的確,拿我家來說,孩子還在幼兒園中班,她的書用一個大櫃子都盛不下,還要用4個標準的辦公用鐵皮櫃來裝。在這樣的氛圍下,孩子很願意看書。”林致說,書讀得多了,孩子見多識廣,顯得格外機靈、聰明,正是這個原因,在童年時代,家長越來越願意給孩子買書,未來這個趨勢會更加明顯。

當然,林致說,雖然童年歡樂依舊,但新一代的孩子,也會遇到新一代共同需要面臨的問題、競爭的壓力、一些身不由己的培訓班……但從整體的社會迭代看,他們還是擁有了更好的條件,“能站在更高的起點上,更好找到生命的意義”。(完)(文中受訪者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