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症狀,是心臟病發病前兆

一般人們提到的心臟病,主要是心肌缺血造成的,表現為心絞痛和心梗。所謂心絞痛,是指由於動脈粥樣硬化等原因,導致心臟動脈通過的血液不夠用,打破了耗氧和供氧的平衡,寒冷天氣會刺激心臟動脈收縮,導致這種不夠用更明顯,所以,初春冷空氣反撲時也易發生心絞痛、心梗。

這些症狀,是心臟病發病前兆

通過這些症狀 判斷病情輕重

但是,如果症狀持續超過30分鐘還不緩解,就有可能出現心肌細胞大量壞死,有心梗發作的風險。

心絞痛和心梗有什麼症狀?

張琳表示,心絞痛不是大家理解的疼痛症狀,常表現為胸部不適、悶氣的症狀,有的患者會出現咽喉部的緊縮感,像有人掐著脖子,還有的患者喉嚨裡會出現辣辣的感覺,像一口吃了很多辣椒麵。此外,有的患者左上肢內側會出現放射性疼痛,痠麻感從左臂一直輻射到手指。

如果是心梗,患者除了有上述症狀,還常伴有大量出汗的症狀。

無症狀≠心臟健康

“奇怪,我的心電圖明明是正常的。”不少患者被確診為冠心病後,會疑惑地這樣說。其實,除了心梗,很多冠心病患者的發病時間只有幾分鐘,如跑步時發作,休息一會兒症狀就緩解了,這時候檢查心電圖,往往是正常的。

引起心梗的原因除了冠心病,還有心臟血管痙攣。有的患者心血管雖然堵塞不多,但血管卻經常會無規律地收縮,如果某次收縮時間很長,照樣會突發心梗,很多年輕人突發心梗,往往是血管痙攣引起的。

張琳曾接診過一位不到30歲的患者,這位患者首次就診是因為心梗。在做造影檢查時,使用藥劑一沖刷,患者的心梗血栓就消失了,症狀也不見了。兩年後,該患者同一部位又出現了心梗,結果一沖刷,心梗血栓又消失了。後來的診斷結論顯示,該患者是因為心血管內皮功能紊亂,導致經常出現血管痙攣,雖然不用放支架,但必須長期服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