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人不死就往死裡作,盤點歷史上毫無意義作死的人

要說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歷史上還真的有那些生怕自己死不了,拼了老命把自己往死裡作的人,我們來盤點一下。

嬴蕩

要說教科書一般不作死就不會死的典型人物非嬴蕩莫屬,要說這個歷史人物哪件事情最出名,大概就是死法:自己活活把自己作死。這位自認為自己能夠蕩平天下的仁兄跑到周朝去舉鼎,結果被鼎壓得內出血死了,腿骨全都壓斷了,好好一個強國大王不做,跑到別人家去舉鼎,這不是作死嗎?

只要人不死就往死裡作,盤點歷史上毫無意義作死的人

當然也有人洗白嬴蕩舉鼎完全是為了秦國的聲威著想,可真的是洗不白,你為了一國威望做點什麼不好非要去舉鼎,也不說這個鼎真的會砸死人,就算被你舉起來了又如何呢?告訴天下人秦國國君是一個大力水手?萬一在舉鼎的時候受了傷,一個國家的事情就棄之不顧了?更別說年紀輕輕舉鼎舉死了,沒有兒子萬一引起奪位之爭,秦國幾代君王留下的勝利果實很容易被葬送,所以秦王嬴蕩舉鼎這回事是怎麼也洗不白的。

禰衡

禰衡在三國裡的人性閃光點,或者說突出點除了職業噴子之外,找不到別的特色。他不但是當時職業噴子的先驅,還是教科書一般的作死前輩。雖然禰衡一直和孔融交好,孔融也向曹操推薦過他,可是這並不能說明禰衡真的才華橫溢,禰衡的作品流傳於世的只有幾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鸚鵡賦》,雖然寫得很不錯,但是知名度並不高。從文學天賦上來說禰衡確實是能算人才,那麼是不是所有有文學才能的人一定能成為政治天才?第一個大反例就是文學巨才李白,這位也是典型的大嘴巴,看到點啥都寫下來,這種個性其實犯了一個政治家最低級的錯誤,喜怒不形於色,好惡不言於表。開心了馬上大笑出聲;憤怒了立刻拍案而起,這種個性放在生活中或許並不是什麼壞事,但是在政壇就非常要命了,就算是真有本事,皇帝能忍受他一時,也架不住其他人的暗害。任何時代都不缺人才,沒有你還會有後來人,所以唐玄宗一生都沒有重用過李白,安史之亂時李白還因為有人重用一時高興而站錯了隊,政治眼光也是一般般。

只要人不死就往死裡作,盤點歷史上毫無意義作死的人

從李白的例子不難發現就算禰衡既有文學才能,又有政治天賦,也不能在任何一個老闆手裡做得時間長,他嘴巴毒,專門戳人痛腳,但是真正的政治天賦並沒有在他的毒舌中體現出來。因此遇到曹操,被曹操趕走;遇到劉表,被劉表趕走;遇到黃祖,對不起,你今天就得交代在這裡。

26歲的大好年華被人“咔嚓”了。

如果禰衡是為了天下正義,不懟不行,那也算血性漢子,可惜他不是,他一直奉行著為了懟而懟,擺明作死。

姬獳

只要人不死就往死裡作,盤點歷史上毫無意義作死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