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之器—卡帶

日用之器—卡帶

打開錄音機的卡座,看著裸露在外的精密零件,小心翼翼地插入一盤卡帶,合上蓋,按下播放的箭頭,看著齒輪轉動起來,一段心儀的聲音,或是時下流行的音樂,或是故事、評書,帶著電流沙沙的細微聲響,從喇叭裡冒了出來。在那時,一盤卡帶能來來回回聽好久好久,對著卡帶裡附送的歌詞海報,一句一句哼著。不經意間,某一句歌詞或者旋律,觸動了內心中最柔軟的那一個部分,隨著我們的記憶一直保存著,即便多年之後,結婚、生子,為了生活忙碌奔波,再次聽到時,依然難以忘懷。卡帶裡,記錄著不僅是一段聲音,更記錄著我們的記憶。

日用之器—卡帶

日用之器—卡帶

日用之器—卡帶

日用之器—卡帶

曾經,為了買一張正版的音樂卡帶,省了好幾個月的零花錢,心心念唸了好久。拿到卡帶的那一刻,飛奔回家,迅速拆開外面的塑料封套,展開專輯附送的歌詞海報,溢出的油墨香味夾雜著興奮。迫不及待的打開錄音機,插入卡帶,伴隨著喇叭裡的旋律陶醉起來。聽完A面,翻B面,都不捨得用快進跳過任何一段被記載在磁條上的聲響,據說,快進會傷磁條。特別還要做一件事,就是要把卡帶上端的一個塑料方塊扣掉,這樣就能避免誤操作,在翻錄的時候把磁帶給擦掉。好一點的正版,上面的方塊是沒有的,如果要翻錄,還得貼上膠帶。遇到錄音機故障,還會卷帶,卡帶裡的磁條被拉了出來,拿出卡帶,將磁條理順,然後用2B鉛筆插在齒孔中,慢慢旋轉,讓卡帶恢復原樣。

日用之器—卡帶

日用之器—卡帶

日用之器—卡帶

日用之器—卡帶

翻錄卡帶,是那時流行的一種社交的方式。擁有一張時下流行的正版卡帶,是相當的搶手。在交換卡帶的同時,也交流著被打動的歌詞,歌曲的風格,以及青春懵懂時的小心思。上學時,為了一個女孩的生日,製作過一張卡帶,裡面夾雜著她喜歡聽的歌曲,和自己寫下的獨白,精心手繪的封面、海報,和手抄的歌詞,再用禮品紙精心包裹著,等在她家樓下,在生日那天親手送到她手上……後來突然有一天被叫了家長,聽她說是她媽媽找卡帶的時候,無意中發現了這盤帶子,證據確鑿。

日用之器—卡帶

日用之器—卡帶

伴隨著用學英語課本的卡帶,打口卡帶也進入了我們的生活。在沒有網絡的時代,打口卡帶成了我們觸摸西方世界的一種方式。用掌握為數不多的英文,聽著來自世界另一個角落的聲音,也曾抱著字典,翻譯著被感動歌曲的歌詞。英語沒進步多少,卻記住了一批歐美的流行樂隊和歌曲。那時候,也有了自己的第一臺隨身聽,塞上耳塞,卡帶裡的聲音就好像從天上下來一般,那是錄音機沒辦法給的體驗。

日用之器—卡帶

日用之器—卡帶

日用之器—卡帶

1963年,荷蘭飛利浦公司發明了盒式卡帶。中國在1975年試製成盒式錄音帶。伴隨著錄音機的普及,纖薄、廉價的卡帶在上世紀70年代迅速成為中國人接觸流行文化的載體。上世紀80年代,索尼walkman成為了便捷式音樂的象徵。卡帶一舉成為流行文化最為重要的存儲媒介。再後來的CD、MP3等媒介的出現,卡帶逐漸消失在我們的視野裡,數碼格式的音樂格式,成為了主流。雖然現在還有很多音樂發燒友的群裡,爭論著「模擬味」和「數碼味」的區別。卡帶帶來的那種略顯模糊的聲音,也許真是和記憶中依稀的時光一樣溫暖吧。

日用之器—卡帶

日用之器—卡帶

倒帶,快進,翻面,卷帶……這樣的畫面,已經好久沒有出現了吧!隨著時間,一些器物消失在了我們的生活當中,器物上承載著我們內心中的感動不會消逝。直到現在,卡帶已經收拾在書櫃的角落,但手機裡總有那麼幾首歌曲,時常循環播放,永遠不會刪去,那是當年被感動過的歌曲,和那些刻骨銘心的歌詞。

日用之器—卡帶

關注平臺,我們一起努力探索日用之道

點擊菜單“日用目錄”您可以得到相應資訊

尋日用之道,出適用之器

日用之器—卡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