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士趙行傑:人民愛總理,總理愛人民

衛士趙行傑:人民愛總理,總理愛人民

趙行傑,1928年8月23日生,河北隆堯縣魏家莊鎮公子後村人。1954年9月,調到周恩來總理身邊任衛士。趙行傑忠誠老實,機智勇敢,膽大心細,工作認真,出色完成警衛任務,多次受到首長的表揚。

人民愛總理,總理愛人民

根據趙行傑回憶,他開始到周總理身邊工作,是1954年9月。一天,他從食堂吃飯回來,剛走到西花廳院內,聽到背後傳來鄧穎超同志的親切喊聲“小趙,小趙”。他回頭一看,總理和鄧大姐一塊走過來了。鄧大姐把他拉到總理面前,向總理作了簡單的介紹,總理拉住他的手,高興地說:“歡迎你來我這裡工作。”

趙行傑到總理身邊工作,心情非常激動,既高興又擔心。高興的是,周總理為中國解放、人民幸福,鞠躬盡瘁、日夜操勞,全國人民無不翹指稱讚,能在總理身邊工作,為總理服務,感到無上光榮,無比驕傲;擔心的是,周總理是五大書記之一,保衛總理安全責任重大。

如果自己幹不好,那就辜負了黨和人民的期望,開始心裡很緊張,一顆心總是落不下。後來他想到,總理雖然官大,但是平易近人,對同志關心熱愛、和藹可親。有一件小事,使他終生難忘。

那是在西柏坡工作的時候,一天晚上,他奉命在周恩來副主席的院門口站崗。當晚烏雲密佈,伸手不見五指,都過半夜了,周副主席還在燈下忙著工作。

一會兒,手裡拿著一疊文件,邁著急促的腳步從院裡走出來。趙行傑趕緊提起哨位旁一棵樹上掛著的桅燈,去給周副主席照路。因為是第一次直接為首長服務,心裡激動又緊張,手提桅燈在周副主席身後緊追。可是兩人捱得越近,越發看不清路了。周副主席走得也急,冷不防撞在了一棵樹上,他一聲沒吭,就急匆匆地進了任弼時同志的院子,直到趙行傑下哨也沒有出來。

回到宿舍,趙行傑非常難過,翻來覆去睡不著。第二天一早,想去賠個錯,剛走到周副主席的門前,碰上週副主席身邊的工作人員說:“正要找你呢,周副主席說,昨晚陰天路黑,他心裡有事,走得也急,沒注意撞在了樹上,那個提燈的小同志心裡一定很緊張,要我告訴你,他沒有碰著,不要害怕,今後注意就是了。”

周恩來總理對同志非常關心,親如手足。一天晚上,風雪交加,寒風刺骨,趙行傑堅守在崗位上,見到周副主席從院裡走了出來,趕緊立正敬禮,周副主席說:“咱們每天見面,今後就不要一見面就敬禮了。”接著,他又關切地問:“站了多長時間了?”“快兩個小時了。”趙行傑立即回答。“天氣這麼冷,時間太長,太累了。”“為了首長的安全,不怕,沒關係。”這時,又一陣寒風呼嘯著吹來,趙行傑打了一個寒顫,周副主席親切地拍了拍他的肩膀,關心地說:“今後凡是颳風下雪的時候,可以找個避風擋雪的地方,不要老是在風雪裡站著。站崗也不能太機械了,可以靈活一下嘛。”

聽了周副主席的話,趙行傑深受感動,不由自主地又敬了個禮。周副主席擺了擺手說:“哎,不是說好不要再敬禮了嗎!記住。”說完,親切地笑笑,轉身匆匆走了。

衛士趙行傑:人民愛總理,總理愛人民

趙行傑全家與周總理合影

參加修水庫,拉土運石頭

趙行傑對跟隨周總理到十三陵水庫參加勞動記憶深刻,講述了很多生動的故事。照片上前邊拉車的是周總理,後邊推車的是趙行傑。當年這張照片非常火,全國各地報紙都有登載,有的報社多次刊發。

1958年6月15日上午,周總理到十三陵水庫工地參加勞動,這是他第四次去十三陵。總理像一個普通的勞動者,與大家同吃、同住、同勞動,一直住了三天三夜。水庫指揮部的同志備受鼓舞,高興地說:“歡迎首長來工地參加勞動……”總理聽後糾正說:“今天這裡沒有首長,沒有總理、部長、司局長,在這裡都是普通的勞動者。”

工地上,到處是你追我趕的競賽局面,到處是熱火朝天的勞動景象,根本看不出誰是領導,誰是普通職工。總理拉著滿滿一車石料,健步走在一尺多寬用木板鋪成的小道上。由於車裝的滿,路又不好走,車上的石塊不斷往下掉。

趙行傑急忙提醒說:“總理,注意點,別讓石頭砸著腳。”總理滿不在乎地說:“沒事,放心推你的車吧!”趙行傑看石頭不時地往下掉,急忙停下車找來一條較長的繩子,這樣人離車遠一些,石頭掉下來也不會砸著總理的腳。

總理看見換的繩子會意地笑了笑,沒說什麼,可是拉的時候,依然拉著繩子的中間,繩子在他胸前長出了一大截。總理回過頭笑著說:“你的心思我理解,可你想過沒有,那麼長的繩子,我拉著使不上勁,你忘了,拉車是不能松套的。”趙行傑還是擔心砸著腳,就找了塊木板擋在車廂前面,總理笑著說:“這個辦法好,既安全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值得推廣。”

有一天,勞動任務是搬運石頭,300多人排成了一條長龍,你傳給我,我傳給他,一個一個傳下去,人不動就把石頭運走了。大家和總理一起參加勞動,有說有笑,興高采烈。有人邊傳遞石頭邊開玩笑說:“給你一個大西瓜!”“給你一個小西瓜!”總理右胳膊曾經受過傷,也堅持和大家一起幹。

幹著幹著一不小心,右手被石頭劃破了,也不敢吭聲,仍舊不停地傳著石頭。趙行傑發現後,急忙勸總理包紮一下,總理小聲對趙行傑說:“不礙事,輕傷不下火線嘛。”趙行傑從口袋裡掏出一副手套,要總理戴上,總理一擺手說:“不要,戴上那幹活不利索。”

“那我去找醫生來。”趙行傑邊說邊要走,總理一把拉住他,低聲說:“不要去,你一走,傳送帶就停擺了!”說著又接過傳來的石頭,傳給趙行傑,要他趕緊往下傳。總理一邊幹一邊打趣地說:“來大西瓜,這麼熱的天,還是大西瓜能解渴呀!”那天,細心的人都會發現,好多石頭上都有總理手上的血跡。

那年,總理已年過六十,白天參加勞動,晚上住在工地小房子裡,還要加班辦公,處理國家大事。人們看到總理屋裡的燈光,無不翹指稱讚,從心裡感到十分欽佩。

河中遇驚險,主動下基層

衛士趙行傑:人民愛總理,總理愛人民

趙行傑與周總理一起勞動

1956年12月10日,周總理與賀龍副總理,抵達緬甸首都仰光進行國事訪問。這次訪問是出訪歐亞11國的第四站,時間是10天。此次訪問中,有一項重要活動,就是兩國總理對兩國邊境地區人民進行互訪,增進友誼。這種方式是兩國總理的首創,既別具一格,又充滿危險。因為緬甸境內,不僅有國民黨逃兵敗將、政治土匪的暗殺企圖,更有地勢險峻和交通不便。情況通報給緬方,緬方決定:調一個旅的兵力加強警戒,保證活動安全進行。

12月14日,周總理一行到緬甸東部的撣族自治州首府東枝進行訪問。在東枝,周總理和賀龍副總理在吳巴瑞的陪同下,到英萊湖觀看了因達族人民精彩的划船比賽,並共同為優秀運動員頒了獎。頒獎後,兩國總理臨時決定去遊湖。期間,總理乘坐的這條小船突然漏水了,人們看到出現險情有點慌亂,船隻失去平衡,左右搖擺起來。總理勸大家沉住氣,想辦法解決問題。衛士長成元功讓船工趕緊找東西堵漏洞並向外掏水,趙行傑替船工划著船掌著舵,大家一起動手,排除了危險,使船隻安全靠岸。

20世紀60年代初,黨中央號召幹部下基層工作。周總理積極響應號召,帶頭將身邊人員下派到基層鍛鍊,趙行傑主動報名也在這次下派之列。1961年,毛澤東主席召開下派人員座談會,會上他意味深長地說:“你們在國家機關、在領導身邊工作時間長了,到基層以後,應該多向工農學習,……”當天下午,周總理又把趙行傑叫到辦公室,進行了發自肺腑的談話,他說:“你在我身邊工作的這段時間,做了很多工作,乾的很好,很辛苦,我非常感謝!你到基層以後,要密切聯繫群眾,多向群眾學習,要認真地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