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力量”激活鄉村振興的生命力——蒲城縣紫荊街道辦基層黨建工作綜述

時下正值雙孢菇採摘時節,蒲城縣紫荊街道彭村雙孢菇種植基地裡一片繁忙景象。採摘、過稱、裝車,一顆顆白生生的“致富菇”承載著彭村人的希望,漸行漸遠。“我們的雙孢菇目前銷量還不錯,經常有外地客商到村裡來收菇,一斤能賣到5元。”彭村黨支部書記韋小虎興奮地說道。

“紅色力量”激活鄉村振興的生命力——蒲城縣紫荊街道辦基層黨建工作綜述

“致富菇”成為彭村人脫貧致富的“錢袋子”,並不是偶然。

彭村距離縣城不到5公里,全村1780人,耕地2900畝,多數村民依靠種植小麥或者外出打工謀生。農產品單一、缺少特色主導產業成為村民們腰包鼓起來、腰板挺起來的“攔路虎”。村“兩委”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帶領群眾脫貧致富,改變這種“力不從心”的發展窘境已刻不容緩。

彭村黨支部充分發揮“車頭”的帶動作用,搶抓精準扶貧政策機遇,在發展產業中堅持黨支部引領,充分發揮了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成為群眾產業發展致富路上的“主心骨”。去年5月,在紫荊街道黨工委的組織下,駐村第一書記和村“兩委”班子、村民代表先後分批到山東、山西、楊凌等地,“取經”明思路。經過集體討論、綜合對比、風險分析,最後決定在全村流轉土地100畝建立雙孢菇產業園。短短一年,彭村成了十里八鄉的產業“明星”村,村集體的“家底”厚實起來。去年年底,集體經濟積累達到15萬元。同時,彭村還發揮“明星效應”,帶動附近村子陸續加入雙孢菇種植“大軍”。

以黨建促發展,以黨建惠民生,這是彭村的蛻變,更是紫荊街道黨工委紮紮實實抓基層黨建工作的一個縮影。自去年以來,紫荊街道黨工委堅持“黨建做實了就是生產力,做強了就是競爭力,做細了就是凝聚力”的發展理念,抓學習,強班子,打基礎,聚人才,並將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帶動各項工作上臺階、出成效,也讓這方百姓的幸福感越來越真實。

“紅色力量”激活鄉村振興的生命力——蒲城縣紫荊街道辦基層黨建工作綜述

善作引領者

以學促做提振幹部“精氣神”

思想的純度,影響認識的高度,決定執行的力度。“把學習作為自身工作和生活的第一需要、第一愛好和第一習慣,以學促能、以學促幹,鑄就一支政治素質過硬、善於攻堅克難的基層黨組織隊伍,才能抓好黨建工作,推動各項工作。”紫荊街道黨工委書記韓建軍一語中的。街道黨工委著力用好思想建黨“傳家寶”,牢牢抓住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線”,多措並舉,加強文化素養提高,提升領導幹部學習能力,力促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黨組織建設。

紫荊街道黨工委深刻地認識到,“一把手”既是學習教育的組織者、推進者、監督者,更是參與者。抓牢抓實“一把手”,要求領導幹部先學一步、學深一層,以上率下推動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每週週一,是街道黨工委的固定學習日。每逢此時,黨工委領導班子成員都會精心準備學習資料帶頭為幹部上黨課、講政策、授經驗,圍繞學習系列講話、產業發展等眾多主題,分析形勢定思路,找準辦法促落實。同時,注重抓住領導幹部這一“關鍵”,堅持落實黨工委理論中心組每月學習,由專人制定理論學習計劃並負責組織實施,各黨工委委員集中研讀、輪流領學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中省市縣重要文件精神,推動全體黨員幹部學思踐悟。

創新,無處不在。紫荊街道黨工委把學習形式由“一人講”向“大家談”拓展,由“說教式”向“探討式”延伸,增強學習實效性,讓全體黨員幹部在思想上有新境界、理念上有新突破、素質上有新提高。

他們把學習與工作有機融合,找準機關站(辦)差異、結合崗位實際,適時集中培訓,努力做到“結合業務”分散學。同時,結合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不定期召開中心組學習(擴大)會,開展專題討論,進行“講做評”,以講促學,以評促做,全力做到“發散思維”討論學。此外,通過幹部夜校、知識競賽、命題辯論、有獎問答等形式,把學習教育寓教於樂。

他們以“曬”促學,讓全體黨員幹部聚焦問題不足,強化黨務知識學習,著力提升幹部專業化素質本領。領導班子成員輪流上課,就如何加強自身學習、提升業務水平、強化履職盡責、敢於擔當作為等方面,談認識、談體會、談作為;要求村(社區)支部書記、第一書記列席機關例會,每週自選一個主題,涵蓋基層黨組織建設、脫貧攻堅、特色產業引進和發展、農村生態文明建設、鄉風文明治理等方面,每週一輪流“曬”講,讓幹部在壓力中成長,在交流中提升。

他們堅持走出去開眼界,請進來拓思路,為幹部“換腦筋”。紫荊街道黨工委積極組織、鼓勵辦、村幹部結合業務、發展需要外出考察學習。目前,全辦組織開展各類外出考察學習30餘次,先後成功引進6個以上的農業產業項目。

如今,項目建設緊鑼密鼓、民生工程穩步推進,城鄉之間處處生機勃勃,這裡儼然一幅欣欣向榮、蓬勃發展的畫卷……在全方位、多層次、高標準、嚴要求的學習中,每名黨員幹部都經歷了“熔爐淬火”,祛除了“雜質”,“提純”了思想,也讓越來越多的幹部做到了“腦中有思路、肩上有責任、手中有措施、心中有激情、工作有實績”。

“紅色力量”激活鄉村振興的生命力——蒲城縣紫荊街道辦基層黨建工作綜述

善作伯樂者

務實重行打造最強“火車頭”

抓好抓強基層黨建、提振內生動力、推動事業發展,關鍵在班子。紫荊街道黨工委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旗幟鮮明地培養使用政治強、作風實、敢擔當、能奉獻的幹部,讓村黨支部成為真正的戰鬥堡壘、讓黨旗更紅。

村“兩委”班子人心渙散,黨組織軟弱渙散,戰鬥堡壘作用不強;村民矛盾重重,幹群關係十分緊張,集體經濟一片空白……這是曾經的黃家村。黃家村隸屬於紫荊街道辦,距離縣城1.5公里。如今,這裡是一幅環境優美、幹群融洽、產業發展的和諧景象,到底是什麼促成了這種轉變呢?這些改變要從黃家村的“領頭雁”楊俊玲說起。

楊俊玲是紫荊街道辦機關幹部,從事基層工作30餘年。今年,在新一屆支部班子換屆時,這位曾是大家眼中的“空降”幹部再次全票當選,連任黃家村黨支部書記。這並不令人意外。任職至今,她從來不把自己當“外人”,抓好黨建強示範,堅持幹給群眾看,黨員帶著群眾幹,傾心傾力、全心全意帶領全體黨員群眾,為黃家村的明天而努力奮鬥。在她的帶領下,村黨支部堅持“兩學一做”和“三會一課”學習制度,嚴肅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同時,還建立和完善組織生活制度,以組織生活的正常化推進組織建設規範化,指導督促推行黨務公開、村務公開,提高黃家村黨支部聯繫和服務群眾的工作水平。

率先建成全省首家VR黨建展示館,用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全方位多視角展示蒲城黨建成果。流轉土地150餘畝種植金銀花,讓貧困群眾致富增收有門路。成立老年協會,堅持免費為村上老人體檢,讓全村的老人們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找指標、跑項目、爭資金,帶著全體黨員幹部建設村級活動場所和文化廣場、改造自來水管道、變壓器增容、巷道亮化,道路硬化……現在的黃家村支部帶動有力,產業發展成型,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鄉村振興戰略也被提上日程,完成後進村向“後勁村”蝶變,一躍成為全市屈指可數的黨建示範村。

“剛來村上任職說話沒人聽,群眾不認可,心裡乾著急;現在我在村裡的威望提高了很多,群眾更加認可我了。”楊俊玲這樣講述著自己任職前後的不同感受,臉上樂開了花。

“過山車式”的變化,得益於紫荊街道黨工委堅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統籌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特色做法。他們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讓黨員幹部更積極盡責,為群眾服務的勁頭更足了,群眾的滿意率也更高了,黨組織的凝聚力更強了。

“組織力,其實就是組織的感染力、號召力和凝聚力。對於基層黨組織建設而言,就是說話有人聽、辦事有人跟,群眾有所需、百姓有所求。要把黨組織作為黨員群眾維護權益、帶領致富奔小康的依靠。”韓建軍說道。

村“兩委”就是群眾的“火車頭”,只有搞好“兩委”班子自身建設,村幹部帶頭幹起來,才能團結黨員群眾,才有條件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紫荊街道黨工委決策者深諳此道理。他們從抓班子帶隊伍入手,重點抓好村“兩委”班子和黨員隊伍建設,著力打造過硬“指揮部”。他們勇作善作“伯樂”,大膽推薦吸收有思想、有能力、想幹事、會幹事的機關幹部、回原籍幹部、退伍軍人、返鄉創業職業農民等加入幹部隊伍,成為一匹匹敢闖敢幹的“千里馬”,帶領支部謀發展。在這次支部換屆過程中,住建局在職幹部孟慶德回原籍懷德村任支部書記、財政局退休幹部趙鶴隆回原籍小董村任支部書記,機關優秀年輕幹部梁東昇下派到堯村任支部書記。街道黨工委的大膽決策、創新實踐,為農村黨支部的換屆工作提供了一條有益探索之路。同時,大力培養黨員致富先鋒,引領農村經濟發展。

30多歲的馮強,是紫荊街道雙酒村村民,也是嘟嘟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的“掌舵人”。別看年紀不大,他可是遠近聞名的帶頭致富能人。他發揮職業農民的優勢,在村上搞起了溫室草莓種植,採取訂單式銷售,帶動全村30多戶貧困群眾增加收入。下一步,馮強打算在紫荊街道黨工委和雙酒村黨支部的支持下,繼續擴大種植,帶動更多的貧困群眾“摘帽”。

“紅色力量”激活鄉村振興的生命力——蒲城縣紫荊街道辦基層黨建工作綜述

善作開拓者

聚力激活鄉村振興生命力

村道蜿蜒、青磚黛瓦、笑臉洋溢,到處呈現出一幅祥和、安樂的景象。這是紫荊街道轄區內很多美麗鄉村的真實寫照。

紫荊街道黨工委突出“黨建+”引領,把村黨支部作為基層黨員群眾的主心骨,在產業發展、生態保護、社會治理、鄉風文明等方面,依靠黨組織龍頭引領、黨員示範帶頭、群眾積極參與,不但實現了景美、業興、民富,還團結了班子,密切了幹群關係,有力推動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為鄉村振興之路提供了有力支撐。

“現在,我們村兩委幹得有章法,村裡的路、水、電、房、亮化綠化美化工作,都有了很大的變化。”在紫荊街道雙酒村,村民們說起家門口的變化都十分驕傲。雙酒村距離城南1公里,是蒲城八景“南塬春晴”所在地。全村共有7個自然村、12個村民小組,721戶、3130人。這個村先後被省、市評為“省新農村規劃先進村”“渭南市百強村”,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先進黨組織”“蒲城縣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創新爭優先進村”等。

去年以來,城郊位置的雙酒村劃入了棚改區域,涉及4個村民小組,1個新區商業街。都說棚改“天下第一難”,不過,紫荊街道黨工委把“黨建+”融入棚戶區改造,理解群眾、依靠群眾,最大限度爭取群眾支持,實現了和諧拆遷、村民主動拆遷的好局面。全辦上下知難不畏、主動作為,全力打造經得起歷史和群眾檢驗的民心工程、惠民工程,把棚改工作做到百姓心坎裡。

在棚戶區改造過程中,雙酒村黨支部鼓勵黨員積極參與,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凝聚齊抓共管的整體合力。同時,堅持抓制度建設,規範開展工作。工作制度方面,建立周例會、月總結制度,以問題為導向,及時研究、化解問題。獎懲制度方面,對帶頭支持工作的黨員進行表彰,對阻撓和擾亂秩序的黨員,進行批評教育、組織談話。村“兩委”幹部深入走訪,以“實”為底,掌握群眾所想、所盼,傳達政策的同時瞭解群眾思想動向,清底數、明情況。同時,堅持“思想先行”,定期組織黨員進行政策法規的培訓教育,發揮鎮村幹部、老黨員的先鋒帶動作用。樹標杆,宣傳典型,讓黨員有“我是黨員我爭先”的意識,帶頭做好身邊人的思想工作,支持、配合棚改工作,維護和諧棚改氛圍。在重大問題決策上,他們充分發揚民主集中原則,安排黨員幹部挨家挨戶上門徵求群眾意見,在確保決策科學性的基礎上最大程度體現百姓意願,大大減少棚改項目推進阻力,加速了工期進程。

“我們村自己辦了一份報紙,定期宣傳棚改政策和脫貧政策等。”雙酒村黨支部書記胡倉勝興奮地說道。原來,為了有效推動棚改工作,雙酒村黨支部聚集了村裡愛好文學的老教師和老黨員,精心編撰了村級報紙,定期向百姓普及棚改相關政策,暢通百姓訴求渠道,搭起了幹群連心橋。目前,在黨建力量的引領下,拆遷工作已步入尾聲。相信在不久,一個嶄新的雙酒村會躍然眼前。

黨建引領謀發展,類似於雙酒村的故事,數不勝數。

紫荊街道黨工委積極探索“融合式”黨建模式,探索黨建工作與村域工作亮點的深層次融合,點燃轄區轉型發展“紅色引擎”。黃家村“黨建+精神文明”、彭村“黨建+扶貧產業”、宜安村“黨建+美麗鄉村”、陳家村“黨建+脫貧攻堅”等一批標杆示範村相繼湧現。數據無聲,卻是最有力的證實。目前,全辦24個村在“黨支部+”的推動下,已經新建800畝金銀花產業園、100畝草莓採摘園、20000平方米雙孢菇示範棚、10000畝苗木和林下養殖基地等重大項目,以項目為支撐,全力助推脫貧攻堅工作取得實效。

積極探索“黨建帶”模式。紫荊街道黨工委以黨組織來推動群團組織的建設,從開展服務婦女工作、瞭解老年人思想動態等方面入手,吸收優秀婦女幹部進入村“兩委”班子,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鼓勵熱心群眾和在外成功人士加入志願服務隊伍,建設一支能夠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的高素質群團幹部隊伍。推進群團組織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上有新突破,有力帶動了全辦各村婦女聯合會、老年協會、志願者隊伍等組織的作用發揮,帶動率達70%以上。

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如今的黃家村,村民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豐富起來。旗袍秀、廣場舞、健走團,活動一個賽一個,那叫一個美啊。這可要好好感謝村裡幾位在外創業的成功人士,也是在村裡頗有口碑的鄉賢人士。他們自掏腰包,花費上萬元給村民們購置了旗袍,設立了老年基金,讓黃家村村民的幸福感越來越足。目前,在黃家村黨支部的帶領下,鄉賢已經為村級公益事業先後捐款近40萬元,其中捐獻蒲馨愛心超市基金7.8萬元。新的一年,黃家村將藉助鄉賢的力量,把村莊建設成為真正的美麗鄉村。

這是黃家村凝聚鄉賢力量,把鄉賢反哺黃家村的善意播灑到每一位需要幫助的村民心坎裡的故事。也是紫荊街道黨工委積極探索“黨建促”模式,探索黨建工作對村級事務落實和促進的生動實踐。他們以“黨建”促道德提升,設立“道德講堂”、“農民講習所”、開展家風家訓進家門活動,以開展“爭創五星村”“星級文明戶”活動為抓手,促進精神文明建設;促“四會”運行,在彭村、代家村等地試點推行“節儉過(紅白)事”;促扶貧扶志,24個村蒲馨(愛心)超市規範運行。

風展紅旗,旗幟更豔。回首近年來紫荊街道辦黨建工作歷程,跳動著的是一個個響亮的音符,構成的是一篇篇激情豪邁的樂章,呈現的是全心全力謀發展的喜人景象。黨旗飛揚幹勁足,在這裡,一幅“村美、民富、業興、人和”的幸福畫卷正在徐徐打開,令人神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