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為什麼勸別人賣房子?

創業君說創業

這畢竟是公開場合的放話,他也不是各位的理財師為各位理財目標負責,顯然不是對著各位的個人理財目標說的,而是對實體經濟被房地產擠壓的哀嘆。

依靠房地產,我國居民槓桿率迅速攀升到了47%,大家不惜借貸還要買房,甚至去借現金貸。

企業也瘋狂買房,實體經濟已經不賺錢了,追求利潤的資金會去增長更快的地方,比如近些年的房地產。

網上的笑話“實業誤國,炒房興邦”似乎早就被很多上市公司聽進去了,這些年上市公司的炒房規模本身就很大。

就拿去年來說,去年前三季度滬深兩市共披露了53宗上市公司花費超千萬元購買土地和房產,涉及金額達到了93億元,真是相當大的手筆。可是這53家上市公司去年上半年淨利潤只有79億元,只達到買房買地投入的八成左右。也就是說,哪怕把企業的利潤全搭進去投資房地產都不夠,有些企業還得從各方面融資來投資房地產,哪還有錢關心自己本業呢!

據統計,截至2016年第二季度結束,A股有1305家上市公司投資房地產,合計達到5951億元。其中化工行業投資房地產在去年上半年最為積極,持有的投資性房地產規模達到了102億元,同比增幅高達309.49%。這也難怪,畢竟化工行業常年保持4%左右的同比增長率,而近十年來,深圳房價年均上漲20.4%,上海房價年均上漲17.6%,北京房價年均上漲17.5%。這筆賬怎麼算都是炒房更值啊!

在A股之外的新三板,原本是富於創新的上市公司也熱衷於炒房。去年上半年新三板共有520家公司具有投資性房地產,總價值高達117億元,像計算機軟件、專用設備、通用設備等與房地產原本關係不大的行業居然能排在新三板擁有投資性房地產行業的前三位。


然而實體經濟的錢是去了房地產行業了嗎?今年恐怕就不是這樣了。

從去年第三季度開始,就頻頻爆出業績不好的上市公司為了“保殼”出賣自己房產的新聞,其中*ST寧通B本欲出售兩套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槐柏樹街的學區房,當時這兩套房賬面淨值總計129.74萬元,但評估值為2272.62萬元,增值額為2142.88萬元,增值率1651.68%。該公司2016年上半年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2110.91萬元,若是能夠順利賣出上述2套房產,將實現淨收益1200萬元,真正的靠賣房扭虧為盈。結果*ST寧通B還是沒賣出這兩套房,而到現在*ST寧通B的兩套房又增值了50%。

不過這種恰好投資了學區房的例子還是特例,今年有一批上市公司已經開始撤出房地產行業。2017年上半年,在1494家披露了投資性房地產數據的上市公司中,1163家持有的投資性房地產環比一季報減少,賣房子的上市公司佔持有房子上市公司將近八成,最狠的是17家公司對房地產的投資清零,13家公司減少對房地產投資超過1億元,3家公司減少對房地產投資超過10億元。

你以為錢會到實體經濟?錯,吸上鴉片的人只會尋求更高的刺激,上市公司拿錢去買理財了!

等到年底,再看上市公司的理財情況,這回已經有1194家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理財規模達1.08萬億元。這麼多錢投入理財,肯定不止上市公司的閒置資金,不少錢就是上市公司定增和IPO來的,而這些理財產品的錢又很有可能迴流到股票裡,造成資金空轉,無法進入實體經濟。

2012年, A股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規模也就71億元,而今年還沒結束,這一數字已攀升至1.08萬億元。A股上市公司的理財產品投入就增大了151倍,平均每年增長2.73倍。

曹老這番話,實在是對實體經濟不振的無奈啊!他作為一個實業家,良心驅使他說出了這樣痛心疾首的話。


海匯觀潮

認可曹德旺這個意見的,你和曹德旺是一個圈子的人嗎?你和曹德旺的經濟基礎一樣嗎?你和曹德旺的妹妹是一個階層的人嗎?如果不一樣,如果不是,那請不要信他的話。

我先講一個很多人都知道的事情。曹德旺的兒子,不願意住價值6000萬的豪宅,而去住職工宿舍。

要知道,這是6000萬的豪宅。

那麼,曹德旺的妹妹,買的房子是什麼價位呢?不會是我們普通人的價位。因為曹德旺的妹妹不是普通工薪階層,他的妹妹叫曹芳,按照網上說是福耀集團副總經理。

曹德旺妹妹的房子,應該也屬於豪宅。豪宅的話,自然很難轉手。

我想,作為生意人,最講究投資,曹德旺給她妹妹的建議,應該是趕快賣掉房子去做投資。而城市是市民的城市,不是富人的城市,曹芳的房子怎麼會好賣?

曹芳的房子賣了,人家不缺房子,買房子的錢可以變錢,普通人呢?

曹德旺勸自己的妹妹賣房子,但不是勸我們普通人。


靜觀財經

近日,玻璃大王曹德旺勸妹妹儘早賣房,並且警示否則房子賣不出去、租不出去,還要交管理費。那麼我們又該怎樣理解制造業大佬曹德旺的意思呢?

首先,像曹德旺這樣的企業家,能接觸到的信息和已經接觸到的信息和我們是不一樣的!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這也是為什麼官員的子女共容易經商賺錢、有錢人越有錢其中的一個原因!

當然,這是曹德旺本人對房地產後市的看法,他勸誡前些年買房的妹妹,未來房價上漲的空間已經不大,在房地產投資方面應見好就收。與其將來把多套房產都爛在自己手上,還不如學學李嘉誠早就開始拋售房產,絕不賺房地產的最後一個銅板。

再者,曹德旺也看出中央調控房地產長效機制正在建立,後面炒房產肯定不會有什麼甜頭了。一方面,明年要進行房產稅試點,並且對中央與地方的責、權方面進行劃分。一旦房產稅開徵之後,手裡房產越多,不僅要承擔房產稅,還要面對高房價去泡沫的痛苦。

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已倡導“房子是給人住的,不是用來炒作”的理念。現在各地都在發展房屋租賃市場、共有產權房,未來居民住房問題可以通過多種不同的渠道來解決。屆時,大家都不願意去買房產,而是通過租賃或保障房形式來解決居住問題,最終手握大量房產的人將面臨難以脫手的困境。

最後,作為製造業界的大佬,曹德旺已經清醒認識到,房地產已經對實體經濟產生擠壓效果。如果中國經濟再依賴於房地產業將沒有前途,過去的靠房地產發展經濟的道路走不通了,這是歷史的潮流,也是民心所向。

一方面,地價、房價不斷上漲,導致企業的人工成本也跟著漲,內地企業的生存環境日益惡化。另一方面,國內房地產泡沫越大,實體經濟越被擠壓,所有的社會資本、銀行信貸都跑到了房地產業,那麼未來還有誰再願意搞實業?更何況還潛藏著房地產金融風險。現在已到了,房地產政策不轉向已不行的程度。


不執著財經

曹德旺是一位值得尊重的企業家,實幹家,但曹德旺卻在近年來勸別人房子,這也是近年來曹德旺對高居不下房地產市場的真實感受。然而,對於曹德旺而言,他可能以實幹家、企業家的角度來看待當下房地產市場的現狀,而近年來製造業環境不是特別景氣,而這也是或多或少受到了房地產市場持續高燒不退,脫實向虛的風險,而從製造業企業家的角度思考,房地產高燒不退深有體會,但無奈房地產持續火熱,對實體或製造業衝擊不可小覷。但,從某種意義上分析,房地產又牽涉到諸多子行業,而一旦房地產衰退,其所造成的負面衝擊更為明顯。由此可見,對於房地產市場的火熱表現,利弊不一,但房地產高燒不退,會給年輕人帶來了不少衝擊,作為一位實幹家、企業家,曹德旺也是以一種比較中立理性的態度看待問題,這也是良心企業家的真實寫照。


郭施亮

曹德旺先生是福耀玻璃的董事長,有著傳奇的人生。但是這位上市公司大佬真正走人大眾的視野,成了網紅企業家的時間是2013年,他在美國建廠事件引起的轟動,引出了美國和中國稅收體制的探討,還有他本人的情懷和經歷,當然還有慈善。首先我們來看看曹德旺本人基本的特質和房產的看法:



1.實業家:首先曹德旺不是互聯網大佬類的創業者,而是實在的實業家,他的主營產業是玻璃,汽車玻璃更是業務核心。業務體系,離終端客戶很遠的實業家。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做為一個實業家,在市場經濟這些年,看慣了,利益主導的社會模式。很少有對實業創新維艱的關注和吶喊聲。這次曹德旺的發聲定然有拿前些年不受關注的實體經濟鳴不平,拿最火熱房地產做為引子說事。




2.不缺房子:作為他這樣的財富高度,老百姓眼中最重要的資產之一,房子在他眼裡已經成了玩具,無需過多的用房子給自己增加安全感和社會地位了。他談房子的問題當然可有可無的態度了。

3.房子財產和資產:中國老百姓的確百分之六十三的錢全換成房子了,其實全是消費升級,住宿升級的需求爆發了,請問大家買的房子,無論在老家還是城市裡,一個是為了心理安全,二還是為了自己住房的改善升級,只是升級的同時,老房子沒賣。對不對?我依然認為房子屬於資產,可創造價值的的資產,不然老百姓手裡能持有啥資產,難道老百姓就該淪為接盤俠嗎?



4.房地產的現狀:現在的確房地產已經去庫存了,全部從企業家轉入老百姓的手裡,在外務工的農民工,在老家的三四線城市買了大量的房子,全部為了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資產安全。試問我們不買房子,錢就等著貶值嗎?

5.房地產的未來:我還是堅持我的觀念,一線城市的房價和租金還會漲,但是不會暴漲了。未來旅遊和休閒的需求增加,那麼旅遊和休閒城市房地產也會穩定。其他城市該賣還是早點賣吧。

總結:最近很多大佬在談房價,馬雲,曹德旺等,每次大佬的一句話,就會引起大家的關注。因為大家都有房了,更關注這些了。



我是李合偉:伯樂創投俱樂部創始人,創投商學院首席講師,著作《覺悟行果創業論》。幫助過300多位創業者創業成功。期待與您分享交流~~~


合偉說

曹德旺是中國不多的關注樓市關注民生的實業家。這一點非常值得肯定。

他勸大家賣房子,無非兩點原因,一個房價太高,硬著頭皮買的話,怕是一輩子交待進去了。二是房子太多,房子賣給誰租給誰都成問題。

列舉一個採訪吧。去年12月份,曹德旺在接受央視財經採訪時就房地產重申了他們的觀點:“以後房子賣也賣不掉,租也租不出去,還要交管理費,只能這樣平衡自己。城市是市民的城市,不是有錢人的城市,是在這裡住的市民,屬於他們的。城市是市民的城市,中國是中國人的中國。”

話說得很漂亮,但現實很沉重。城市真的就是適者生存,看北京怎麼玩的。前幾天出臺的人才引進計劃,互聯網行業年薪80萬以上,大金融行業年薪200萬以上才有機會成為“人才”,敢這麼搞,說明城市不缺人,不缺有錢人。當然其他城市可能差些,但模式是一樣的。

房子買也賣不掉,租也租不出去。曹德旺勸大家賣房子,偏更宏觀一些,具體到城市就難說了。只要城市人口在不斷流入,這話就站不住腳,至於人口不斷流出的城市,你還在大規模置業,那就是自己作了。曹德旺知道現在房租漲得多厲害嗎?房子有多不好找嗎?租房有多不容易嗎?隨著租購併舉的發展,租房人口會迎來大規模增長嗎?

曹德旺是搞實業的,在實業上搞得風生水起,說話總有底氣,就跟馬雲說八年後房價如蔥一樣。搞實業的人,對房地產未必就精通。

馮侖不還是說過,中國人買房太早了麼?中國人20多歲,西方人40多歲才第一次買房。很多東西不是你勸就行的,買房的普通人只是整個房地產系統中的一個細節。整個要想讓大家不買房子,先得給他不買房子的底氣,否則都是虛的。


樓市微觀察

很難理解,居然有人會因為曹德旺的這句話大肆解讀,彷彿得到了什麼了不得的內幕一樣。

其實呢?房價難道只是曹德旺能夠參透的?

曹德旺讓人賣房子,也有人說房子不能炒,只能住。

然後呢?房價降了?房子賣不出去了?

玻璃大王是玻璃的事,房子是房子的事。對房子負責的人說的話都沒力氣。一個無關的人說的而且不需要負責的話,有意義嗎?

心理傾向導致認知傾向。知乎上從2014年開始,就不斷語言房價的走低,直到今天。

但房價呢?

不必介意,不必關注。馬雲,曹德旺之流,說的關於房子的話,都是扯犢子。


新觀點評說天下

首先,從數據來看,統計局發佈11月房地產數據:

2017年1-11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00387億元,同比名義增長7.5%,增速比1-10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68670億元,增長9.7%,增速回落0.2個百分點。住宅投資占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比重為68.4%。

從11月官方數據看,主要有幾個特點:

1:房地產投資數據繼續降溫,7.5%是最近一年內的最低點,預計12月將繼續降低。調控下,首次逐漸高位回落。

2:房企依然積極拿地,從標杆房企看,拿地積極性繼續提高。在庫存持續刷新低位後,房企補充庫存積極性持續上漲。

3:2017年將是中國房地產歷史銷售面積與金額雙雙破紀錄年。

2017年房地產銷售面積與銷售額將依然刷新歷史記錄,房地產商品房銷售額將歷史第一次突破12萬億,而商品房銷售面積也將歷史第一次突破16億平米。

4:庫存從2014年來首次低於6億平米,相比最高點減少超過16%。

5:個人按揭貸款依然緊張,但房企的資金情況未繼續惡化。

6:整體看,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依然刷新歷史最好記錄。

房地產市場依然明顯分化,整體數據體現了調控下,漲幅加速放緩的趨勢,1-11月市場成交面積同比漲幅僅7.9%刷新了本輪樓市從2015年來開是同比漲幅低點,但庫存數據持續下調、企業景氣指數也依然是本輪的最高點。

整體看,全國房地產市場持續分化,過熱城市的虛火被抑制,三四線城市依然高溫中。

預計2017年全年,中國房地產,商品房銷售面積將超過16億平米,銷售額也將歷史首次超過12萬億。

其次:房地產企業銷售依然刷新歷史記錄,拿地積極

1-11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2215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6.3%,增速比1-10月份提高3.4個百分點;土地成交價款11436億元,增長47.0%,增速提高3.7個百分點。

統計數據顯示:截止日前,有31家企業發佈了11月銷售業績,雖然調控持續出臺,但房企銷售依然處於歷史的最高峰中。從目前數據看,公佈銷售業績的企業2017年刷新銷售額歷史最高紀錄已成為定局。11個月標杆房企已經全面完成年度任務,基本全部超過了2016年全年。

2017年來拿地過百億房企達到了58家,而在2016年同期只有40家過百億,在2017年截止日前拿地200億以上的企業有30家房企依然在非常明顯的拿地加速過程中。

地產大佬們的行動說明一切。

需求旺盛,庫存不足,即使房住不炒,市場走勢也不言而喻了。

重為68.4%。

從11月官方數據看,主要有幾個特點:

1:房地產投資數據繼續降溫,7.5%是最近一年內的最低點,預計12月將繼續降低。調控下,首次逐漸高位回落。

2:房企依然積極拿地,從標杆房企看,拿地積極性繼續提高。在庫存持續刷新低位後,房企補充庫存積極性持續上漲。

3:2017年將是中國房地產歷史銷售面積與金額雙雙破紀錄年。

2017年房地產銷售面積與銷售額將依然刷新歷史記錄,房地產商品房銷售額將歷史第一次突破12萬億,而商品房銷售面積也將歷史第一次突破16億平米。

4:庫存從2014年來首次低於6億平米,相比最高點減少超過16%。

5:個人按揭貸款依然緊張,但房企的資金情況未繼續惡化。

6:整體看,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依然刷新歷史最好記錄。

房地產市場依然明顯分化,整體數據體現了調控下,漲幅加速放緩的趨勢,1-11月市場成交面積同比漲幅僅7.9%刷新了本輪樓市從2015年來開是同比漲幅低點,但庫存數據持續下調、企業景氣指數也依然是本輪的最高點。

整體看,全國房地產市場持續分化,過熱城市的虛火被抑制,三四線城市依然高溫中。

預計2017年全年,中國房地產,商品房銷售面積將超過16億平米,銷售額也將歷史首次超過12萬億。

其次:房地產企業銷售依然刷新歷史記錄,拿地積極

1-11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2215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6.3%,增速比1-10月份提高3.4個百分點;土地成交價款11436億元,增長47.0%,增速提高3.7個百分點。

統計數據顯示:截止日前,有31家企業發佈了11月銷售業績,雖然調控持續出臺,但房企銷售依然處於歷史的最高峰中。從目前數據看,公佈銷售業績的企業2017年刷新銷售額歷史最高紀錄已成為定局。11個月標杆房企已經全面完成年度任務,基本全部超過了2016年全年。

2017年來拿地過百億房企達到了58家,而在2016年同期只有40家過百億,在2017年截止日前拿地200億以上的企業有30家房企依然在非常明顯的拿地加速過程中。

地產大佬們的行動說明一切。

需求旺盛,庫存不足,即使房住不炒,市場走勢也不言而喻了。


華青視頻

首先老張非常贊成曹德旺的說的這番掏心窩的話。堪稱業界良心的慈善家曹德旺原話是:“自己勸妹妹儘早賣掉多餘的房子,要不然,賣也賣不掉,租也租不出去,還要交管理費。他說,城市是市民的城市,不是有錢人的城市!”



大夥一定還記得,那位始終在鼓吹房價漲漲漲的大嘴巴任大炮任志強,老張去年曾經懟過他說的那句話“我看房價離高價還早著呢”:都什麼時候了,竟然還有如此狂言。老張有一句話大家愛信不信:任大炮早晚害了那些迷信他的吃瓜群眾,自己也早晚被這張胡咧咧的大嘴巴給害了。


就在前不久的一次房地產座談會上,一向嘴硬死扛的任大炮終於跌軟認慫,承認房價虛高下跌是早晚的事。其實大夥有所不知,在如今“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大背景下,真正的炒房客早已先知先覺套現離場,剩下的囉羅們已經難逃炒房被套牢猶如炒股炒成股東的悲慘結局。綜上所述,曹德旺說的一點沒錯,信不信由你,大家儘可以拭目以待!
(感謝關注支持!您未曾謀面的朋友:隔壁老張啟示錄在此祝您2018鴻運當頭!吉祥如意!)


隔壁老張啟示錄

中國首善曹德旺,無疑他是一個好人。但是房地產並非他的主業,因此勸人不要買房不靠譜。這樣一說大家就想到了馬雲,“八年後房子入蔥”,地產業也不是他的主業,就像當初有人不看好阿里巴巴一樣。



說到這,大家又要說起李嘉誠,說老李早跑了,就是泡沫要來了。其實,老李在香港96年樓市暴跌的時候都沒拋售香港的樓盤,怎麼可能看出泡沫要來了呢?


那麼,這些大佬為什麼一個個勸人不要買房呢?好要棄地產行業出逃呢?

下面老J講給你聽:

其實,這就是大佬們的自信。總覺得自己的行業最緊俏,別人的行業都不好,而自己呢又比較精通自己的,對其他行業老說只是大概的瞭解。但是又經常出國,看到了一些西方國家的人文,就覺得國內今後也是必然的趨勢。



但是,我國真的不一樣,人們根深蒂固的思想就是買房,這個觀念不變的話,房子怎麼蓋都可以。


其實呢,包括曹首善在內大佬們看跌房產也是有道理,因為現在房產的建設規模真的很大,同時又趨於飽和。但是他們卻不知道房子可以蓋還可以拆的!

確實,現在房地產的開發如火如荼,多半是三四線城市的棚改和城鎮化建設帶來的,其中也夾雜著二線城市發展、搶人帶來的房源緊張。

那麼,房子蓋的多開發商就不怕絕了自己的後路嗎?



有什麼好怕的呢?房價已經漲了十年有餘,再漲十年,之前的房子就該拆了,先從多層拆,再拆小高層,最後拆高層。畢竟房齡大了,生活好了換個居住環境還是很多人的心願。屆時,開發商只要開發大平層的小洋樓就可以了。房源就會減少,房價自然也就緊張了起來。

所以說,對於房子來說,真的是沒有什麼不可能。轉變方式照樣長遠發展,不是賣不掉嗎?可以拆,不是要交管理稅嗎?可以拆,拆兩套建一套面積翻倍,拆遷戶實惠,再把小區打造打造,抬高房價就是很輕鬆的事情,轉手就把拆遷戶的錢給賺了。


最後,既然沒有泡沫,老李跑什麼?



老李從事的是商業地產,運作模式資金回籠慢,就要靠抵押繼續開發。長此以往負債就高。又因為電子商務的衝擊商業地產開始難做。不賺最後一枚銅板的老李,自然眼光獨具,就跑了。

所以,老李的出逃也不是看跌樓市。因此,大佬們的看跌只是一廂情願的擔憂而已,不要過分認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