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I·觀點|潛旭明副研究員就美國製裁伊朗問題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

2018年5月23日,上外中東研究所潛旭明副研究員就就美國製裁伊朗問題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見《21世紀經濟報道》2018年5月23日第16版),全文如下:

亞洲企業備戰美伊制裁風波 日韓減少原油進口謀求豁免

MESI·观点|潜旭明副研究员就美国制裁伊朗问题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

當地時間5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美國將退出伊朗核協議,並重啟因協議而豁免的對伊朗的制裁。這對於伊朗主要的貿易伙伴們——亞洲國家來說並不是個好消息。

亞洲的幾大國家都是伊朗原油的主要進口方,其中中國和印度則是伊朗原油最大的兩個進口國,緊隨其後的是韓國和日本。據報道,中國、印度和土耳其等國可能會抵制美國製裁計劃,並保持目前的伊朗原油購買量,但包括日本和韓國在內的美國盟友則很可能會遵守制裁計劃。

MESI·观点|潜旭明副研究员就美国制裁伊朗问题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

日韓企業料放棄競標在伊項目

亞洲市場對於伊朗來說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美國能源信息署(EIA)數據顯示,2017年,伊朗原油及凝析油出口量平均為250萬桶/天,約三分之一的伊朗原油出口至亞洲國家,最大的幾位買家分別為中國、印度、韓國、土耳其和日本。其中中國佔伊朗出口原油量的比例為24%,印度為18%,韓國為14%,日本則為5%。

事實上,從今年開始,韓國從伊朗進口的原油量便已經開始下降。據韓國海關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韓國從伊朗進口的原油量同比下降了39.4%,至345萬噸,而去年同期的原油進口量為569萬噸。韓國石油公司韓華道達爾(Hanwha Total)也表示,自今年初以來,其從伊朗進口的原油幾乎減少了一半。

日本企業也對目前形勢感到擔憂。有日媒報道稱,有幾家能源企業都有資格競標伊朗的油氣開發項目,但正在考慮退出。

目前,日本與韓國都表示將向美國申請豁免。日本是最早確認將尋求豁免的國家之一,日本經濟貿易和工業部的石油政策主管Takashi Yamada此前表示,日本將會確認其是否能夠得到豁免權。韓國政府也與石油企業召開了緊急會議,並表示將與美國當局討論,以獲得對伊朗原油進口的豁免資格。

有可能助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為維護與中國間的貿易關係,伊朗國家石油公司國際事務主管Saeed Khoshrou也在5月14日再次訪華,與中國石油企業的高管進行會面,並表示希望中國維持當前的進口水平。

目前,中國從伊朗進口的原油量仍保持原有的規模。據中國海關數據統計,2018年第一季度,中國平均每日進口約65.5萬桶伊朗石油,相當於伊朗總出口量的25%。

今年3月,中國上海國際能源交易所(INE)推出了原油期貨上市交易,旨在建立一個能與布倫特原油和美國WTI原油期貨抗衡的、以人民幣計價的合約。

就在特朗普宣佈退出伊核協議後,5月9日,INE石油期貨的日交易量破24萬筆,比前一天翻了近一倍。資深石油交易員John Driscoll表示,伊朗交易員可選擇在INE交易人民幣計價的原油期貨,從而規避美國對其使用美元計價交易的任何限制。

而對於印度來說,美國對伊朗的金融制裁將為印度在伊朗開發的恰巴哈爾港項目帶來不確定性,銀行或因擔心受到美國的懲罰而退出項目的融資。印度外交部官員稱,印度與伊朗將不得不重新談判投資建設恰巴哈爾港的條款。

但印度似乎也已做好了應對的準備。印度方面表示,將允許印度私人企業以盧比為貨幣對恰巴哈爾港項目進行投標,以繞開美國的制裁。

不過,從長期來看,美國此舉對亞洲乃至世界各國的實質影響還尚未明晰。上述申萬宏源的報告也指出,由於美國並沒有從伊朗進口原油,其主要還是通過對其他國家、企業施壓進而減少伊朗的出口。目前,在英法德中俄都支持伊核協議的情況下,美國對伊朗制裁的影響還取決於其涉及的國家的廣度和深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