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績效考核(KPI)體系存在重大問題,各部門全面修改考核方案

導讀:

華為績效考核(KPI)體系存在重大問題,各部門全面修改考核方案

現將公司持續提高核心競爭力的KPI指標思路和指標體系發給大家,以起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歡迎全體員工在管理優化報上展開討論,進行論證後修改,以便成為激勵與約束我們發展的文件。

歡迎全體員工參與!

一、建立與落實公司級KPI體系的迫切性和存在的問題

1、建立公司級KPI體系的迫切性

  • 落實《99年管理工作要點》

  • 傳遞市場壓力

  • 建立綜合平衡發展的管理體系

  • 推動幹部職業化

2、在建立和落實公司級KPI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 現行的公司級KPI不能直接明確地體現公司戰略,不能緊扣年度管理工作要點。

  • 由於公司級KPI不明確,致使各大部門KPI不能聚焦,客觀上助長了部門各自為政。

  • 原有的KPI體系求全求細,沒有抓住重點和關鍵,主線不清楚。

  • 在原有的公司級KPI分解中,過於強調部門的可控性和責權對等,忽視了跨部門的責任,致使公司的最終成果指標不能落到實處。

  • 公司級KPI指標的主要責任部門不明確,致使一些痼疾長期得不到徹底解決。

華為績效考核(KPI)體系存在重大問題,各部門全面修改考核方案

二、公司級KPI體系的建立原則

1、體現公司中短期的發展戰略,緊扣《99年管理工作要點》,以增強核心競爭力為最終目的。

2、簡化、突出重點,明確主線,抓住主要矛盾。

3、強調市場標準和最終成果責任。

4、強調跨部門連帶責任,促進跨部門的協調,不遷就部門的可控性和權限。

5、綜合性、可度量、定量化,指標間相互制約,激勵與壓力並存。

三、公司級KPI體系的設計思路

(見管理優化報第80期第1版)

華為績效考核(KPI)體系存在重大問題,各部門全面修改考核方案

四、公司級KPI核心指標

宗旨:

  • 減人、增效、降耗

  • 實行工資總額與部門績效掛鉤的原則

  • 工資總額增幅不能超過組織增幅和人均創利增幅(見管理優化報第80期第1版)

五、主要責任中心

1、研發系統

2、營銷系統

3、採購系統

4、生產系統

5、財經管理系統

6、華為電氣

六、各主要責任中心KPI指標

  • 研發系統

1、組織增幅

  • 指標名稱:新產品銷售額比率增長率和老產品市場增長率

  • 指標定義:年度新產品訂貨額佔全部銷售訂貨額比率的增長率,老產品的淨增幅

  • 設立目的:反映產品研發的效果,體現公司後勁的增長,堅持產品的市場檢驗標準

  • 數據收集:財務部

2、生產率提高

  • 指標名稱:人均新產品毛利增長率

  • 指標定義:計劃期內新產品銷售收入減去新產品銷售成本後的毛利與研發系統員工平均人數之比的增長率。

  • 設立目的:反映研發系統人員的平均效率,控制研發系統人員結構和改善研發管理

  • 數據收集:人力資源部

3、成本控制

  • 指標名稱:老產品技術優化及物料成本降低額

  • 指標定義:計劃期內,銷售的老產品扣除可比採購成本升(降)因素後的物料成本降低額。

  • 設立目的:促使研發部門不斷完善和改進老產品,降低老產品物料成本,提高老產品競爭力。

  • 數據收集:財務部

  • 指標名稱:運行產品故障數下降率

  • 指標定義:計劃期內,網上運行產品故障總數的下降率

  • 設立目的:促使研發系統提高新、老產品的質量和穩定性,降低產品維護費用

  • 數據收集:市場部

華為績效考核(KPI)體系存在重大問題,各部門全面修改考核方案

  • 營銷系統

1、組織增幅

  • 指標名稱:銷售額增長率

  • 指標定義:計劃期內,分別按訂貨口徑計算和按銷售回款口徑計算的銷售額增長率

  • 設立目的:作為反映公司整體組織增幅和市場佔有率提高的主要指標

  • 數據收集:財務部

  • 指標名稱:出口收入佔銷售收入比率增長率

  • 指標定義:計劃期內,出口收入佔銷售收入比率的增長率

  • 設立目的:強調增加出口收入的戰略意義,促進出口收入增長

  • 數據收集:財務部

2、生產率提高

  • 指標名稱:人均銷售毛利增長率

  • 指標定義:計劃期內,產品銷售收入減去產品銷售成本後的毛利與營銷系統平均員工人數之比

  • 設立目的:反映營銷系統貨款回收責任的履行情況和效率,增加公司收入,改善現金流量

  • 數據收集:人力資源部

3、成本控制

  • 指標名稱:銷售費用率降低率

  • 指標定義:計劃期銷售費用支出佔銷售收入比率的降低率

  • 設立目的:反映銷售費用投入產生銷售收入的效果,促使營銷系統更有效地分配和使用銷售費用

  • 數據收集:財務部

  • 指標名稱:合同錯誤率降低率

  • 指標定義:計劃期內發生錯誤的合同數佔全部合同數的比率的降低率

  • 設立目的:促進營銷系統減少合同錯誤,合理承諾交貨期,從而提高整個公司計劃水平和經濟效益。

  • 數據收集:生產總部

  • 採購系統

1、組織增幅

  • 指標名稱:合格物料及時供應率提高率

  • 指標定義:指計劃期內,經IQC檢驗合格的採購物料及時供應的項次各佔生產需求的物料採購項次的比率的提高率

  • 設立目的:反映採購系統管理供應商的能力,以及對均衡生產的保障能力和響應能力

  • 數據收集:生產總部

2、生產率提高

  • 指標名稱:人均物料採購額增長率

  • 指標定義:計劃期內,到貨的物料採購總額與採購系統平均員工人數之比

  • 設立目的:反映採購系統的生產率,促使其減人增效

  • 數據收集:人力資源部

3、成本控制

  • 指標名稱:可比採購成本降低率

  • 指標定義:按代表性物料品種(重點是A類物品)計算的與上年同期比較或與業界最佳水平比較的採購成本降低率,在採購成本中包含採購系統的費用分攤額

  • 設立目的:降低物料採購綜合成本

  • 數據收集:生產總部

  • 生產系統

1、組織增幅

  • 指標名稱:及時齊套發貨率增長率

  • 指標定義:指在計劃期內生產系統按照訂貨合同及時齊套正確發貨的產值佔計劃產值的比率

  • 設立目的:反映生產系統和公司整體的合同履約能力

  • 數據收集:市場部

2、生產率提高

  • 指標名稱:人均產值增長率

  • 指標定義:計劃期內生產系統總產值與平均員工人數之比

  • 設立目的:反映生產系統的勞動生產率,促使其減人增效

  • 數據收集:人力資源部

3、成本控制

  • 指標名稱:製造費用率降低率

  • 指標定義:產品製造成本中製造費用所佔比率的降低率

  • 設立目的:促使生產系統降低製造費用

  • 數據收集:財務部

  • 指標名稱:產品製造直通率提高率

  • 指標定義:產品(含元器件)一次性通過生產過程各階段檢驗的批次佔全部生產批次的比率的提高率

  • 設立目的:提高製造質量,降低製造質量成本

  • 數據收集:管理工程部

  • 財經管理系統

1、組織增幅

  • 指標名稱:淨利潤增長率

  • 指標定義:計劃期內,淨利潤增長率

  • 設立目的:旨在促進財經管理系統通過全面預算的有效控制和對貨款回收的有效監控,促使公司最終成果的增長

  • 數據收集:管理工程部

2、生產率提高

  • 指標名稱:財經管理人員比例降低率

  • 指標定義:計劃期內,華為技術財經管理系統人員平均數佔公司員工平均數的比例降低率

  • 設立目的:旨在促進財經管理系統減人、增效

  • 數據收集:人力資源部

3、成本控制

  • 指標名稱:管理費用率降低率

  • 指標定義:計劃期內,公司管理費用支出(不含研發費用)佔銷售收入的比率的降低率

  • 設立目的:促使財經管理系統通過全面預算管理,有效地提高管理費用支出效果和降低管理費用率

  • 數據收集:管理工程部

  • 華為電氣

1、組織增幅

  • 指標名稱:銷售收入增長率

  • 指標定義:計劃期內,按權責發生制計算的銷售收入增長率

  • 設立目的:反映規模的增長和市場份額的增長

  • 數據收集:華為技術財務部

2、生產率提高

  • 指標名稱:人均超額利潤增長率

  • 指標定義:超額利潤:計劃期內,實現淨利潤扣除按核定的淨資產利潤率計算的淨利潤的超額部分。人均超額利潤增長率:超額利潤與員工平均人數之比的增長率

  • 設立目的:旨在反映扣除資本要素創利部分之外的其他生產要素創利效果及其增長

  • 數據收集:華為技術財務部

3、成本控制

  • 指標名稱:產品銷售成本率降低率

  • 指標定義:計劃期內,產品銷售成本佔銷售收入比率的降低率,相當於銷售毛利率增長率

  • 設立目的:降低產品銷售成本,擴大毛利空間,為加大研發和市場投入創造條件

  • 數據收集:華為技術財務部


刊號:第80期

標題:各系統對公司級KPI體系的討論意見

內容:

2月3日到2月5日,公司各系統對“華為公司公司級關鍵績效指標(KPI)體系(草案)”進行了認真討論。經過討論,對本次制訂公司級KPI的思路、原則有了更深入和更具體的理解,尤其是增強了對強化公司整體核心競爭力、形成連帶責任和堅持最終成果導向的價值評價體系的全面理解。

  • 研發系統的討論要點及修改建議

大家共同感到,本次公司級KPI體系簡練、重點突出、主線清晰,兼顧了公司規模的成長擴張,人均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控制,指標間相互制約,有利於形成面向市場最終成果的良好運作模式和運作機制。

討論的焦點集中在幾個關鍵矛盾上。(1)強調了新產品銷售額比率的增長,會不會忽視老產品的穩定和優化;(2)強調了成本控制,會不會忽視質量;(3)強調了人均新產品毛利的增長,會不會產生短期行為,只重視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視長期利益和潛力的增長;(4)如果市場部不積極銷售新產品,影響了研發系統關鍵績效指標的達成怎麼辦。

經過反覆討論和爭論,大家的認識逐漸趨向下述觀點:

(1)新產品銷售比率和人均新產品毛利的增長,是研發系統對增強公司核心競爭力的主要的責任和貢獻,為了防止可能發生的短期行為,應對“新產品”的概念合理定義,使之能夠包括老產品的優化與穩定,以及為進入新的市場領域對老產品的完善和改進。此外,為防止短期行為,應堅持數年地推行這一指標體系,以形成有利於長期效益增長和公司潛力增長的研發系統運行機制。

(2)以新產品銷售比率增長率和人均新產品毛利率考核研發系統,最直接的效果是促使在開發中降低新產品成本,在設計中構建成本優勢,儘管沒有直接強調質量和穩定性的指標,但由於質量和穩定性是造成成本上升的重要原因和影響新產品銷售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發系統在分解公司級KPI指標時,必須把提高產品質量和穩定性放在突出位置。

(3)為了進一步強調質量和穩定性的重要性,降低質量成本,建議將“技術和元器件複用率提高率”指標,更換為“用服費用率降低率”指標。以體現研發系統必須對產品壽命週期成本負責,促進中研、中試、用服的一體化。

(4)研發系統KPI指標的完成依賴營銷和其他系統,而營銷系統和其他系統KPI指標的完成也依賴研發系統,這正體現了任總要求在指標設計中要相互制約的思路,有利於打破與部門界限,促進部門之間的協作。

  • 採購系統的討論要點和修改建議

採購系統在討論公司級KPI指標時,特別對“準時合格物料採購率增長率”指標中的“準時”(是否該用“及時”)進行了充分地討論。

主張採用“準時”概念的同志認為,它強調的是滿足採購計劃要求,有利於促使生產系統提高物料需求的計劃性,進而提高採購的計劃性,改善物料供應。供應鏈管理和降低物料採購成本,這與公司正在引進實施的IBM的物料採購系統的理念是一致的,從而有利於全面提升公司採購系統的管理水平和保障程度,加快與國際接軌。而強調“準時”,絕不意味著忽視“及時”供應的責任,採購系統必須保持對生產系統物料要求及時作出響應的責任和能力,但雙方都應朝著提高計劃性的目標努力。

主張“及時”的同志認為,在目前市場環境不確定的情況下,物料採購計劃是不可能很完善的,採購系統必須無條件的“及時”保障供應。我們應當是在“及時”保障供應的前提下,努力提高採購的計劃性和降低採購成本。而採購計劃性的提高,根本上在於銷售計劃性和管理責任的提高。銷售計劃性差,合同差錯多,供貨期承諾的隨意性,是造成整個生產系統和採購系統“救火”式管理的根源。

此外,還建議在“可比採購成本降低率”的對比標準中加入與“業界最佳標準”的比較。

  • 營銷系統討論要點及修改建議

營銷系統在討論中特別提出,公司組織增幅應突出強調兩個重點:一是新產品的增長點,二是新市場的增長點。對於營銷系統的組織增幅來說,除了銷售額的增長外,應特別強調海外市場的增長,故應將出口收入納入營銷系統的KPI指標。

對於其他系統的公司級KPI指標,營銷系統在討論中特別對研發系統過於強調新產品的銷售比率增長和人均毛利的增長提出了看法,他們認為,提高新產品的質量和老產品的穩定性仍然是公司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工作的重點,因此,建議在研發系統的KPI體系中加入有關網上運行產品的故障率,以及與提高老產品穩定性和降低老產品成本有關的指標。

華為績效考核(KPI)體系存在重大問題,各部門全面修改考核方案

  • 生產系統討論要點及修改建議

生產系統在討論中,總的感覺此次公司級KPI指標體系對質量強調的不夠,從生產系統來看,雖然廢品損失,庫存呆料死料及報廢損失等均屬質量問題造成的,但從降低製造費用的角度去控制不夠直接,從而效果不明顯。建議在成本控制的KPI中,加入與質量成本直接有關的指標,如產品直通率提高率。

此外,生產系統對提高公司整個生產經營系統的計劃水平的呼聲很迫切,它既影響到及時正確交貨率的提高,也影響到製造成本的降低,而提高公司生產經營系統計劃性的源頭在營銷系統,故建議在營銷系統的成本控制指標中,加入合同錯貨率降低率,以及存貨週轉率提高率兩個KPI指標。

再有,生產系統在討論中認為,目前,採購系統還是強調合格物料“及時”供應率提高率為宜。

  • 財經管理系統討論要點及修改建議

財經管理系統在討論中肯定了此次公司級KPI體系中對財經管理系統規定的三個指標,同時對其他系統的KPI指標提出了修改建議。

主張採購系統的組織增幅還是強調合格物料“準時”供應率提高率,這樣迫使計劃工作本身提高水平,降低由於計劃不準給公司造成的損失。

此外,認為營銷系統的成本控制指標中應加入“存貨週轉率提高率”指標,以考核銷售計劃的準確性和科學性,由於銷售計劃的不準確,執行偏差太大,使公司整個計劃系統處於大幅波動狀態,造成綜合成本,特別是存貨水平較高和採購成本較高的後果。

  • 華為電氣討論要點及修改建議

華為電氣在討論中建議對“產品銷售成本率降低率”應是規定一個合理的比率,而不一定採取逐年降低的提法,因為造成產品銷售成本率上升和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因素是產品售價的下降。

此外,華為電氣認為“人均超額利潤增長率”指標,應與虛擬利潤的概念和統計口徑一致。

華為績效考核(KPI)體系存在重大問題,各部門全面修改考核方案

  • 對公司級KPI體系的修改

根據各系統的討論意見,經反覆考慮後,對原KPI體系初稿作下述修改,增加了有關產品質量和質量成本的指標。

1、在公司組織增幅指標中,補充下述指標:出口收入佔銷售收入比率增長率。

2、在研發系統的成本控制指標中替換和補充下述指標:老產品物料成本降低額、運行產品故障數下降率。

3、在營銷系統的組織增幅指標中補充下述指標:出口收入佔銷售收入比率增長率、合同錯誤率降低率。

4、在生產系統的成本控制指標中,補充下述指標:產品製造直通率提高率。

5、將採購系統的組織增幅指標改為:合格物料及時供應率提高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