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農村老人幸福還是城裡老人幸福?

朱家元2

我也是七十好幾的老人了,面對現實我覚得不管是城裡人還是農村人,如何理介什麼是幸福很重要。

幸福就是簡單、從容、平靜、知足、滿足,過自己家的日子。

農村老人守著自己一畝三分地,住在自家蓋的帶院子的房子裡,夏天在樹下叨嗑,冬天牆跟下曬著太陽,吃著自己種的無汙染的蔬菜瓜果,看著身邊的孫子在戲嘻、打鬧,這種生活既簡單又平靜,各家過各家的日子,不攀比、不嫉妒,他覚得就這樣很知足也很滿足,這就是他們的幸福。

城市很多老人都有退休金,物質生活有了基木保i障;很多老人有文化,精神生活多樣化。這是城市老人的優勢。比農村老人過的舒適,但城市老人有部分人沒有農村老人淡定,有攀比心理,因此他們對幸福的理解是既要有錢又要有好身體,還要有老伴陪伴終身。這可能嗎?

因此,對幸福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追求,就產生了對幸福這個概念不同的認知。農村老人、城市老人因生活基本條件不同,要求幸福的內涵亦不同,各有各的追求,平平淡淡才是真,滿足就好。


夕陽銀輝

是農村老人幸福還是城裡老人幸福?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民,外出打工十載,看到這個問題,感覺鼻子酸酸的,有一種說不出的痛!

答案:對於絕大多數老人來說,城裡老人比農村老人幸福,這個答案是毋庸置疑的。宗元個人見解如下:



1、就經濟收入情況而言,城裡老人比農村老人收入多。

人的幸福指數絕大部分建立在物質基礎之上。人老了,勞動力也喪失了,可是城裡老人有退休金,一月好幾千塊,吃喝玩樂不愁。

然而農村老人一月一百多塊錢,不夠城裡老人一頓飯錢,所以農村老人要想生活,必須活到老幹到老!

2、福利待遇懸殊太大,毫無可比性。

城裡老人養老保障高,醫療條件好,居住環境優雅,出行方便,夕陽紅時光,學習養生之道,漫步公園,憩息長廊,無後顧之憂。

然而農村老人除了國家那微薄的福利照顧,生存就要勞動,得了大病只能等死。在農村,經常看到八九十的老人下地幹活。有人質疑,農村老人幹了一輩子農活,習慣了,閒不下來,都是扯淡!難道農村老人就是幹活的命,不知道享福?

3、精神生活城裡老人比農村老人豐富。

城市人的夜生活特別豐富多彩,每當夜幕降臨,各個廣場可謂老少同樂,既健身又精神享受。

城裡老人還有一些老年大學,書法愛好,垂釣休閒,甚至去旅遊。

農村老人老了只有願望:不得病,不拖累孩子,好好歇歇!

總之,城裡老人比農村老人幸福,不寫了!關注宗元!


宗元

幸福在哪裡?這是個總在討論的問題,其實幸福就在自己的心裡。樂天知命,滿足於現狀,知足長樂,能客觀地,正確地對待自己面臨的一切,積極地看待一些事情,就有幸福感。反之,總是不滿足,總要和人攀比,總是不顧客觀實際想一些脫離現實的事,得不到就怨天尤人,看見別人比自己強就妒火中燒的人。怎麼會感覺幸福?所以,幸福不是地域,年齡,金錢所決定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心態決定的。

既然如此,無論是城裡還是農村,都有自己感覺幸福的老人和不幸福的老人。有的農村老人在近幾十年早已腰纏萬貫,很有錢,在城裡買了幾套房,孩子事業有成,父慈子孝,自己心態又好,你說人家不幸福?有的農村老人雖然老了,自己不能勞動了,但子女們都很孝順,吃穿不愁,樂天知命,感覺自己雖不是太富裕,但子女通情達理,一家和和美美,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你說人家不幸福?

城裡的老人也是,心態決定一切。有的城裡老人年輕時夫妻雙職工,很讓人羨慕。但上個世紀後半頁夫妻雙雙下崗,撫兒育女,歷盡艱辛,好不容易熬到子女成人,自己也年過60,拿到了養老金。(要知道,拿到養老金也不容易,就是在失業期間也是要交養老保險的。)苦盡甜來,這時享享清閒也是應該的。有的人子女,房子各方面都很好的話,心裡會稍好些。有的人各方面不順,也就得調整心態了。

一次我們中學同學聚會,城裡的同學大都平平,靠工資買一套房的都是很不錯的。反而是農村的同學大多在城裡買了房,農忙時回農村,農閒時住城市,過著候鳥式生活,讓大家很羨慕。大多數農村同學城裡有房,錢多的,有產業的也多是農村同學。風水輪流轉,這讓幾十年前的城裡同學很感嘆。幸福不幸福,從臉上漾溢的表情就能看出。所以說不要單從地域上來談論幸福不幸福,如果還低看農村,那就錯了。


天太2

這是一個關於養老的問題。如果非要做比較的話,兒女孝順的最幸福。子女孝順、70歲以前,身體好農村養老幸福。

此圖是我在武漢一福利院看望老人的照片。這個福利院年齡最大的96,年輕點的也七十多了,福利院的老人有很多並不是無兒女,與他們談心都會掉眼淚。幸不幸福可想而知,但在福利院他們不會感覺孤獨。起碼有說話的人。

這是農村的留守老人,快八十了,子女都外出務工
,他們還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老伴還在,思想上他們是幸福的。

養老農村與城市對比:


農村:為什麼說70歲以前,身體好,在農村幸福呢?種點菜養點豬,種點水果、堅果,自己不捨得吃留給子女與孫子,這種幸福你理解嗎?有人可能會說有錢哪裡買不到。我還告訴你這樣的幸福還真不是有錢就能買的到的。

城市:醫療條件方便,購物方便,想吃什麼可以立馬去買,精神上打打麻將,跳跳舞什麼的。


五峰職業農民

這個不能一概而論吧,哪裡都有幸福,總體而言,個人覺得農村老人更幸福,原因如下:

一、自由

在農村,身體力行,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餵雞就餵雞,想上山放牛就上山放牛;城市則不同,到處是陌生人,想出去走走小的不放心,不讓去,擔心車多騙子多,就算去也是樓下小區或公園;

二、不孤單

在農村,從小生活在這方水土,走到哪都是熟悉的人,幾個老人一起嘮嘮家常,今天這個老人明天那個後生,有伴!多數是發小,從孩童聊到終老;而城市,部分人進城不久,就算常住,生活圈子小,有的鄰居都不識,親戚朋友離得遠一點的,沒多少熟人,就算認識的人也就是打個招呼而已,交心難,更不用說談人生;

三、健康

在農村,生活了一輩子,吃的都是自家東西,乾淨放心,空氣良好,適宜養生養老;在城市,只有喧囂、霧霾、充滿汽油味的空氣,老人對環境需求是靜,這一點遠遠比不上農村。

綜上,拋開社會條件而言,對於老年人,還是農村幸福!


地印小子

農村老人幸福還是城裡老人幸福?從硬件上說,無疑是城裡老人更幸福,他們有退休工資,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經濟上寬餘,自啊必說,平時的文化娛樂環境,養老生活環境,醫療保障環境都比農村要強上百倍,又不用幹活,不用為生計操勞。一切都比農村強得多。可是要說幸福,卻也不是那麼確定的。因為幸福的內涵不只是金錢和物質條件,還有很多無形的東西在內。其實幸福只是一種感覺,是一種滿足感。人的滿足只是一種心理因素,是因為心裡的慾望達到了才感到滿足。而人的慾望往往是在對比中產生出來的。這種對比也大都是在跟自己周圍的捱得著的人之間進行的。如果城市人周圍都是農村人,或許他們會感到特別滿足,然而現實是他們周圍都是城裡人,誰都不比自己差,甚至比自己強的人多得是。所以這種滿足也就會打了折扣。甚至會覺得不如他人,因此而感到不滿足,不幸福。在農村,經濟條件一定是不如城市的。國家給的百兒八十的養老補添不用說也住不了養老院。那就只有靠兒女們養老,可兒女們的日子也緊張。好在大家都拮据慣了,倒也不會覺得苦難,而且一家老少在一起,心有所依,情有所繫,既不感到空虛,也不感到孤獨,倒也其樂融融。所以農村人養老,除了經濟上這個硬傷之外,別的也不比誰差。


夢113300796

農村老人相對來說社會保障沒有城裡完善,我們村裡的超過六十的都有些補貼,超過八十的又有另外的補貼,但金額很少,一年也就幾百或一千左右,當然現在農村都有醫療保障了,生活主要靠自給自足,更多的保障還是靠子女後代,相對物質的清貧,農村的老人有他豐富的“業餘”生活,田間地頭種種菜,鄉間小道放放牛羊,左鄰右舍飯後茶前聊聊天說說八卦,一天的時間都不夠用,老年痴呆的概率比城裡要低很多,他們很知足很怡然。




城裡的老人相對物質上的富裕,精神上一般都比較空虛,我們小區的老人們大部分是窩在家裡看電視,除了一日三餐買菜做飯,少部分開朗活潑的去樓下三五聊下天,。兒女們都不在一處住,同院子的孫子都不一定能一週見一次。如果有生病住院了,都是請護工照看,子女不是不孝順,都要上班,二者兄弟姐妹不多也無暇天天守在身邊。

我更羨慕農村,現代農村的生活,我想等我退休後,如果可以也想住在有山有水的地方,種花種菜,養狗養雞,左鄰右舍,互拉家常!


Lyy280244736涵涵媽

如果說到含飴弄孫,我想城裡鄉下差不多,爺爺奶奶們不管在城裡還是在農村,都一樣的辛苦,他們都一樣是養大了兒子還要再看孫子。

城裡條件好一些,農村空氣清新一點,城裡掙錢容易些,農村糧食蔬菜可以自己種。所以我覺得城裡農村,利弊各半,幸福不幸福,是每個人的感受,別人無從評價。


小十六123

我從農村長大,到大城市讀書,工作,然後又回到農村。見慣了城市老人在廣場上跳舞的悠然自得,也見過了農村老人榕樹下,談笑風生,孫子繞膝玩耍。說不上,是城市的老人更幸福,還是農村的老人更加幸福。我只能說,有幸福感的人,不管在農村,還是在城市,都會有一個幸福的晚年。

迴歸問題,我們從物質生活,精神生活,和對幸福感的認可程度,或者別的方方面面來談這個問題吧。

1:從物質方面看,城市老人,大部分都有退休金。我只能說大部分老人了,因為城市裡也有農村戶口,也有一些城鎮戶口的老人是沒有養老金的。那些有養老金的老人,少的有一兩千,多的有5到6千,再多的,甚至過萬。

而農村老人,因為農民這個職業是沒有退休金的。有些地方會有老人補貼。這是補貼,而不是養老金。大約100多。有個兩三百,都是頂天了。再加上如果買了農村養老保險的,會有個一兩百。加起來有500塊每月已經是美滋滋樂開花了。

從人的幸福指數是建立在物質基礎上,這點來看。無疑是城市老人的幸福指數比農村老人高。

2:從精神生活層面看。城市基礎設施完善,各種老年人娛樂中心,各種廣場舞,各種文化交流的聚會,而且有時間了,有錢了,還會出去旅遊一番。而農村老人,在精神生活層面就少很多了。空閒時,就是在榕樹下打牌,聊天,逗孫子。忙時,去地上忙活去了。

由於城市老人和農村老人的生活環境不同,對精神層面的追求也不同。所以,很難說,到底是跳廣場舞的城市老人更幸福點,還是在榕樹下談天說地,逗弄孫子的農村老人更幸福。

3:對幸福感的認可程度不同,對幸福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城市老人,和農村老人,由於各自生活,成長的環境不同,造就了不同的對幸福的感受能力。比如,一頓好吃的晚宴。因為城市老人有錢,經常吃,所以他們不會覺得這是一種幸福。而農村老人卻不同,他們平時很少吃到,突然吃上一頓,就會幸福感爆棚。

4:其他的,如生存環境方面,城市裡空氣和水源都比不上農村,可能這方面農村老人會幸福點。而農村醫療,交通,基礎設施等落後於城市。可能城市老人幸福點。而且,農村老人,還要面對一個留守的問題。

所以,不同人群,對幸福感的認可程度是不同的。外人很難界定兩種不同群體的老人,誰比誰更幸福。

當然了,總體來說,由於物質,由於生存環境,還是城市老人大體上比農村老人幸福點。


村哥小凡

應該說都幸福,人老了心態放平靜,不要去看人家的日子,不要去攀比別人的日子,更不要去追求奢侈。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農村人最接近大自然,有青山綠水,有清新的空氣,有綠葉素菜吃,有自己散養的家禽吃,有一幢樓房住,農村人應該感受到自己這些擁有的,是城裡人最羨慕的田園風光生活。我們農村人不要去羨慕城裡人高樓大廈,城裡人的生活你會過不慣的。不要看到城裡人閒的跳舞、打太極拳、遛狗,場面很熱鬧,這種方式你也可以一樣的過,只不過你對城市有新鮮的好感,才覺得農村不好。農村總以為城裡人不要幹活,殊不知城裡人有的活絕對比農村人辛苦,只是你沒看到而已。至於養老金的多少這是有差距的,但是城裡的消費高也是事實。總之,幸福不是靠物質條件,而是靠心裡的自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