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最大露天鐵礦坑:從醜陋的地球傷疤到未來生態公園,離不開浙大人的努力

華東最大露天鐵礦坑:從醜陋的地球傷疤到未來生態公園,離不開浙大人的努力

說到魔術,你可能想到的是這樣的

華東最大露天鐵礦坑:從醜陋的地球傷疤到未來生態公園,離不開浙大人的努力

或者這樣的

華東最大露天鐵礦坑:從醜陋的地球傷疤到未來生態公園,離不開浙大人的努力

華東最大露天鐵礦坑:從醜陋的地球傷疤到未來生態公園,離不開浙大人的努力

這個魔術的表演現場位於華東地區最大的露天鐵礦山。凹(wā)山採場,面積覆蓋10000m2高陡裸露岩石邊坡,變的是一整片真實的花草樹木。從表演開始到今天,一共持續了3年半時間,並且還將繼續下去

華東最大露天鐵礦坑:從醜陋的地球傷疤到未來生態公園,離不開浙大人的努力

這份令人驚喜的禮物不僅讓凹山採場這片光禿禿的礦區煥發生機,還能幫助改善整個長江下游流域的生態環境,讓安徽馬鞍山市受益!連央視都忍不住要來直播這個“魔術”,又在新聞聯播中播出。

華東最大露天鐵礦坑:從醜陋的地球傷疤到未來生態公園,離不開浙大人的努力

華東最大露天鐵礦坑:從醜陋的地球傷疤到未來生態公園,離不開浙大人的努力

從裸露礦山到綠水青山再到金山銀山,究竟是哪位“魔術師”那麼厲害?這個“魔術”又是怎麼變的?不妨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大型“表演”現場!

*注:此礦山屬有主的持證開採礦山,不屬“廢棄礦山”,業主有閉坑恢復義務。行業內廢棄礦山有特定涵義。

華東最大露天鐵礦坑:從醜陋的地球傷疤到未來生態公園,離不開浙大人的努力

曾經的功勳採場,如今的“致命”傷疤

凹山採場坐落於安徽省馬鞍山市東南面,與長江直線距離僅15公里,與馬鞍山市區直線距離僅4公里。

華東最大露天鐵礦坑:從醜陋的地球傷疤到未來生態公園,離不開浙大人的努力

凹山採場與長江、馬鞍山市地理位置示意圖

100年前,凹山採場開始開採鐵礦。抗日戰爭期間,被日軍侵佔並遭遇掠奪性開採。1955年後,凹山採場恢復生產。63年來,共產出2億噸鐵礦石,它因此也被稱為“馬鋼糧倉”“功勳採場”。

華東最大露天鐵礦坑:從醜陋的地球傷疤到未來生態公園,離不開浙大人的努力

100年後的今天,凹山採場逐漸被挖光光,留下了

一個坑!

一個大坑!

一個非常大的坑!

華東最大露天鐵礦坑:從醜陋的地球傷疤到未來生態公園,離不開浙大人的努力

如果從衛星圖上看,它儼然已經成為了地球的一道傷疤

華東最大露天鐵礦坑:從醜陋的地球傷疤到未來生態公園,離不開浙大人的努力

由於富含鐵、硫等元素,如果不及時修復這道“傷疤”,不僅動植物無法在這種酸性的環境中存活,久而久之,更會出現山體滑坡、水土流失等自然災害,礦坑廢水還會滲入地下水,通過地表水汙染長江……

華東最大露天鐵礦坑:從醜陋的地球傷疤到未來生態公園,離不開浙大人的努力

最讓人頭疼的是,傳統鐵礦山大型高陡岩石邊坡復綠,往往“一年綠、二年黃、三年死光光”。想想真的是——挖坑一時爽,閉坑悔斷腸!好在100年以後的今天,

浙大礦山生態修復“魔術師”浙江大學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副教授徐禮根,迎難而上,帶著隊伍與技術,用“純天然”的方法,治癒“功勳採場”的歷史遺留傷痛!

華東最大露天鐵礦坑:從醜陋的地球傷疤到未來生態公園,離不開浙大人的努力

創新技術,生態治理初見成效

儘管已經擁有18年,專門從事邊坡植被重建和生態修復研究與工程實踐的經驗,當來到凹山採場的時候,徐禮根還是被眼前的“大坑”嚇了一跳!第一,鐵礦坑呈不規則的圓形

直徑最長處約1100米、最深處達254米,修復體量大

華東最大露天鐵礦坑:從醜陋的地球傷疤到未來生態公園,離不開浙大人的努力

圖片下方黃色區為復綠治理前1萬平方米岩土裸露邊坡原貌

第二,裸露的岩層與地面呈近乎90度的垂直,上面沒有一點點土壤,且岩土表層酸性pH4.5,在這個上面植被再造很困難

華東最大露天鐵礦坑:從醜陋的地球傷疤到未來生態公園,離不開浙大人的努力

第三,當地5年內要讓生態修復初見成效,土不見天,巖不露角,工程進度緊張……

好在,浙大人從不畏懼艱難困苦,祖國哪裡有需要,我們就去哪裡!

依託浙江大學主持的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大型有色金屬基地生態系統恢復技術與示範”的科技成果,根據凹山採場邊坡的特殊立地條件,徐禮根決定

以現代噴播技術為主要手段,實施生態修復和景觀再造

華東最大露天鐵礦坑:從醜陋的地球傷疤到未來生態公園,離不開浙大人的努力

噴播技術,即利用空氣壓縮動力裝置,將預先配置並攪拌均勻的植物生長基質材料、綠化種子,按設計要求噴射到掛網後的坡面上,實現快速強制綠化的一種邊坡綠化新技術。

華東最大露天鐵礦坑:從醜陋的地球傷疤到未來生態公園,離不開浙大人的努力

噴播技術原理示意圖

根據修復區域坡度陡、酸性強等特點,徐禮根搭配了高羊茅、紫花苜蓿、波斯菊等花草,傘房決明、紫穗槐、刺槐、鹽膚木等喬灌木,先鋒物種和後繼物種,鄉土植物和外來植物,落葉物種與常綠物種的“組合混搭”,發揮各兵種的協同效應。

華東最大露天鐵礦坑:從醜陋的地球傷疤到未來生態公園,離不開浙大人的努力

徐禮根說:就像老中醫抓藥,也像大將軍排兵佈陣,必須考慮到自然系統的自我修復能力,結合不同植物生長的週期,搭配不同種子。

華東最大露天鐵礦坑:從醜陋的地球傷疤到未來生態公園,離不開浙大人的努力

在現場,工人將土壤、肥料、有機質、保水材料、植物種子、粘合固化劑等混合乾料,加水攪拌後均勻噴播在已掛網的陡峭巖壁上,並多次來回噴附,直到形成12-15釐米厚的“能長植物”的基質層。

華東最大露天鐵礦坑:從醜陋的地球傷疤到未來生態公園,離不開浙大人的努力

這層薄薄的基質土壤,將改善植物生長的惡劣的環境,成為植物生長的搖籃。植物根系密佈鐵絲網、基質層和岩石縫隙,還能有效防止邊坡因雨水沖刷導致滑坡,並將有害物質固定在岩土層中,防止和減輕坡面礦石渣土汙染物下洩,起到淨化水質的作用。

華東最大露天鐵礦坑:從醜陋的地球傷疤到未來生態公園,離不開浙大人的努力

直播期間,有四隻大白鵝“誤入”鏡頭

變裸露礦山為綠水青山,希望更多人加入綠色生態修復事業

徐禮根說:“我們的創新性技術起到了維護邊坡穩定、保持水土、植被恢復、景觀再造、生態修復等一舉多得的效果,可以在我國金屬礦山‘綠色礦山建設’的‘邊開採、邊復綠’和‘閉坑礦區生態化’中進行推廣應用。”

還群山蒼翠,還綠水潺潺,這不僅是徐禮根的價值選擇,也是新時代的號召!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關鍵是要處理好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關係。這不僅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而且是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原則。

為了讓裸露山體轉變成綠水青山,再轉變成金山銀山,徐禮根連續10年來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會在工程現場奔波。湖州仁皇山、臺金高速公路、舟山西堠門大橋、湖南省楠木峽鎢礦、安徽省凹山採場……哪裡有斜坡,那裡就有他。每次出差,徐禮根都會隨身攜帶電腦和相機,這裡面保存著18年來,他治理過的每一處邊坡的變化。

華東最大露天鐵礦坑:從醜陋的地球傷疤到未來生態公園,離不開浙大人的努力

凹山採場治理前、治理3-4個月、治理3年後的景觀實拍圖

華東最大露天鐵礦坑:從醜陋的地球傷疤到未來生態公園,離不開浙大人的努力

“兩山理論”發源地湖州市政府旁的仁皇山治理前原貌

華東最大露天鐵礦坑:從醜陋的地球傷疤到未來生態公園,離不開浙大人的努力

15年前徐禮根接受中央電視臺《2003礦山資源環境記憶》欄目組採訪,示削坡後正在噴播復綠的現場

華東最大露天鐵礦坑:從醜陋的地球傷疤到未來生態公園,離不開浙大人的努力

華東最大露天鐵礦坑:從醜陋的地球傷疤到未來生態公園,離不開浙大人的努力

華東最大露天鐵礦坑:從醜陋的地球傷疤到未來生態公園,離不開浙大人的努力

湖州仁皇山治理7年後(攝於2010年)

截至目前,由徐禮根設計或指導過治理修復的各類邊坡,累計超過100個,治理面積達200萬平方米以上!他在“治山治水”上取得了豐碩成果,為“兩山理論”提供了技術上的支撐。

唯一困擾他的是,當下從事礦山生態修復的專家少之又少,後備力量略顯不足,為此他經常出席各種學術研討會交流會,傳播治山治水經驗,並於2016年開始在浙大開設了全國高校中首開的《生態修復工程》課程,培養後繼人才。

徐禮根表示:仁者治山,智者治水。他將把綠水青山的夢想,一直堅持下去!

華東最大露天鐵礦坑:從醜陋的地球傷疤到未來生態公園,離不開浙大人的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