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可能你連客戶的備胎都不是……

剛做銷售沒多久的小王一臉惶恐地走進了我的辦公室,看著愁眉苦臉的小王,我急忙問到:“是不是那個項目出岔子了?”

“岔子倒沒出,不過客戶下週三開董事會做最終決策,我心裡沒底,想和你討論一下。”

我心裡咯噔一下,一個大項目到現在這個階段:如果你覺得是你的,未必是你的;但如果你覺得不是你的,一定不是你的。

“最近客戶中有沒有人突然給你提出你解決不了的問題?”我連忙問到。

“你怎麼知道?”小王很驚訝,“最近他們技術中心的一個副主任,提出來想用Oracle的數據庫,你知道我們的產品只支持微軟的數據庫。不過我已經解釋過了,他也沒再提出其他的異議。”

我知道有麻煩了,客戶這時提出這樣的問題,往往並不是要一個解釋,而是要找一個剔除你的理由。“客戶反覆和你確認過價格嗎?”我緊接著問到。

“沒有,我報完價後,只和我確認過一次,問問我們還能不能降。我說可以。客戶就沒再糾纏。”小王似乎不明白我為什麼這樣問。

這個信號更危險,這說明客戶根本沒把你的價格當回事,因為他們壓根就沒打算選你。

“你多長時間沒見他們高層了?”

“他們高層都很忙,兩個月前見過他們一位副總,副總讓我多和他們的信息部門溝通,之後就再也沒有見過。報價的時候,我試圖和那個副總聯繫一下,但是他太忙了,實在沒時間見我。”

“客戶中有沒有人明確地表達過一定選你?”我追問到。

“沒有吧,他們只是說,我們很不錯,他們會重點考慮。”小王答道。

“從現在情況來看,你肯定沒戲了!他們只是把你當成參考,而不是一個備選供應商,你唯一的作用就是來證明你的競爭對手做得多麼好。”我嘆了口氣。

“那太氣人了!原來我連個備胎都不是..."小王憤憤不平。

在競爭激烈的大項目銷售中,一個很大的難點,就是如何判斷自己在客戶心目中是第幾位候選人。

大部分情況下,銷售人員總是搞不清自己是老幾。原因也很簡單:人都會選擇性地傾聽,面對客戶時,總是能記住對自己有利的地方,而忽略那些潛在的風險。

小心!可能你連客戶的備胎都不是……

偏聽不但容易使我們過分樂觀,輕視對手。更重要的是,它會誤導我們制定競爭策略,用希望去代替策略。

客戶讓幹啥就幹啥,認為事情只要按照客戶的吩咐,順其自然地發展下去,訂單自然就會是自己的。而這往往會造成致命的結果。

那要如何才能準確判斷自己是客戶的選中的供應商,還是隻是一個備胎,甚至連備胎都不是,只是個陪太子讀書的呢?

可以問自己三個問題,客觀回答,然後再進行對照。

1.有沒有突然的異議?

這裡的異議,是指在項目後期突然出現的、你的產品解決不了的問題,或者乾脆就是對價格的不滿。

客戶如果想排除一個供應商,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通過價格或者產品。

他們通常會說:“感謝你們參與,你們做得不錯,但我們選擇了另外一個供應商。如果你能夠價格更低或者某些功能滿足的話,結果可能會不同。我們將在任何未來的需求中考慮你們。”

如果真的相信了這種託詞,下次失敗的肯定還是你。所以當突然的異議出現時,你一定要小心了,那十有八九是客戶準備幹掉你了。

2.是不是反覆與你討論價格?

客戶通常在兩個階段關心價格:一個是初始階段,這時候主要判斷要不要讓你進來,如果你價格很離譜,客戶就不會再勞神陪你玩了。

第二個當然是最後階段了,如果客戶認為你是第一候選,詢價的方式會和第一次有很大區別。他們會把另外兩個問題綁在一起和你討論價格:精確的需求和可能的風險。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為這時的客戶已經對自己需求和你的產品都比較清楚了,很容易確定那些東西要,那些東西不要。

另一方面,客戶已經開始做實施的心理準備了,他們當然想價格低一些,但是又擔心價格低會帶來更多的實施風險。

所以,他們會傾向於不帶來額外風險的前提下,和你談價格。

3.老大是否出面了?

這裡的“老大”泛指客戶高層,並不一定就是老闆。

和價格一樣,客戶的老大也通常會在第一和最後一個階段出現。首次出現是表明這個項目的重要性,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如果在最後這個階段出現,一般只會接見最有希望的供應商(領導都忙,往往沒有時間一家家地談)。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有些事只有他能做決策,想不出來也不行了。

所以,如果你能在這個階段能夠見到高層,說明希望很大了,否則就岌岌可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