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記》的誕生地南陽鄧州花洲書院——伏牛山書院系列之三

鄧州古城東南隅,坐落著一所歷史悠久,聞名遐邇的千年學府--花洲書院。它始建於宋代慶曆年間,北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教育家、思想家范仲淹任鄧州知州期間創建了書院內講學堂——春風堂、藏書樓、齋舍,並在書院東側創建百花洲,重修覽秀亭,構築春風閣,花洲書院因百花洲而得名。

《岳陽樓記》的誕生地南陽鄧州花洲書院——伏牛山書院系列之三范仲淹原系江蘇吳縣人,慶曆四年(1044年),由於其主持的“慶曆新政”失敗,悲憤之餘,乃上書皇帝,自請守鄧;次年,以給事中、資政殿學士身份來到鄧州任上。 公元1045年,范仲淹為學風不興而憂心忡忡,感到百花洲一帶環境幽靜,景色宜人,是理想的治學場所,於是在百忙中謀劃,創辦花洲書院,公餘到書院講學。一時鄧州文運大振。


《岳陽樓記》的誕生地南陽鄧州花洲書院——伏牛山書院系列之三書院內亭臺樓榭錯落有致,山湖洲林相映成趣,其建築皆為江南園林風格。書院外的城牆上,古柏森然,春風閣、文昌閣掩映其間;書院正門前,一橋橫跨城河兩岸,橋上長虹臥波,橋下流水潺潺,這座千年書院一派雅緻景色。

《岳陽樓記》的誕生地南陽鄧州花洲書院——伏牛山書院系列之三​百花洲始建年代不可考,為古鄧州著名的風景名勝區,後由范仲淹進行修建,重建的百花洲為清代蘇州園林風格。北宋紹聖二年(1095年),范仲淹的四子範純粹任鄧州知州,整修了花洲書院。從南宋到明朝,花洲書院屢圮屢修,曾為鄧州州學。《岳陽樓記》的誕生地南陽鄧州花洲書院——伏牛山書院系列之三​除范仲淹的兒子範純仁之外,還有官至崇文院校書的張載,曾任鄧州知州的韓維,均“從師範仲淹學於花洲書院”。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著名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任葉縣尉。曾到花洲書院瞻仰範公遺蹟,作詩云:“範公種竹水邊亭,漂泊來遊一客星。神理不應從此盡,百年草樹至今青。”

《岳陽樓記》的誕生地南陽鄧州花洲書院——伏牛山書院系列之三

范仲淹膾炙人口、中外傳頌的《岳陽樓記》就是在花洲書院誕生的。說起這篇文章,還有一段故事。當初與范仲淹一同貶官的,還有其摯友騰子京。騰子京貶官岳陽後,重修了江南名樓———岳陽樓。新樓落成,騰子京遂派特使,千里迢迢寄信仲淹,懇請其為岳陽樓作記。

《岳陽樓記》的誕生地南陽鄧州花洲書院——伏牛山書院系列之三​范仲淹接信後,也不推辭,開始對照岳陽樓文圖,反覆揣摩,釀醞文稿。 慶曆六年(1046年)的九月十五這天,范仲淹端坐於花洲書院的春風堂,憑著手上僅有的《洞庭秋晚圖》,揮筆寫下《岳陽樓記》。

《岳陽樓記》的誕生地南陽鄧州花洲書院——伏牛山書院系列之三花洲書院也因了范仲淹,因了《岳陽樓記》,從此成為天下文人雅士憑弔景仰的一處文化聖地。自范仲淹以來,花洲書院屢遭戰火焚燬,又歷經修葺,同時又因其風景優美,故而名列鄧州八景之首,曰“花洲霖雨”。

《岳陽樓記》的誕生地南陽鄧州花洲書院——伏牛山書院系列之三書院內春風堂為古代學子讀書上課之地,現為清代建築。萬卷閣為書院藏書與刻書之地。范文正公祠是北宋年間范仲淹離任鄧州之後鄧州人民為紀念范仲淹所建,也為清代建築。房門上方懸掛二十八代孫範敬宜親筆所題“范文正公祠”匾額。

《岳陽樓記》的誕生地南陽鄧州花洲書院——伏牛山書院系列之三名人館是為紀念古今鄧州籍歷史名人所建,建築面積480.7平方米,為仿清代建築。前院正房和廂房為《姚雪垠文學館》,館內陳列有姚雪垠辦公用具,著作手跡及生平著作,中院和後院正房及廂房設醫聖張仲景,歷史名將張巡、鐵鉉等歷史名人紀念館。

《岳陽樓記》的誕生地南陽鄧州花洲書院——伏牛山書院系列之三範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遂成為天下之千古絕唱,花洲書院也隨之名揚海內外。“一代師承百世馨”。當年範公興學重教,培育英才之舉,如日月經天,江河行地,功垂千秋!

《岳陽樓記》的誕生地南陽鄧州花洲書院——伏牛山書院系列之三​​明嘉靖、萬曆年間,知州張仙、夏忠等相繼對書院進行整修。到了清朝,歷任知州更加重視整修花洲書院,辦學規模越來越大。2002到2005年,鄧州市委、市政府多方籌措資金1400餘萬元,歷時三年,對花洲書院進行全面修復,創歷史規模之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