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我不是衚衕里長大的,但我喜歡和熟悉衚衕。從一面旗、兩棵蔥甚至痰盂都能讓我感受到那久違的親切……,這一切感受全部來自年少時衚衕里居住的二姨家。
上世紀50年代北京板章衚衕小學教師
從26日開始,隨著十一國慶日臨近,北京的衚衕街巷裡五星紅旗飄滿街巷,充滿了節日氣氛。
未經開封衚衕串子許可不得轉載
東北黑龍江小縣城,計劃經濟時代的公房依然還在,小衚衕各個單位公產房的標記特別鮮明,這個是水運衚衕
西絨線衚衕裡南北向有一條油坊衚衕,油坊衚衕把口兒有一家副食店,因為門窗塗的是黃顏色,所以附近的居民都管它叫黃門兒。
磚塔衚衕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是至今能找到有關文獻記載,並沿用至今的衚衕,被百姓們稱為“北京第一條衚衕”。
衚衕人來人往走過這條衚衕最多不超過5分鐘多花兩分鐘細細瀏覽衚衕兩側的建築會發現保留下來的門牌號也不多衚衕北側尚存有1號、3號、5號南側則保留了10號、12號、16號不熟悉的外人粗粗看過去大概也只對3號的朱啟鈐故宅和16號建國門街道辦事處的辦公樓有一個粗淺印象罷了而那些看不到的號碼
逛衚衕做風箏
門框衚衕北起廊房頭條,南到大柵欄街。行人自南北兩側看,過街樓下面很像個“門框”,所以該衚衕得名“門框衚衕”。
歷史上北京的衚衕眾多,民間有“著名的衚衕三千六,沒名的衚衕賽牛毛”的說法。由於古時城建就有嚴格規劃,所以衚衕大都比較直,名稱五花八門,有的以人物命名。
據小北所知也就是這家地處乾麵衚衕35號的律姥姥京味麵館舊時候,爛肉面就相當於今天流行的牛肉麵它是“二葷鋪”、飯攤兒和茶館裡常見的小吃有人稱它是老北京大茶館裡的代表美食由於它方便實惠,味美頂餓又老少咸宜一度火爆京城,直到解放後才漸漸消失不見如今,京城爛肉面做的出名的館子就是這家律姥
最近莓莓收到安縵內部的員工爆料說:“東京安縵即將要漲價啦!”因為這家常年的入住率高居75%不下,加上這近來赴日的旅客又逐年增加,可謂有種供不應求的趨勢。
位於北京鼓樓和地安門之間的帽兒衚衕,是北京城十大衚衕之一,它有有著近百年的歷史。 帽兒衚衕是個有故事的老胡同,其中的9號和11號院叫可園,是北京最有代表性的私家園林;35號和37號是末代皇后婉容的故居;45號院在歷史上被稱作“北衙門”。 現在帽兒衚衕裡還住著很多老北京的居民,是很有老北京生活味道的地
東三里河的衚衕經過修整,成為了供遊客參觀的景點。在這裡多多少少能體會一下衚衕的感覺,比起現在的老胡同乾淨整齊了,但是還是缺少了老胡同的韻味。
自上次搬家到現在,已經有18年了,兒時所住過的衚衕,總是顯得那樣熱鬧,無論是孩子的打鬧聲,還是小販的叫賣聲,亦或是鄰里間的爭吵聲,總能給人帶來一種親切感。不過在搬到樓房後,這種親切感也依然存在,只是相比衚衕而言,顯得有些懶得動彈了。
我想和你見面,地點你選,森林沙漠,世界盡頭的星空,草原大海,清晨大霧的衚衕,別約在夢中
北京黑芝麻胡同東起南鑼鼓巷,西止南下窪子衚衕,南鄰沙井衚衕,北靠著前鼓樓苑衚衕,全長265米,寬5米,黑芝麻胡同明朝屬昭回靖恭坊,稱何紙馬衚衕,清朝屬鑲黃旗,宣統時稱黑芝麻胡同。
說起山東聊城獨有的文化,衚衕是第一首選,穿梭在琳琅滿目的衚衕裡讓我記憶深刻的當屬這個仁義衚衕了。仁義衚衕又稱“六尺衚衕”,位於聊城東昌府區東關街111號傅斯年陳列館東臨,長約60米,寬2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