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茶上線天貓卻不賣奶茶,攜「周邊」玩起了IP生意?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4月21日,喜茶天貓旗艦店終於上線了。出乎意料的是,喜茶的天貓旗艦店不賣奶茶——這裡是喜茶周邊的天下。

同樣是新式茶飲的明星企業,奈雪の茶旗艦店已於3月先一步登錄天貓,在旗艦店上架6款百元心意卡,以及多款奈雪茶葉禮盒,並在4月1日晚走進羅永浩抖音直播首秀,在老羅的帶動下賣出了9.18w張,807.84w銷售額的奈雪の茶X羅永浩定製100元禮品卡。

與奈雪の茶天貓店裡以茶葉產品和禮品卡為主有所不同,喜茶天貓旗艦店以聯名和周邊產品為主——包含「喜茶食驗室」、「靈感聯名」、「靈感周邊」三類產品;前段時間新推出的芝士夾心餅乾、喜茶牌希臘酸奶是主推產品;但在已上線的20種產品中,看起來有些”不務正業“的聯名款和周邊產品則佔據更大比例。

喜茶天貓旗艦店截圖

賣茶包、酸奶和水杯可以理解,可連手機殼和襪子都賣上了,喜茶這跨界是不是跑的有點遠?

事實上,對於喜茶來說,售賣周邊已是一個擁有三年曆史的“老”生意了。早在2017年,喜茶就推出了主要售賣喜茶品牌周邊產品的「喜茶靈感鋪」,光2018 年,喜茶就推出了 69 次、近百件周邊產品,種類涵蓋美妝、服飾、生活三大類。

2019年11月22日,「喜茶靈感鋪」更名為「喜茶百貨公司」,並推出了獨立的小程序;但相比2500多萬用「喜茶GO」小程序點奶茶喝的消費者,會單獨點開「喜茶百貨公司」的用戶實在是太少。

而如今「喜茶百貨公司」也已完全併入「喜茶Go」小程序底部菜單欄中央的「百貨」入口。

鈦媒體登錄「喜茶GO」微信小程序發現,其底部菜單欄已變成了五欄,「百貨」一欄位於正中間,顯得格外顯眼。喜茶消費者在點奶茶喝的同時,就可逛逛周邊產品,這樣的入口流量,和獨立小程序時候的「喜茶百貨公司」自然不是一個量級。

相比之前,喜茶似乎把這個「周邊」生意放到了更重要的地位。

事實上,光是疫情期間,喜茶就已推出多款聯名周邊產品,其中喜茶聯名盒馬工坊推出的青團產品,以及聯名“可愛多”推出了兩款喜茶口味雪糕、聯名好利來推出多肉葡萄口味的烘焙產品,都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好評。

3月23日,喜茶完成由高瓴資本和Coatue Management聯合領投的C輪融資,投後估值達160億元。相比1年前90億的估值,喜茶估值暴漲近8成。

疫情期間還能完成大額融資,這是喜茶繼續擴張的底氣。在這之後,喜茶更是動作頻頻。

4月3日,喜茶旗下子品牌「喜小茶飲料廠」在深圳華強北開了第一家直營店,主打鮮奶製造,奶茶價位在8-16元,面向3-5線下沉市場。

而在此之前,從2019年3月起,喜茶已推出多款咖啡飲品,「喜小咖」商標也正在註冊中。

喜茶近期推出的兩款咖啡

上線「喜小茶」是瞄準了下沉市場;頻頻推出咖啡新品是在品類擴張;上線天貓旗艦店是看上了線上流量;那品牌周邊的開發,是為了什麼?

事實上,因為原料的易得和工序及配方的易複製性,新式茶飲行業很難在產品的口感、味道上與其他品牌拉開很大差距。產品的創新與多樣化,能給消費者製造新鮮感,在消費者心目中持續加強品牌認知和美譽度;而通過與知名品牌的聯名產品,則能進一步擴充消費場景,增強消費體驗感。

與此同時,品牌周邊產品也可以作為品牌文化的承載物。而通過這些承載著品牌文化,又深入到用戶生活方方面面的周邊小物件,用戶與品牌產生了更深度的聯繫,有利於提高用戶的品牌認可度、忠誠度和粘性,持續吸引購買。

新式茶飲開發周邊產品,最早要從星巴克開始。自1997年11月推出首款限定紅色紙杯以來,星巴克做杯子已有21年曆史,而幾乎每次星巴克推出新品水杯,都能掀起一股搶購熱潮,人們對星巴克水杯的追捧,甚至一度超過了星巴克本身。去年刷爆朋友圈的「貓爪杯」,就是星巴克的周邊作品之一。

而內地新式茶飲賣周邊也已經不是新鮮事。瑞幸早已推出「瑞幸潮品」,從手辦到水杯到數碼產品,做起了電商生意;而奈雪也有專門的奈雪商城小程序,售賣蛋糕、聯名周邊、零食等產品。

左為瑞幸潮品,右為奈雪商城裡的部分商品

喜茶目前門店已超過420家。根據官方信息,今年1月,喜茶計劃開出800家門店,在現有門店的基礎上翻一番。

但顯然,喜茶早已不甘於只是賣奶茶,佈局線上線下新零售消費場景、多元化品類擴張、以及多維度IP周邊拓展,或將是喜茶未來的發力方向。(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 | 趙虹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