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士VS開拓者G2:西部決賽,已經變成了勇士的一次“實驗”

縱使勇士隊半場落後15分,我也從沒有懷疑過他們能否在主場拿下這場比賽。因為在我看來,這兩場比賽,

勇士隊完全就是在進行一次實驗——圍繞總決賽的實驗。而開拓者,則很不幸的成為了試驗品“小白鼠”。

庫裡的“登化”

一直以來,庫裡就以沒有哨子著稱,無論是突破上籃,還是外線三分,庫裡時常會受到對手的侵犯,但是得到的罰球卻少的可憐。本賽季庫裡場均只有4.2個罰球,而他職業生涯的場均罰球數則為4次,這在超級巨星中絕對算少的了。比賽中經常可以看到,庫裡在投籃被侵犯後,朝裁判大喊索要罰球,然而裁判卻無動於衷。難怪有人戲稱,庫裡沒有圓柱體。

庫裡很難獲得罰球

而實際上,近幾年來,勇士隊一直在勸說庫裡和湯普森,利用對手對於他們三分威脅的恐懼的弱點,多去嘗試一些投籃假動作,繼而通過製造身體接觸來獲取一些罰球機會。不過庫裡和湯普森一直都非常有自信,相信自己的每一次投籃,所以他們通常都不會刻意用假動作來製造罰球機會。

不過,今天庫裡似乎有了一絲變化。在今天庫裡的11個罰球裡面,居然有3次是因為對手三分犯規,送他上罰球線罰了9個球!而這其中,又有2次是庫裡通過假動作晃起對手,並製造身體接觸獲得的罰球。庫裡通過這樣一種方式,似乎是在試探,既然哈登能用這招博取到罰球,那麼我行不行呢?結果證明,庫裡也是可以的,只是可憐了坎特和特納,成為了庫裡造犯規的試驗品。

這樣一來,在庫裡本就豐富的武器庫中,又多了一個三分造犯規這一可選項。

庫裡今天有11次罰球

科爾的心思

西部決賽已經打了兩場,科爾居然在這兩場比賽中都使用了11人輪換的策略。在季後賽這樣高強度的比賽中,正常來說,球隊為了保持場上陣容的競爭力,都會縮減輪換。但科爾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似乎根本沒把比賽勝負放在心上,這是為何?

其一,是為了保證首發球員出場時間不要太長,避免出現像杜蘭特這樣因為過度勞累而受傷的情況。

本場比賽,除了湯普森肩上的任務較重(畢竟要輪流防守利拉德和麥卡勒姆)打了41分鐘,其他人的出場時間都在40分鐘以下:庫裡38分鐘,格林33分鐘,伊戈達拉31分鐘,對比起對陣火箭的系列賽,真可謂給“死亡五小”減負了。

科爾已經在為總決賽做準備了

其二,科爾這也是為了考察球隊替補陣容——究竟誰可以在總決賽中幫助主力去爭取10分鐘左右的休息時間。這並非不尊重開拓者,而是從球隊實力方面考慮,“撕裂之城”實在是難以與勇士抗衡,科爾著眼於後面的總決賽也實屬正常。

從最近幾場的表現來看,在杜蘭特不在的日子裡,盧尼很好地承擔了守護籃筐的重任,同時在進攻端也時常會有亮眼表現。今天盧尼再次給科爾帶來了驚喜,全場比賽,他6投全中,得到14分7板的不錯數據。盧尼加上利文斯頓,只要等到杜蘭特迴歸,勇士可用之人就達到了7個。而傑雷布科、貝爾、庫克、麥金尼、博古特等人,應該會去爭取剩下的1-2個總決賽輪換名額。

盧尼值得信賴

洛佩茲與坎特

既然著眼於總決賽,那麼開拓者剛好還有一點與雄鹿很相似,就是兩支球隊都有一個腳步移動緩慢的大中鋒——雄鹿有洛佩茲,開拓者有坎特。

假設總決賽遇到雄鹿,那麼勇士會採取怎麼樣的進攻策略呢?通過前兩場比賽,科爾似乎有了答案。

首場比賽,無論是誰和坎特對位,庫裡都會跟這個人打擋拆。坎特一直縮在內線不出來,這也給了庫裡多次空位出手的機會,面對如此大禮,庫裡怎麼能不笑納?於是全場比賽庫裡命中了9記三分。

坎特被勇士針對了

而第二場比賽,坎特轉變了防守思路,面對庫裡的擋拆時,他會及時到上線延誤。但是隻要他一拉到外線,庫裡必定會盡快出球,再加上勇士極快的轉移球的速度,各種空位和空切機會都出現了。全場比賽,勇士隊共有30次助攻。同時,庫裡和湯普森依舊會出手大量的三分球,只是他們更多的出手,會集中在打轉換進攻的時候,因為轉換進攻時,對手來不及包夾。

這也可以看作是科爾在總決賽有可能面對雄鹿時所做的一項實驗:打擋拆或者掩護時,如果大洛佩茲不出來,那麼水花兄弟直接投;洛佩茲拉出來,就通過轉移球製造空位,同時水花多利用轉換進攻投追身三分。這兩場的效果看似也還可以,庫裡場均36.5分7板7.5次助攻,而湯普森也有25分2板2.5次助攻的表現。

庫裡在西部決賽恢復了MVP水準

總之,勇士隊對陣開拓者隊的西部決賽,更像是為科爾提供了一個平臺,讓他有機會去做一些嘗試,以便在總決賽中應對假想敵雄鹿,而開拓者則不幸成為了科爾進行實驗的“小白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