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宅基地新規,這5種宅基地將無法繼承,事關農民利益,早了解

近些年,農村經濟發展越來越快,農村的價值也體現得淋漓盡致,比如說農村的惠農政策實施,這無疑對於很多農民朋友來說是一份生活保障,除了國家下發的糧食補貼,另外現在農民也可以享受和城裡居民一樣醫療報銷制度,這也大大提升了農民朋友的生活水平。當然除此之後,還有宅基地,宅基地作為農民在農村生活的基本保障用地,其價值也越來越高。


宅基地對於很多農民朋友來說除了可以建設住房,另外也是非常重要的財產之一,尤其在土地確權之後,宅基地的價值再次被提升。我們都知道以前農村的宅基地基本都是世代相傳的傳統,也就是說子女可以繼承父輩的宅基地,這是無可爭議的問題,而現如今這樣的問題卻出現了新的變化,尤其在“一戶一宅”開展之後,想繼承父輩的宅基地並非易事,為了監管農村宅基地使用規範,我國相繼出臺了很多新的規定,而根據相關土地規定,以下這5種宅基地將無法繼承,這也直接關乎到農民的切身利益,下面我們就一起了解下吧。


1、子女戶口不在本村的無法繼承父輩的宅基地

現在農村進城買房的人越來越多,有的是因為孩子要上學,也有的是因為結婚買房,更有的是子女因為求學或者就業,因此不少人就自己的戶口遷入到城市,而我們都知道農村戶口和城市戶口是有一定界限的,比如說農村戶口可以享受農村各項惠農政策,而戶口遷出之後,那麼自然就會失去相關福利,同樣,宅基地作為村集體財產,這些宅基地都是免費提供給村民使用的建設用地,而戶口遷出也就意味著不再是本村村集體經濟成員之一,就不能享有宅基地的使用權,那麼就不可以繼承父輩的宅基地。


2、不符合“一戶一宅”無法繼承

農村“一戶一宅”實施之後,也就意味著今後不再允許“一戶多宅”的現象出現,也就是說一個戶口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但是在以前的時候,有的子女雖然和父母分戶了,並且也擁有了自己的宅基地,而父母也有自己的宅基地,那麼父母去世之後,就不可以再繼承父輩的宅基地,因為這不符合“一戶一宅”的政策,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不可以繼承父母的宅基地,但可以繼承父母的房屋,根據地隨房走的原則,直到房屋倒塌之後,宅基地由村集體收回,在這期間子女是不可以對父母的宅基地進行翻建和新建。


3、五保戶的宅基地

所謂的五保戶實際大家都知道,就是那些無兒無女的老人,他們往往都是獨居在村裡,但不排除有親戚朋友,比如有的五保戶雖然沒有兒女,但還有侄子,不過我們注意的問題的,五保戶一般都是由國家供養,而以前很多五保戶在世的時候沒人照顧,一旦去世之後就出現所謂的親屬來繼承宅基地,而今後這樣的問題就不允許了,如果五保戶在世的時候自願退出宅基地用來養老,那麼宅基地將會被收回,所以其他親屬是無法繼承的。


4、宅基地被閒置超過兩年的無法繼承

現在農村閒置宅基地是比較常見的,有些宅基地被荒廢著,成為我們常看到的垃圾場或者被種上樹木,而我們都知道宅基地資源本身就比較緊張,有些宅基地申請之後並沒有用於建設住房,一直是閒置狀態,根據目前新的《土地管理法》規定,土地閒置超過兩年是要被收回,那麼這樣的宅基地自然也是無法繼承的。


5、宅基地超出規定的部分無法繼承

農村宅基地使用亂象比較多,所以在去年我國完成土地確權工作,而2020年也是土地確權收尾之年,農村有些人在使用宅基地的時候並沒有按照規定的法規建設住房,而是為了擴大自己的宅基地的面積,私自將住房建設在自己規定的之外的土地上,也就是公共村集體土地上,這樣本身就是不符合規定,而子女在繼承父輩宅基地的時候,對於超出的部分自然也是無法繼承的。

從上述來說,今後農村繼承宅基地越來越嚴格,當然有些人或許不理解,但從客觀的角度來看,這也是為了更好地維護農村宅基地使用規範,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六條來看,農村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的所有權是歸屬於農村集體組織,而不是歸屬於農民,農民朋友只能擁有宅基地的使用權和資格權。而一些戶口遷出之後還想再回來繼承父輩的宅基地,恐怕今後不允許了,所以大家在繼承宅基地的時候,一定要明確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