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到,無難句|2020最新黑科技,“3D閱讀法”令人上頭


新年第一天,宜學習。

2020如一輛超跑,看著挺遠,卻在瞬間用一記漂亮的甩尾漂移停在我們面前,讓我們有些猝不及防,卻又不由的心生期待。新的一年,新的開始,我們的《周到無難句》專欄在今天正式開始營業,小周駕到,再無難句,還等什麼,趕緊上車吧!


1


SAT難,難於上青天。許多同學讀閱讀文章讀到懷疑人生:為什麼裡面每個詞我都認識,但是句子就是看不懂?或是做語法題做到義憤填膺:這個選項明明讀起來“很順”,居然是錯誤的,簡直就是在侮辱我的智商!同學們,如果你們遇到了上述現象,並不是你們的眼睛或是智商出現了問題,僅僅是說明,你們的“語感”告急,已經不足以支撐對於句子的分析理解


語感是什麼?它是語言習得者在經年累月的語言輸入過程中自我形成的一種判斷句子正誤的感覺,本質就是自行總結的“山寨版”語法。正因為語感完全建立在語言輸入的基礎之上,每個個體的語感會出現很大差別。


對於每天浸潤在大量而真實的語言輸入環境中的native speaker來說,他們的語感可以說幾乎等同於語法,這也是我們在語言學理論中所說的“習得”過程;但是對於缺乏這樣環境的中國學生來說,沒有足量的語言輸入作為基礎,語感經常是殘缺的,甚至是錯誤的。既然已經失去了作為“習得者”的身份,就要有“學習者”的自覺。


對於我們來說,學習明確的語法規則,比依靠簡陋而模糊的語感更為有效


2


很多同學談語法色變,我只能說,這是屬於語法的千古奇冤。英文是一門語法嚴謹、邏輯嚴密的語言。換句話說,英文中99%的句子是遵循一套固定的模式寫就的。


這對於我們學習者來說,是一個天大的喜訊,意味著我們需要掌握的不是千千萬萬個句子,而是寥寥幾個句子的“公式”。甚至可以說,語法的學習是可以幫助我們語言“速成”的不二法門。同學們唯一需要的,就是多一點耐心,將這些公式一一記住,以及多一些意識,在解讀句子時要注意進行公式的套用。


3


而今天我們所要講的“3D閱讀法”,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讓一個句子化繁為簡、主次分明。其中的“主”,就是英文中最基礎的三大句子公式;而“次”就是英文中各種修飾、補充的結構。


公式一:主語+謂語


這是英語中最為簡短的句式,唯有一個動作發出者和一個核心動作,但是卻體現了我們的語言創生之初最為基本的功能:生存性交流。當我們的祖先生活在危機四伏的原始叢林之中時,“猛獸來了”“我們快走”可能就是他們之間最必要也最有效的交流了。簡而言之,一個人做了一件事,就是我們常見語言表達最核心的要素。

例句:

Hundreds of large, colorful new murals depicting elements of Mexican American life and history appeared during this period, some in designated cultural locations but many more in abandoned lots, on unused buildings, or on infrastructure such as highways and bridges.

分析:

主語的辨認,一般是從句首往後抓取核心的名詞。在這裡我們穿越數詞和形容詞的干擾,抓取到murals這個核心名詞。這時一定要注意,後面的depicting並不是謂語動詞,而是屬於非謂語的行列,

非謂語的最常見功能就是修飾,所以要一直向後閱讀鎖定appeared作為核心的動詞。appear為不及物動詞,後面沒有相應的對象(賓語)出現,因此句子主幹到這裡就戛然而止了,後面的部分其實都是修飾。這長長的一句,核心就是“壁畫出現”這樣一個簡單事件。


公式二:主語+謂語+賓語


這是英語表達中最常見的句子公式,出鏡率高達80%,即我們隨便翻開一本文學經典,看到最多的就是它的身影,因此對於它的識別也格外重要。這個公式比起剛才的公式多出了一個賓語,也就是多出了一個動作的對象,它背後所傳達的語言內涵就是一個人/物對另外一個人/物發出了一個動作

例句:

The researchers also suggest that

, not unlike people who got caught up in the excitement of the story when reading about it in the newspaper, the American public may have been willing to embrace the legend because of its appeal to the imagination.

分析:

句首的researchers沒有任何修飾干擾很好識別,就是句子的主語,而這裡的suggest就是其核心動作。這時我們要注意suggest表示“表明、認為”是一個及物動詞,後面可以加某人的觀點內容,因此在這裡從that開始的一個從句都是我們的賓語。當然,我們可以將一對逗號之間的插入語修飾跳過,找到最核心的事件。


另外,也要熟悉本句型的一個變體:被動句。A does B 就等於 B is done by A。在一些被動句中,動作的發出者被省略或者不明,因此就只有B is done的結構,其原形就是主+謂+賓句型中的後半截——謂語+賓語,也就是動賓結構。


公式三:主語+系動詞+表語


很多同學無法區分這個句型和我們上面所講到的主+謂+賓,其實他們在意義上是有很大差別的。前面一個句型是一方對另一方的動作,比如說“我吃飯”,那本來“我”和“飯”之間是沒有任何關聯的,只是一個“吃”的動作把它們連在了一起。但在本句型中,表語和主語是一體的,如“我是人”,“我”和“人”之間是有密切關聯的。


由此可見,表語之所以叫表語,就是因為它表示了主語的特徵、狀態和身份等,而主語和表語之間的動詞當然也需要用聯繫動詞了。最常見的系動詞就是be動詞。

例句:


The flashes of light that Carrington had witnessed were from a solar flare so powerful that it resulted in a coronal mass ejection (CME), a massive cloud of charged particles expelled by the Sun.

分析:

句首第一個名詞就是最核心的名詞,其後的of light介詞短語以及that從句均為修飾。were的出現,標誌著本句的核心動詞是一個聯繫動詞,其後所講的內容,是對主語的描述,在這裡from a solar flare是描述閃光的來源。而solar flare之後所有的內容,都是對這個詞的修飾,是可以弱化的內容。


以上介紹了英文中最高頻的三種句子公式,熟悉它們並且進行套用分析,就等於掌握了一把照妖鏡,讓那些牛鬼蛇神魑魅魍魎般的長難句現出“原型”。當然,除了句子的主幹部分之外,我們也需要熟悉常見修飾性結構的模樣,這樣才能夠正反論證,快速抓取最核心的事物和動作。

我們在今後的閱讀過程中,都要能夠訓練出一眼識別主幹的技能,就好像它們被自動添加了加粗加黑的特效浮現出來,而其餘的修飾則弱化、淡化在背景之中,僅僅是對於核心事件的添油加醋、補充說明。這就是所謂的“3D閱讀法”。多多使用“3D閱讀”,我們對句子的理解就不再平面化,而是脈絡清晰、主次分明,甚至會產生欲罷不能之感哦。

今天的專欄講解到此結束,下期預告:

周到,無難句|從句,讓我再愛你一次


歡迎讀者朋友們在留言區留下自己平時在閱讀或者做題中遇到的有困惑的長難句哦,小周老師會選取有代表性的句子回覆講解甚至在文章中專項講解哦!


更多老師專欄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