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大勳喜歡吃的三杯雞、鍋包肉,家裡也能做。請聽大師怎麼說


三杯雞原本是江西名菜,因傳到臺灣後經過了改良,所以很多人認為是臺灣菜。所謂的三杯,是指料酒一杯,香油一杯,醬油一杯。三杯雞採用料酒去腥、醬油提香,是比較家常又不失風味的原味菜。

原料:雞肉500克,用肉質滑嫩、骨軟、味香的三黃雞。米酒60ml、生抽40ml、老抽10ml、玉米油30ml、麻油20ml;大蒜8瓣、姜6片、幹辣椒4個、九層塔數片、冰糖6顆。

做法:1、雞肉切成大塊洗淨,大蒜去皮,生薑切片待用。

2、熱鍋,先放玉米油,油溫升至7成熱時放麻油,油溫升至6成熱時下大蒜、薑片、幹辣椒煸香。

3、下雞塊,翻炒至雞肉變色。下醬油翻炒,讓雞肉均勻上色。下米酒、冰糖,大火燒開,放味精,轉中小火蓋鍋蓋燜煮20分鐘。

4、待鍋內汁水收至9成時,轉大火,下九層塔翻炒1分鐘,出鍋即可

小竅門:1、酒可以用米酒也可以用啤酒或白酒。用啤酒或白酒的話,又是另一種味道。

2、三杯雞是一隻雞各一杯,雞半隻時記得減半,用白酒的話可以酌量。

3、三黃雞很容易熟,所以燉20分鐘足夠了,但是喜歡軟爛的可以燉30分鐘。

4、雞身用開水淋燙一下即可,不可在沸水中焯燙過久。雞塊平鋪鍋底,不要堆積。

鍋包肉,原名“鍋爆肉”,出自哈爾濱道臺府府尹專用廚師鄭興文之手。竅門是急火快炒,把鐵鍋燒熱,把汁淋到鍋裡,浸透到肉裡,所以起名“鍋爆肉”。俄羅斯人發“爆”這個音為包,時間一長,“鍋爆肉”就變成了“鍋包肉”。

原料:新鮮豬裡脊肉300克、薑絲5克 、蔥絲20克、香菜10克,精鹽、料酒、醬油、白糖、醋、鮮湯、水澱粉、色拉油各適量。/

做法:1、將肉切成7釐米長、5釐米寬、0.2釐米厚的大片,用精鹽、料酒拌勻醃製十分鐘。

2、在醃好的肉上撲滿幹澱粉,用水澱粉及少許色拉油調成稠糊。另用醬油、白糖、醋、味精、鮮湯、水澱粉等調成滋汁。

3、炒鍋放火上,放入色拉油燒至六七成熱,將醃好的肉片與稠糊拌勻,再一片片展開,逐一下入鍋中,炸至外酥內嫩時撈出瀝油。

4、鍋留底油,投入薑絲、蔥絲炸香,下入炸好的肉片,烹入滋汁,翻拌均勻後起鍋裝盤,撒上香菜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