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61歲嘗試創業,在農村搞種植嚐遍酸甜苦辣後,1棵樹便能賣幾萬

當你年紀輕輕還在打工時,別人已過古稀還在農村創業,家在江蘇啟東的郭中良,79歲了在創業上,像年輕人一樣對創業充滿了激情,老郭61歲退休之後,才開始嘗試創業的,而資金是攢了一輩子的養老的錢,乾的卻是搞種植,是一種很耗時間的項目。

甚至有人說郭中良把樹養大了,人還在不在就是個問題,很多人都很好奇郭中良這把年紀了,這麼還要創業呢?有人笑他這是做夢,但郭中良卻說夢這個字,上面是個“林”字,下面是個夕陽的“夕”字,註定了就是夕陽老人栽種樹,下面就跟隨村小農網一起來看看,79歲的郭中良是如何實現他的創業夢的!


一棵挖好的樹,帶上土重達幾百斤,有時拖車進不來,工人們就要像螞蟻搬家那樣,把樹扛出樹林。郭中良,今年79歲,每天就像一個鐵人起早貪黑,管著3800畝樹。

跟著郭中良一起幹活的一幫老哥們,年紀大多都在六七十歲,都到了養老的年紀了,可是受郭中良的感染,他們都願意跟著郭中良到苗圃裡幹活。

這些工人的平均年齡在65歲左右,幹起活卻不輸年輕小夥子,工人們個個士氣高漲,這成了郭中良苗圃中的一大特色,郭中良和他這幫老哥們老姐妹共同呵護著這片驚人的財富,這是一種會變色的財富,夏季綠似海,冬天紅似火。

這種樹如果直徑長到25釐米左右,價格就是好幾萬一棵,郭中良一個人就擁有3800畝這種樹,樹林裡隨便一個角落隱藏的財富都是驚人的。

別看郭中良已經79歲,但只要在苗圃裡,他就像一個小夥子走路一般人跟不上,還能爬梯子爬樹。但郭中良一個兩次患有癌症,被下達過病危通知書的人。一位患有癌症的老人,為什麼要去種上呢?

郭中良種的樹,一開始沒人敢種,為了種這種樹郭中良掏光了家裡的積蓄,賣掉了房子,還揹負了幾百萬外債,但郭中良卻在18年的時間裡,種下了3800畝值錢的樹。

18年來光人工費和地租費就付出了近6000萬元,還給當地留下了一片價值幾億元的綠色“銀行”,這背後到底有什麼故事呢?

2001年,是郭中良最不幸的一年,郭中良被查出了結腸癌,經過幾次手術和治療,身高1米7的郭中良,體重不到一百斤,手術後郭中良只能在家養病,夫妻倆都是教師,每月的退休金加起來近萬元。手裡還有40萬積蓄,足夠夫妻倆度過晚年。妻子變著樣給郭中良做好吃的,可是郭中良怎樣也吃不香,奮鬥了一輩子,郭中良不想過這種消磨時光的生活,以後怎麼辦呢?一個念頭在郭中良的腦海慢慢浮現!


2003年郭中良,在離家20多公里的地方,租了近百畝土地,種了90多種苗木,每天來回的距離超過50公里,汽車成了郭中良的腳,還成了他移動的辦公室,困了他就把車停在路邊睡一覺,睡醒了就繼續趕路幹活,每天都跟時間賽跑。



郭中良爭分奪秒,總想著用更少的時間幹更多的活,可是令郭中良失望的是,因為水土原因和缺乏經驗,他引進的樹苗一年內就損失95%,一個患有癌症的老人,在虧掉了40萬養老金,消息傳出後,讓郭中良成了話題人物。


在這時,郭中良整理基地的時候,有一個驚喜的發現,有一種叫雞爪槭的苗木,不僅沒有死而且還長的很好。雞爪槭又叫雞爪楓,葉子長的像雞爪而得名,雞爪槭的顏色會隨著季節的變換會發生明顯的變化。

在日本這個雞爪槭的價格非常昂貴,也有人從國外進口過來,幾十萬元一棵,在中國大的雞爪槭更是少見。主要原因就是雞爪槭種子貴,要500元錢一斤,而且雞爪槭出苗率低,一般種樹的人更願意培育那些便宜容易出苗的品種,但郭中良卻下定決心要種就種別人不敢種的樹種。

郭中良判斷這種樹,後面這種樹會受到歡迎,當時郭中良已經沒有錢了,他找到了開服裝公司的二女兒,在二女兒的資金支持下,郭中良又花了20多萬元,買進了一批雞爪槭的種子,郭中良告訴自己這一次,他一定要成功,不能讓女兒的錢白花。

為了早日成功,郭中良每天六七點鐘就開車去農場幹活,晚上回家也沒個準點,幹活很拼命。令郭中良失望的是,雞爪槭種子的出苗率確實比較低,再加上經驗不足,買種子的二十幾萬,絕大部分又打了水漂,連續兩三年,郭中良顆粒無收。

2007年,郭中良又買了20幾萬雞爪槭的種子,經過兩個多月的培育,種子已經發芽,但屋外的雨下了好幾天,種子在地裡很容易被雨水衝開。郭中良一個晚上都睡不著,如果不趕緊把種子下到地裡,這20幾萬元估計又要打水漂了。村小農網,讓農民這一職業時尚起來!

第二天,工人們邊下種子,邊用黃沙將種子蓋住,這種被逼無奈的做法給郭中良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一個半月以後,一下子出來了150棵雞爪槭小苗。開始的時候,這些小苗至少值幾百萬元,後來再長兩年就值幾千萬元。

但郭中良心裡又開始醞釀另外一個計劃,這個計劃讓家裡本來就緊張的經濟更加緊張了。100多萬棵雞爪槭苗,長了一年差不多有35公分,第二年郭中良馬上流轉了土地,有了樹苗,他要把樹苗分出去種。

到2010年,郭中良把規模擴大了2000畝,2000畝地每年需要投入300萬元,這些錢主要來自二女兒的資助。

2012年,又是不幸的一年,郭中良被診斷出第二個癌症,前列腺癌,醫生告訴他,這樣的身體條件,不適合再從事體力勞動了。一想到種上還未成功,身體卻要垮了,一時悲從中來,郭中良再次接受了手術,手術後一個月郭中良就迫不及待地回到了苗圃裡,他實在放心不下他的樹。

郭中良還放心不下的還有他的那幫老哥們,這些工人都是附近的村民,年紀都不小了,不好到外面打工,郭中良就把他們請到苗圃裡幹活,增加他們的收入。郭中良經常開車送這幫老哥們上下班,他們一起幹活一起吃飯聊天。

郭中良和工人同甘共苦,工人們也願意為他出力,就是跟工人打成一片的過程中,郭中良的身體恢復的越來越好,忙的忘了病,病也忘了他。

每天郭中良都要開車去苗圃,去看他的樹,他的樹每天都在長大,巡視的過程中發現樹與樹之間的空間變小了,郭中良就會把過密的樹及時賣掉,或進行移栽,所有的銷售都是有計劃的。不是一下子投了幾千萬元,靠著這種邊賣樹苗,邊擴大規模的思路,10幾年的時間,郭中良發展到了3000畝的規模,而留下的樹增值的更快,長的更好。

郭中良知道,客戶來了是好事,但是如何留住客戶才是關鍵,客戶把樹買回去,最看重的是成活率,而影響成活率的主要因素是土。

為了提高工人挖樹的本領,郭中良會定期舉行挖樹的切磋活動,看誰挖的土球又快又好,挖好以後還會有專業的工人對土球進行捆綁以防在運輸過程中掉土。

在郭中良看來,一棵樹辛辛苦苦種了那麼多年,如果因為土球沒處理好就死了,那太可惜了。他已經把每一棵樹當作了自己的兒女,培養了這麼多年,出嫁的時候要保證好好的成活和成長。

郭中良用心做事情,靠著過硬的質量和認真做事的態度,贏得了不少回頭客,2019年郭中良把種植規模擴大到了3800畝,銷售額接近1500萬元,79歲的郭中良實現了當初綠化環境,優化生態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