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懂不懂我在說什麼

孩子和父母之間有一條河,是無法跨越的。


小時候,受到的教育是,你理應聽從父母,不能忤逆他們。就這樣,多少人帶著各種各樣的打罵,過完了童年。


稍大一點的時候,青春期的叛逆讓你覺得自己長大了,可以有獨立的想法和做法,但是周圍的大人們,會站出來,指責你。不聽長輩的話,是叛逆的青春期男女,不聽老師的話,是調皮,是與好學生對立的一個群體。你沒有完整的三觀,你不適合做自己的主,你也沒有這個權力。帶著3D立體環繞的責備和敦敦教誨,終於過完了中學時代。


好不容易熬到了大學,你終於有一個地方可以暫時躲避,那些“我們都是為你好”的責備,教導,訓誡,隨便什麼吧,嘰嘰喳喳的很多話。


眼看大學畢業的你,周圍的人又群起而攻之。


“要抓緊時間找對象啊”“快去考公吧”

“體制多好,t飯碗,說出去多體面”


好的,工作之後。


“小王啊,還沒找對象呢?可別太挑剔啊,過了25就不好找啦,過了27就沒人要啦!”

“工作好,父母也是體制內的,整體上都不錯的,長相就不要太計較嘛。”

“錢賺得多有什麼好,沒有zf保障。”


所以呢?然後呢?


事實是,12歲的時候,你覺得終於可以自己做決定,大人眼裡那叫叛逆。19歲的時候,你期盼已久的大學時代,除了能在學校自由的睡覺逃課,敢忤逆家長一絲一毫,大人眼裡那叫不上進,不懂良苦用心。24歲的時候,雄心壯志覺得任何一個崗位都需要我,大人眼裡那叫幼稚,一邊還要告訴你種種社會規則,人心險惡。27歲的時候,你發現,不止是工作,婚姻你無法有絕對的自由,連休假在家要不要早起都不是你能決定的,大人眼裡那叫沒用的人,拒絕找對象結婚,大人眼裡那叫不孝。


在大多數中國家長眼裡,永遠是別人家的孩子好,王炸模式是,從小是學霸,一路順順利利過關斬將,大學畢業,碩博連讀,在國企或者zf單位有一份體面的工作,還能及時地把婚結了,生兩個孩子,完美。

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成為抑鬱症患者。除了社會和生存壓力,原生家庭給的壓力,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外面,要讓領導同事滿意,回家繼續繃緊神經應付父母的各種追問,留給自己的空間真的太小了,最輕鬆自在的時間,是在手機上或者見面跟朋友一頓吐槽,朋友可能無法做到百分百,但至少,在某個程度上,他們是最理解你的人。但理解又能解決什麼問題,壓抑的感覺時刻以千百種方式湧來,你頂得住嗎。

你是否,也越來越喜歡在外面玩到晚上才回家,稍微跟父母打個招呼,洗漱回房繼續抱起手機,跟朋友互相安慰幾句,沉沉睡去。畢竟,第二天還要戴上面具繼續日復一日的應付,生存。


保持距離,大家都能慈眉善目,和氣有愛。靠的太近,除了爭吵還是爭吵。

接收到的愛,是束縛的,是控制的,兩邊的人都不會幸福,至少接收人不會開心。友情的,愛情的,親情的,哪一種愛如果以強勢和控制為起點,終點必然是滅亡,可能是情感的滅亡,也可能是人的滅亡。

希望大家都能按照自己的意願過日子,儘可能的不滅亡,然後,還帶點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