萵筍無公害高產優質栽培技術,這是提高產量的關鍵!建議收藏

萵筍無公害高產優質栽培技術,這是提高產量的關鍵!建議收藏

近幾年來,隨著經濟與科技的迅速發展及農業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的蔬菜栽培種植技術也越來越先進,品種也越來越豐富,要求的技術更高更全。平塘屬於喀斯特地區丘陵地帶,田間小氣候環境非常明顯,在蔬菜品種選擇及種植技術上有著較高的要求,怎樣實現在山區種植高產優質高效益的蔬菜經濟作物,更大的實現土地產出率及經濟比是當前擺在社會面前的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進行產業結構調整也勢在必行,本文主要針對怎樣因地制宜的選擇萵筍品種及掌握相應的栽培技術是獲得萵筍優質高產的關鍵,為尋找萵筍在山區種植實現優質高效的技術突破尋找新的發展方向。

一、主要特徵特性

萵筍是菊科萵苣屬萵苣種中能形成肥大肉質嫩莖的一個變種。其肉質莖質地鮮嫩,具有香味,是人們喜歡食用的的一種蔬菜,在我縣栽培普遍,其根系為直根系,再生能力強,育苗移栽容易成活

二、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萵筍性喜冷涼氣候,忌高溫。種子發芽適宜溫度為15℃,溫度超過25℃種子發芽困難。苗期能忍耐~6℃的低溫,苗期適宜溫度為12~20℃,莖葉生長的適宜溫度為11~18℃,以下低溫莖易受凍。

萵筍為高溫型長日照植物,當日平均氣溫超過23°C,長是照條件下,促進花芽分化並抽薹開花。所以,栽培萬筍應避開高溫長日照季節。在夏秋反季節栽培萵筍必須選擇海拔1200~2200米的溫涼氣候條件。

三、 品種選擇與播期確定

1、 品種選擇:越冬萵筍、春萵筍選用耐寒、適應性強、抽薹遲的品種,如耐寒白葉尖、耐寒二白皮、苦蕒葉等。夏、秋萵筍,選用耐熱的早熟品種,如耐熱白葉尖,苦蕒葉、耐熱大大花葉、特耐熱二白皮、油麥菜等。

2、 播期確定:傳統栽培的萵筍主要是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播種,上市時間是當年的12月至第二年1~3月;作為夏秋反季節萵筍的適宜播種期,在平塘的大塘鎮海拔1200~1400米播期在4月中旬至4月下旬,播種過遲,苗期溫度升高,日照增長,易先期抽薹。且必須選用耐熱性強、對日照反應不敏感,不易抽薹的品種進行夏秋栽培,如春都三號、四季青萬筍、科光一號、特耐熱二白皮、特耐熱大白尖葉等。

四、 播種育苗

1. 苗床準備:栽培萵筍,一般先育苗,後移栽。苗床選在土壤肥沃、通風透光良好,地勢高平坦的地塊。每標準廂(10平方米)加細碎、腐熟的農家肥50公斤,複合肥1公斤,磷酸二氫鉀1公斤,與土壤充分混勻後,耙平,輕微鎮壓,澆足水,等待播種。

2. 種子處理。在5~9月播種的,由於炎熱高溫,種子發芽困難,播種前需低溫催芽。即將種子在涼水中浸泡6~7小時後用溼布包好在20~25C處催芽至80%種子露白。

或用涼水將種子浸泡1~2小時,用溼布包好,置於井下離水面30釐米處,每天淋水1~2次,3~4天即可發芽,也可將種子浸泡24小時後,用溼布包好,放在冰箱或冷藏櫃內,在-3~-5°C下冷凍24小時,然後放在涼爽處,2~3天即可發芽。

3. 播種:在播種前浸種前4小時,瀝水後用紗布包好放在15~20°C的條件下或置於冰箱冷藏室中催芽3~4天有80%的種子露白後即可播種。適當稀播,以免幼苗擁擠導致徒長,播種完後即用遮陽網進行遮陰。

4. 苗期管理:幼苗生長擁擠時,可適當勻苗1~2次,培育壯苗,控制抽薹,出苗後25~30天即可移栽。

五、 整地和定植

由於萵筍根系淺,應選在排水良好、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強的地塊種植。畝施腐熟農家肥2500~3000公斤,複合肥50公斤。肥料不足,植株生長不良,易先期抽薹。施足底肥後作廂,溝深25釐米,廂寬170釐米,每廂定植5行,株行距35~40釐米,畝定植4500株左右。選在陰天或傍晚進行帶土移栽,不傷根,移栽後及時澆足定根水,以利成活。

六、 田間管理

移栽大田後一般追肥4次。定植成活後,用腐熟清糞水或沼液施1次提苗肥,以利根系和葉片的生長;蓮座期,畝追施複合肥20~25公斤或尿素8~10公斤;當苗高30釐米左右時,畝追施尿素10公斤;當肉質莖開始膨大時,畝再施追尿素15公斤,並結合葉面噴施0.3%的磷酸二氫鉀。栽植後因澆水或降雨造成土壤板結,應及時中耕蹲苗,增大土壤通透性,促進根系發育,一般在施肥、澆水前中耕除草,封行以後不再中耕。

七、主要病蟲害防治

1.主要蟲害防治

萵筍蟲害以蚜蟲為主,可以始發期,用5%的大攻臣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50%的抗蚜威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等,間隔7天交換噴霧防治。

2.主要病害防治

萵筍主要病害是

霜黴病、灰黴病、菌核病、由於栽植過密、土壤潮溼或排水不良易發病應及時排水,摘除病葉、腳葉,改善通風條件均能減輕為害。霜黴病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64%殺毒礬500倍液或25%甲霜靈800倍液或烯酰嗎啉500倍液等交替噴霧防治;灰黴病噴灑50%多菌靈600倍液或28%百、乙黴威(灰黴立克)600倍液,交替使用;菌核病用50%腐黴利(速克靈)1500倍液,或50%的撲海因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700倍液,隔7~10天交替噴防治。

八、適時採收

在莖充分肥大之前可隨時採收嫩株上市。當萬筍頂端與最高葉片的尖端相平時為收穫萬筍莖的適期。過早採收,影響產量,過遲採收,易抽薹開花而空心,影響品質。秋萬筍為了延長上市期,延遲採收,可採用在晴天用手掐去生長點和花蕾,或蓮座期開始,每隔5~7天噴350~500毫克/千克矮壯素2~3次,或在基部肥大時每隔5天噴2500毫克/千克青鮮素2次。

萵筍的種植促進了平塘農業及經濟的發展,在產業大扶貧的環境下是改變貧困戶經濟收入的短頻快有效種植品種,而在未來,研究更加高產的萬筍栽培種植技術和栽培品種仍然是平塘山區農業發展的重點工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