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河南醫生紐約訪學記錄:在世界疫情中心避疫,每天都想回國


2019年4月,來自河南某三甲醫院的醫生高冠民和妻子均申請了訪學項目,二人決定帶著孩子一同赴美國深造一年。

高冠民在紐約大學關節病醫院主要進行關節病和自身免疫病的基礎臨床相關研究。

2020年4月本是一年訪學結束的時間,高冠民早早地訂了機票。一家原計劃4月20日由紐約飛往廣州,轉機飛鄭州。

可計劃卻被突如其來的疫情終止。

3月1日,紐約確診首例新冠肺炎病例。但美國人似乎並未在意,他們無法想象未來一個月裡紐約將成為世界疫情的中心。

但是,高冠民用他特有的職業敏感判斷,這只是個開始,未來發展如何仍不可知。

從那時起,他決定放棄每天拼搶地鐵,改由坐船前往醫院上班。

以下內容來自高冠民醫生公眾號的記錄。


疫情來襲,回國無望

曼哈頓對面的街道上,路人在擺弄健身器械

我的訪學期限四月份到期,但是兩週之前被通知回國的機票取消了,得到的消息是每一個航司每一國保留一個航班。

由於美國是中國最大的留學生和訪學目的國,可能接近一半的出國學習人員都分佈在美國各州,但是航班也一樣降到和其他小國一樣(似乎對旅美人員有點不公平),可見想在取消機票之後再訂到機票基本是不可能的。

後來反饋的消息是四月份所有的國內航空公司的航班基本上都把票取消了,每週一次的航班可能僅供少量的公務人員來往乘坐,在此期間回國應該是無望了。只能觀察形勢慢慢等待合適的機會回去。

雖說情緒變得容易波動,莫名的就會想要發脾氣,但目前疫情形勢嚴峻,但是現在要做的就是儲備物資、保護好自己。


在紐約,遇見的50人中有一人可能是感染者

疫情擋不住看花人,不戴口罩的也很多

紐約的病例數並沒有下降的趨勢,甚至看不到下降的希望,雖然州長一直在畫餅,說拐點在望,但是以紐約目前的力度和自己得到的消息,估計這個月有困難。

首先是確診人數、檢測陽性率和死亡率都在上升,而且前天出去取快遞看到在街上的美國人戴口罩的比例也就50%,而且由於紐約市每天的檢測能力也就在15000例左右,有大量的病人沒有做檢測。

我得到的消息就是我們社區有一個人符合新冠病人的特點,經過醫生視頻會診之後考慮症狀較輕,建議按疑似居家隔離14天,可以不做檢查,不做檢查就不能算在確診的病人。

令我迷惑的是,社區在郵件中只提及這位疑似病人,卻沒有提供他的具體住址和身份信息,很難讓大家做到精準防控。

所以紐約市現在高達6.5%的死亡率有兩種解釋:一是醫療已經開始出現擠兌,一線醫護確實照顧不過來猛增的病人了,再就是這些輕症病人並沒有檢測,也就減少了分母,所以有專家估計紐約實際感染病人在公佈數據的5-10倍應該是有道理的,這樣算下來單純紐約市現在可能就有將近20萬感染病人,而真正住院的病人不到兩萬。

這樣如果你出去碰到50個人就有一個人可能已經感染,中國快速控制的秘訣就是全面檢測,流行病學追蹤和隔離,在這裡根本做不到這一點。


感染率和死亡率:拉丁裔和黑人最高,華人最低

再就是美國公佈的數據顯示拉丁裔和黑人感染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白人次之,亞裔人都是最低的,這也有力的駁斥了因為ACE受體亞洲人表達高,這個病毒可能是美帝針對亞洲人設計的生物武器的說法。

反之拉丁裔和非裔自律性差,對美國的融入更強,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美國的警察、社會服務人員和底層辦事員中拉丁裔和黑人佔了很大的一部分,這些人恰好是除了醫護人員之外的最易感人群。

而華人則分成兩大類,一類是各種為大多是為華人服務的務工人員,二類就是高端科研或者金融從業人員,而且華人普遍內向對美國的社會融入度低,接觸病毒的機會肯定會少一些。

另外就是幾乎所有的華人很早都開始戴口罩,戴口罩後即使感染可能因為吸入的病毒量少,能夠更充分的給免疫系統反應的時間,這樣會不會就表現輕一些呢?這些是不是也可以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研究課題呢?


雖說恨不得馬上飛回中國,但也做好了長期滯留的準備

也許四月回不去,五月六月也會不給機會,雖然恨不得馬上飛回中國,但是又能怎麼辦呢?如果長期滯留呢?

總是要活下去,總是要微笑,也許最能安慰人的一句話就是“永遠不要浪費危機"。

這一點美國的科技力量的確彰顯出來,同期science文章也做了一個簡短的介紹,首先就是研究冠狀病毒的動物模型脫銷了,可見各路生物學家和醫學家是多麼急切,還有物理學家、社會學家、流行病學家還有心理學家等都把這次疫情看成了難得機遇,當然更多的專家是衝著更好的解決疫情問題去的吧。

(來源:新浪 高冠民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