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愛國

在幾年前,我還是個深受公知荼毒的恨國黨,當然本質是恨GD,原因很簡單,我們中產階級是被收割的對象,加上新一屆收緊意識形態管制,上任一年後我就認識到這對國家強大肯定是好事,但對我們個人就未必了,而對我來說自由非常重要。


一度考慮要不要出國常住,當時在我眼裡發達國家底層的生活都比國內中產要好,但權衡後,我相信中國崛起是必然,為了不在49年入國軍,我最終選擇了自改房車邊做手工邊旅行,去看看沿海發達地區外的中國。


一開始,作為一個文藝中年,我痛心於新農村建設破壞了原本的土屋等傳統建築,在我看來變醜變low了,但同時我又知道對農村居民來說,生活質量有了很大提升,而他們值得擁有更好的住所,不應該為我們遊客覺得好看而繼續原本落後的生活。


我去了很多貧困的地方,貴州,雲南,四川大涼山,我喜歡往人跡罕至的村落走,但不管多小多窮的村子,甚至只住著七八戶老人,接近廢棄的村莊,都有水泥路可以開車到村裡,有網有水有電。


幾乎所有地方的教育都被強力推進,再愚昧貧窮的地區,他們的孩子也能受到很好的基礎教育,每個民族的兒童,都會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年輕人大部分看起來和我們沒有什麼區別,老年人都很友善,有很好的精神面貌。


到前幾年被傳說的很可怕的南疆,這裡的人是如此的熱情好客。一個朋友的朋友是巴楚人,我們從沒見過面,她正忙於下鄉扶貧攻堅工作一兩個月沒法回家,但叫了她堂弟和父親接待我,連吃帶逛陪我玩了兩三天。我去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時她又叫當地朋友接待我,塔縣的朋友也是政府基層職員,聊了很多她們扶貧工作的事情,請我吃了頓晚飯又回去加班了。996這種事情對她們來說是奢侈的輕鬆,因為一個月都難得休假一天。


我還記得90年左右時,跟著父親和其他銀行職員到山村扶貧,根本沒有路,要坐竹筏走山路大半天才能到達。


見到的一切都告訴我,國家在幫助和提升底層6億人民生活的時候,是完全不考慮投入產出比的,一些基建可能永遠都收不回成本甚至維護成本都是虧損的,但人民的生活和選擇變得豐富了,只要願意努力,就能擁有更好的生活,而下一代只會更好。


經濟學告訴我,同樣十萬元,貧窮的人生活得到改善,兒童受到教育,所帶來的消費和生產力提升是富人資產增加一百萬都遠遠不能比擬的,而這在資本主義社會是不可能實現的。


走了幾年之後,我開始相信社會主義了。

我依然熱愛自由,但現在的我覺得公平更重要,哪怕我暫時是利益受損方。

回到問題本身,這就是我的答案,我們中國強大和崛起是必然的,這點我從未懷疑,因為哪怕過去有,現在依然存在很多問題,但我們有最偉大的人民,有最勤勞務實的中華文明。還有過去的我肯定不願承認的是,黨的領導讓我們避開了許多的陷阱,走在一條正確的路上。


所以當若干年後,我們成為第一強國,我們也沒有必要像美國這樣用金融殖民來剝削世界,反而會幫助第三世界國家,讓他們享有更好的生活和教育,產生更有價值的消費,實現共同富裕。就像我們對貧困人民一樣。

而之所以我們敢這麼做,因為只要大家公平競爭,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必然是最富有和成功的。


作為80後,近年來YouTube、Quora等網站看到的內容,讓我深切感受到大部分90後00後年輕人在看了更廣闊世界後,對國家對政體的自信和支持。相比膝蓋都碎了的那些腐朽媒體人、所謂文化精英,你們才是祖國的未來,當在中西方輿論戰場中,你們成為主力軍時,前途是一片光明的。同時也請大家堅持獨立思考,持續開拓視野,有立場是好的,但不要讓屁股決定了腦袋,我們彼此共勉。


而這數代人思想上的變化,本質是最近幾十年經濟發展帶來的結果,不禁感嘆總設計師堅持改革開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偉大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