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治療蘭花莖腐病,不要再澆藥水,根本沒有效果


我是好攝農夫,頭條號:鄉村蒐羅社。一個喜歡野生蘭花的農夫,用自己的實踐與實例說事,如果喜歡就點個贊留下你的評論。

蘭花莖腐病

春末夏初的時候,養蘭花的朋友最怕什麼?相信很多人都會回答:蘭花兩腐病啊(軟腐病和莖腐病)。初夏是蘭花的生長旺季,這時候管理得當的話,蘭苗生長會很迅速,有時確實是一天一個樣。但此時的溫度與溼度都非常適合病菌的滋生,所以初夏也是蘭花病害的高發期。

它們發病比較隱蔽。例如莖腐病是從蘆頭(假鱗莖)處感染病菌,再往上向蘭苗蔓延的,所以當看到葉片上有病斑時,基本上這一蘭苗就是已經快廢了。軟腐病也差不多,它是從新苗的心葉開始感染病菌的,一旦發現葉片有枯黃色,也大多是已爛得差不多了。

特別是一些粗心的蘭主,雖然每天都在檢查蘭花,卻不容易發現兩腐病的前兆,等到可以被輕易察覺時,大多已是病得非常嚴重了。很多蘭主都說,兩腐猛如虎,蘭友也是談腐色變。因此,好攝農夫認為兩腐病是蘭花病害中最為危險的。

今天主要講一下蘭花的莖腐病,雖然在我以前的文章中曾詳細地寫過,但很多蘭友在正確判斷病因、正確使用藥物品種後,還是因為使用方法不正確,因為治病不及時而造成倒苗。

為什麼用對藥還沒效果?

就在前兩天有蘭友向我反饋:一盆蘭花很明顯得了莖腐病(他把幾天前的照片給我看,確實是莖腐),使用了差不多一袋的甲基託布津,但毫無好轉,這究竟是怎麼回事?事後他告訴我,他在使用甲託時用的是澆灌的方法,每隔三天澆一次藥水,一袋殺菌藥基本用完了。

莖腐病是病菌從蘭花的蘆頭(假鱗莖)處侵入,然後一直蔓延到蘭苗。所以,從外觀上看到的是蘆頭先有病象,再是蘭苗會從基部往上慢慢枯黃。莖腐病是由真菌感染而引起的,它的病苗沒有軟腐病的那種惡臭。

莖腐病的源頭就是在蘭花的蘆頭部位,病菌通常從分苗的傷口處侵入。市場上有多種殺菌藥物,雖然名字可能上千種,但是功效卻基本上差不多。好攝農夫常用的有多菌靈、百菌清、甲基託布津、代森錳鋅,其實有這幾種殺菌藥就夠用了,但是在使用時一定要交叉使用,避免單一使用過多而使蘭株產生抗藥性。

莖腐病正確的用藥法

但是用藥方法就有講究了,像蘭友那樣澆灌法治療蘭花莖腐病,基本上是在白白浪費用藥,也在耽誤治療時機。為什麼呢?

因為用藥講究的是精準打擊,而蘭花莖腐病的病灶是在蘆頭部位,通常我們在發現蘭花得了莖腐後,都建議將蘆頭部位的植料扒開一些,讓病灶暴露在空氣中。這樣厭氧型的病菌本身就失去滋生的樂土,此時再加以藥物打擊,那麼病菌才能很快被控制。

如果只是將藥水澆入植料中,想靠蘭根的吸收再傳輸到蘭株中,那麼效率不僅慢而且低。而病菌卻不會等,它們會在最合適滋生的條件下,快速地繁衍,從而導致治療失敗。我在去年做過一個實測,對象就是一盆得了莖腐病的蘭花,相信很多蘭友也跟著我見證它從得病後的狀態,一直到恢復活力長出兩個新苗的樣子(莖腐6芽,2019-05-21圖片)。我只用了一種藥,一種施藥方法,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那我是如何使用藥物?用的又是什麼藥物呢?其實就是蘭友家中都有準備的--多菌靈。多菌靈是一種廣譜的殺菌藥,對於蘭花的多種病害都有治療作用,關鍵是得用對方法。多菌靈的使用有葉噴、撒施、灌根法。

最有效的用藥

得了莖腐病的蘭花葉片有些已經很少(例如我的那盆),此時葉片工作能力弱,如果用葉噴法顯然沒有很好的效果;而澆灌法上面也已說過了,蘭友並沒有得到成效。所以剩下的就只有撒施法了,多菌靈大多數都是粉末狀態,撒施就是乾粉直接使用。

首先,莖腐病的蘭花需要倒盆清理病灶,將病菌感染的地方切除乾淨,然後用清水沖洗一下。在傷口處撒上多菌靈乾粉,放在陰涼的地方等傷口略微癒合。重新上盆用新植料,溼度控制在30%以內(太溼的植料不利於莖腐蘭苗恢復),種植時儘量讓傷口暴露於空氣中就可以了。

種植後在盆面上再撒一些多菌靈,不要混合植料,那樣會影響根系汲取養分。這樣藥物可以直接抵達病灶部位,而又不會傷及蘭根。蘭苗一方面有藥物的保駕,控制病菌再度滋生;另一方面土壤中的養分可以助其恢復“體力”,這也是對抗莖腐病菌的動力。

總結:前面所說的那位蘭友,則剛好做了與之相反的事情。他用澆灌法治療莖腐病,藥物不能直達病灶,病菌滋生沒有得到控制;另一方面植料中殺菌藥濃度大了,就肯定會影響蘭菌的活躍性。試想一下,本來就病泱泱的蘭苗,在沒有足夠營養補充的情況下,還要遭受病菌的為害,哪還能恢復生機呢?

以上也只是好攝農夫自己所經、所見的一些看法,見解可能有些片面與侷限,僅供蘭友參考。如果還有其他的問題,歡迎在評論區留言,鄉村蒐羅社會一一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