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烈呼籲修復合肥著名歷史人物聶士成祠宗--聶祠堂

若您是聶士成的子孫或親屬,看到此文希望能傳播起來。

聶祠堂,是江淮分水嶺脊背一座典型的小村莊,屬於長豐縣崗集鎮管轄。和大部分鄉村一樣,聶祠堂普通的完全沒有特點,一樣的房,一樣的地,但這裡卻是淮軍後期名將之一聶士成的家鄉。

提起聶士成,可能很多人並不知。聶士成自小好行俠仗義,後投身軍旅,安徽剿滅捻軍、陝西平定回亂、臺灣抗法、朝鮮抗日、天津抗擊八國聯軍,四十年戎馬生涯,戰功卓著,最後於清德宗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7月9日陣亡於天津。聶士成戰死被清廷評以“誤國喪身”,直到二年後,在周馥、袁世凱等人的請求下,清廷追贈聶士成為太子少保,著照提督陣亡例賜卹,加恩予諡,諡“忠節”,令蘆臺、天津及合肥立祠祭祀。

聶祠堂是聶士成捐資修建,剛建成時,富麗堂皇,雕像梁畫角,後面文革破四舊時期,遭到嚴重破壞,除了二隻石獅子,還是未能保留住片磚一瓦,沒有“聶祠”的聶祠, 成了後人沒有了祭祀場所的平凡小村莊。

但在天津,聶士成卻引起當地足夠重視,天津聶祠雖然毀於1976年大地震,但後不久,在天津市政府的重視下,相繼建成聶公橋、聶公碑、聶公祠以及聶公墓,供後人參觀、學習。反觀聶士成的家鄉-合肥崗集聶祠,卻一片荒蕪,沒有一點“聶祠”的跡象,逐漸被遺忘,實屬不應該。

作為聶士成第六代“傳”字輩子孫,我在這裡呼籲當地政府能夠重視起來,重新修建我們的聶祠堂,而且規模要大,同時建設一條旅遊觀光線,供世人瞻仰,讓名族文化延續,讓愛國文化發揚,這不僅僅是作為聶士成有後代祭拜的場所,也將是成為當地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崗集這幾年的經濟建設,用飛速來形容已不為過,但文化建設也需要與經濟建設並頭看齊,修復新的聶祠堂,將能成為崗集的文化亮點,甚至是一張名片。

此外,在政府規劃方面,作為聶祠當地一居民,真的希望政府也能夠對當地重視一下,這裡的地理位置優越、農民淳樸善良,為合肥的兩大水缸--董大水庫,做出重要犧牲和貢獻。與周圍其他村莊相比,這裡還是很貧窮,村貌還是很老舊,收入還是很單一,人們也很落寞。所以,我們殷切希望,在經濟建設方面能給予均衡一些,比如在新農村建設、城市用地增掛減項目、棚戶區改造、旅遊路線規劃以及城中村改造等方面給予關照一些,讓這裡的人民生活更加富庶一些。

最後,非常感謝您能夠耐心看完們的訴求,也希望也能夠得到你們真誠幫忙,謝謝!













一個80後的聶士成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