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罪者》第六部|以著名案件為原型,案件推理偵破未完待續

宇塵從《食罪者》第六部起一改一部作品寫一個案件的慣例,待我翻到第六部最後一頁時,發現案件推理偵破未完待續。案件原型1997年轟動全國的南大碎屍案。案件具體情形我就不在文中敘述了,可自行網上了解。

宇塵按他的寫作慣例,在扉頁上寫上了類似於主題的文字:“這是一起沒有恨意的謀殺,而製造這場悲劇的惡人,卻是另外一個悲劇的受害者。”

第六部從一個網上發帖人為“食屍鳥”發佈了一篇專門分析1997年東洲碎屍案的帖子開始了整篇故事。“主線劇本”丁潛的未婚妻溫欣就曾經去採訪過這位“食屍鳥”。這位“食屍鳥”把丁潛和警察以及讀者都帶進案情迷霧當中,讓丁潛和警察暈頭轉向,讓讀者雲裡霧裡。

隨著“食屍鳥”三次去警局自首,案情的偵破也有了一步步的推進。

作者宇塵對劇情節奏的掌握可謂爐火純青了。除了“食屍鳥”,南大女老師的妄想症以及女老師的家庭關係也是一個情節支線。

南大女老師張欣然的妄想症所對應的地方都是碎屍案的拋屍現場!這又是一種什麼樣神秘的巧合?

張欣然本是這起重大懸案中的目擊者,只是經年累月,這位目擊者已經淡化了記憶,並且因為各種原因患上了非常嚴重的心理疾病,這使得案件的偵破雪上加霜了!她的記憶出現了紊亂,那段真實的經歷永久地深藏在她的腦海裡無法找回……這段二十年未解密的真相再一次戛然而止!而丁潛正是她的心理治療師,能不能隨著丁潛治療的突破性進展,案情也將迎來突破性進展呢?

這部作品也在告訴我們,隨著科技的進步,刑偵手段不斷髮展,那些被時間蒙上灰塵的懸案,也都會慢慢有了它們應有的答案。

讀宇塵的書,總會不經意間沉浸其中,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推理兇手到底是誰。美劇式懸疑,主線線索隱藏在各個不同的支線故事中,懸念層出不窮,從殘忍的兇案中折射出人性和情感的掙扎,宇塵的《食罪者》系列一直都是這樣的挑戰讀者思維極限的懸疑推理小說。

隨著對案件的剝離抽絲,不懷好意的罪犯終將一個個落入法網,但最後的終局大戲還沒有上演。讓我們一起期待宇塵《食罪者》第七部,真相只有一個,真相到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