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治家有“八字訣”,哪八字?

晚清時期,清朝內憂外患。

在這種形勢下,有一人力挽狂瀾,讓清朝一度有“中興之勢”。

此人便是曾國藩。

曾國藩先是平定太平天國運動,隨後積極推動“洋務運動”,主張建造中國第一艘輪船,第一個兵工學堂,印刷西方書籍,派學生留學美國。

在人才上,曾國藩也選賢舉能,左宗棠便是曾國藩一直看中而提拔上來的,李鴻章則是曾國藩的學生。

可以說,曾國藩對晚清時期的政局起了非常大作用。

實際上,除了在官場上的作為,曾國藩在

治家上也有良方。

曾國藩發達後,一刻也不敢忘記自己的初心,時常在家書中告誡家中胞弟處世治家之道。

咸豐十年閏二月二十九日的家書中,曾國藩寫道:

餘與沅弟論治家之道,一切與星岡公(曾國藩祖父)為法。大約有八字訣,其四字即上年所稱:書、蔬、魚、豬也。又四字則曰:早、掃、考、寶。

下面我們來詳細解析一下曾國藩治家的“八字訣”。

一、

“書”即是讀書,學習。

曾國藩作為兄長,常在家書中告誡諸弟不可懈怠讀書之事,讀書需持之以恆:

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恆為主。

曾國藩家族本是湖南一個普通農家,世代務農,全憑曾國藩立志苦讀,最終才有如今的成就。

所以,曾國藩深知讀書學習的重要性,常督促諸弟。

其實,讀書在任何時候都是非常重要的,知識改變命運。

活到老,學到老。

二、蔬

“蔬”即是指種蔬菜。

三、魚

“魚”即是養魚

四、豬

“豬”即是養豬

曾國藩在家書寫道:

家中種蔬一事,千萬不可怠忽。屋門首塘中養魚,亦有一種生機。養豬亦內政之要者。下手臺上新竹,過伏天后有枯者乎?此四者可以覘人家興衰氣象。

曾國藩認為“蔬、魚、豬、竹”這四件事可以看出一個家庭的興衰。

其實可以這樣理解,一個家庭必須要有勤儉、樸素之風,切勿發達之後便染奢侈之氣。

曾國藩出身在一個傳統的農耕家庭,深知生活不易。即使位極人臣之後,曾國藩也未敢放縱不羈。

而是自己以身作則,家中凡事從簡,親力親為,教育子女也要如此。

因為曾國藩知道,輝煌只是暫時的,一個家庭要想長盛不衰,

一定要有勤儉之風,勿忘初心。

五、早

“早”就是要起得早。

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

早上是一天生活的開始,早上的精神狀態對一天的工作也非常重要。

曾國藩也特別提倡早起:

起早尤千金妙方、長壽金丹也。

如果一個人天天都起得很早,意味著他對生活抱有激情,有理想、有目標,並願意為此奮鬥。

反之,如果天天睡懶覺的人,肯定渾渾噩噩,一事無成。

六、掃

“掃”即是時常要

打掃庭院。

曾國藩為什麼要強調需要經常打掃庭院呢?

打掃庭院首先可以讓自己家中顯得乾淨整潔,好招待客人,自己也看著舒心。

其實深層含義為:“打掃庭院”可以理解為“處理自己的事情”,只有生活中的小事能辦好,才有能力辦大事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七、考

“考”即是祭祀祖先。

祭祀祖先體現得是“禮”和“孝”。

自古以來,做人以孝道為根本,以

禮節為基礎。

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又言:百善孝為先。

我們在生活中必須要有孝道和懂禮節,方能在社會上立足。

八、寶

“寶”即是親戚鄰居要時常往來。

俗話說“走親戚”,親戚雖說都挨著親,但還是要時常走動,要不然再親的親戚都會生疏的。

鄰居則是我們平時生活中最常接觸到的人,有時候有啥急事鄰居也可以幫襯著點,遠親不如近鄰。

曾國藩認為,在生活中與親戚和鄰居的聯繫也非常重要,能幫則幫。

曾國藩還在家書寫道:人待人,無價之寶也。

在很多時候,親戚和鄰居往往是最值得信賴的,此乃無價之寶。

曾國藩還在“家範”中寫了這麼一段話,體現了曾國藩對“”和“治家之道”的理解:

澄弟常以我升官得志,說我是孝子賢孫,實際上這並非是孝順。如果這都算孝順的話,那豈不是李林甫、盧壞慎之流也算是孝子賢孫。

我深知自己才疏學淺,時刻有棄官回鄉的準備。我的志向是對得起祖父兄弟,對得起家族鄉黨,僅次而已啊。

曾國藩的觀念中,在家族裡問心無愧,且帶領家族長盛不衰,方能稱“”。

這便是曾國藩的治家之道。

聲明:本文由百葉君原創,圖片來源網絡,參考資料:《曾國藩家書》,持續更新國學文化,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