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療法能否幫助癌症患者熬過五年生存期?如今大部分患者收益

5年生存期,是衡量一款藥物效果的黃金標準。之前都說免疫治療好,一旦獲益便可長期生存,但一直缺乏具體數據。

時間能夠檢驗一切真理,任何虛假都經不起時間的檢驗。現在是2020年,距離2006年,PD-1首次開展臨床試驗,已經過去了14年,最早那批用PD-1治療的患者現在如何,他們的5年生存期如何,都有了答案。

那些接受PD-1治療活得久的患者,都有什麼特徵?

總結起來有以下5個特徵:

【1】沒有骨轉移、肝轉移的患者

【2】腫瘤負荷較小的患者

【3】治療開始時血液中免疫細胞多的患者

【4】治療開始時沒有任何癌症相關症狀的患者

【5】治療時出現副作用的患者

1

骨轉移、肝轉移的患者

長期生存率明顯減低

依據CA209-003研究的隨訪觀察結果,存在肝轉移或骨轉移會導致5年生存率降低。

以往,大家都會覺得腦轉移才是PD-1治療的中最棘手的,以為有血腦屏障,PD-1這類大分子單抗不能入腦,自然療效最差。而CA209-003研究隨訪結果卻告訴我們,事情並不如此。

PD-1治療中,最棘手的轉移是肝轉移或骨轉移,而且會拖生存期的後腿。

而這個觀點,同樣在其他的研究中也得到了證實。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AdilDaud教授,從4個著名的接受PD-1抗體K藥治療的前瞻性臨床試驗(Keynote001、Keynote002、Keynote006、EAP)中收集了數百名資料齊全的惡性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相關信息,並進行了嚴謹的分析,結果發現:

合併肝轉移或者合併骨轉移的患者,相比於不合並這兩個器官轉移的病友,PD-1抗體治療的療效更差。

另外,意大利的FedericoCappuzzo在《腫瘤免疫治療》雜誌上發表的論文也支持該觀點:合併骨轉移的患者,接受PD-1抗體治療,療效可能也是更差的。

而大家最想當然的腦轉移卻並不太影響PD-1抗體的治療療效,也不太影響生存期。

2

更大腫瘤負荷的患者

長期生存率明顯減低

腫瘤負荷,即為腫瘤的大小。隨訪數據發現,患者的腫瘤負荷增加與5年生存率降低相關。

從上圖可以看出,能過撐到5年的患者,其腫瘤病灶中位直徑為88mm,而其他患者的中位直徑為109mm。腫瘤越大效果越差。

其實很好理解,治療前腫瘤的大小決定了需要多強的免疫反應。腫瘤越大,需要PD-1抑制劑去激發更多的免疫細胞去攻擊腫瘤病灶。

很多患者經歷臨床治療失敗,有時並不是因為PD-1抑制劑無法刺激免疫系統,也可能是激活的免疫細胞達不到與之對抗的數量。以少贏多不太現實。

3

血液中免疫細胞少的患者

長期生存率明顯減低

分析發現,治療前血液中的淋巴細胞數目較多的患者(1546 vs 1290個/μL),更有機會存活5年,而且血液中的調節性T細胞的平均數目也顯著更高(49.5 vs 32.6 個/μL)。

免疫細胞與PD-1療效的關係,與腫瘤太大、免疫細胞不夠,屬於同一類範疇。

淋巴細胞是人體主要的免疫活性細胞,包括B淋巴細胞和T淋巴細胞,還有自然殺傷細胞等等。而調節性T細胞通常起著維持自身耐受和避免免疫反應過度損傷機體的重要作用。

說白了,免疫胞數量減少了,免疫能力都得不到保障,怎麼去殺死腫瘤。

而大部分患者在接受PD-1治療時,或已接受過諸如放療、化療的治療,血液中免疫細胞數目已經減少,這也暗示免疫治療要趁身體好,要趁早。

4

治療開始時ECOG評分低的患者

更有可能存活5年

臨床上使用ECOG體力狀況評分標準評價患者的健康狀態(PS:分數越低,身體狀態越好)。0分指的是患者活動能力完全正常,與起病前活動能力無任何差異,與健康人一樣。

研究結果發現,ECOG評分為0的患者5年生存率增加。

這點也好理解,好的免疫系統依賴於好的身體狀態,因為免疫治療藥物的平均起效時間在2-3個月左右,身體狀態較差的時候,患者可能很難堅持到藥物起效,因而很難有機會從免疫治療中獲益,或者因為各種併發症和副作用而不能長期使用免疫治療。

患者只有身體狀態相對較好的情況下,才可以保證免疫系統發揮最大功能,進而更好的利用PD1/PD-L1免疫抑制劑這個免疫“助燃劑”,發揮其最大藥效。

5

副作用越大的患者

更有可能存活5年

雖然,人們希望免疫治療能夠高效又低毒。但是,CA209-003研究的隨訪觀察結果卻說明:

副作用越大,患者更有可能存活5年。

發生任何級別不良反應的患者的生存期,明顯高於用藥期間未發生不良反應的患者,同時也高於整體人群。且發生的副作用越厲害(3級以上),生存時間還會進一步提升。

與沒有出現副作用的患者相比,經歷了與O藥相關副作用的患者總生存時間顯著更長。

出現嚴重不良事件(如肺或腸道炎症反應)的患者(約10%-20%)中位生存期為20.3個月,而無不良事件的患者中位生存期為5.8個月。

不過,當副作用嚴重到一定程度,反過來還是會影響生存和質量,甚至停藥。

CA209-003的隨訪研究是目前歷時最長的研究,並且還提供了多種類型癌症患者接受PD-1抑制劑治療的隨訪數據,非常難得。

研究發現的這些增加5年生存潛力的特徵,必將將推動醫生和患者更早使用PD-1/L1治療。

如何提高五年生存率?

1、注意飲食、生活習慣,定期體檢

萬事無絕對,對癌症也是一樣。如果患者治療後,不注意飲食和生活習慣,經常處於汙染嚴重的環境,那麼即使10年,也有可能再次得癌。所以,專家建議,癌症病人治療好後的5年非常關鍵,至少應每年做一次全面的身體檢查。

2、好好調理、增強機體抵抗力

癌症病人想要重新獲得健康,就要重視癌症康復期,不要覺得手術切除後就萬事大吉。畢竟,手術、放化療很難完全清除癌細胞,所以還是有復發、轉移的可能。

所以,在治療後的5年內,如果患者抵抗力太差,癌症體質未改變,再度復發的可能性還是比較高的。然而,如果病人再次復發,已不能再用化療等強烈的治療手段來防止復發。所以,經過治療後,患者要對自己的身體多加調理,使機體處於良好的抗病狀態。

其實人體自身有免疫系統,如人體的樹突細胞,B細胞,T細胞,抵抗外界病毒侵入,但是由於癌症具有隱藏惡性細胞和細胞迅速大量複製的特性,人體自身的免疫細胞很難察覺到以及消滅掉,目前科學家針對提高人體自身的免疫細胞研發出癌症免疫療法如日本的iNKT免疫細胞療法、NKT免疫細胞療法、NK-DC免疫細胞療法,還有免疫藥物包括PD-1:Opdivo抗癌劑、Lpilimumab抗癌劑、Avastin抗癌劑等。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及治療癌症。

如今的免疫療法

目前日本的iNKT免疫細胞療法通常與其他三大療法-手術、放療、化療聯合使用,激活人體的iNKT細胞,以增強人體的免疫力,有效治療癌症以及防止癌症復發。

我們的免疫系統是體內的衛士。發生腫瘤的患者,免疫能力普遍低下,免疫系統中戰鬥力強的效應細胞數量低下,質量軟弱,難以清除腫瘤。而免疫系統中的調節性細胞,被癌細胞策劃,暗中勾結,進一步加重體內和腫瘤局部的免疫抑制,建立腫瘤局部免疫逃逸機制,讓癌細胞繼續猖獗。

這個治療過程中,免疫細胞治療技術可以在每個層面都起到很好的作用。首先在手術後,病人的免疫狀態最低下時,進行非靶向的樹突細胞和NK細胞的治療,我們可以迅速的提升免疫狀態到接近正常狀態。臨床數據顯示,有些患者術後淋巴細胞百分比,從10%幾一下可以增高到到30%多。這說明通過細胞治療方法,我們的戰鬥部隊數量和質量都達到正常水平,讓機體有條件進行下一步治療。

在現代癌症治療過程中,癌症患者主要面對兩個問題,第一是治療時間,第二是生存期。治療時間指的是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控制病情,為後續的更合適的治療方案贏得時間。

這就是傳統三大療法的優勢,通過手術、放化療的手段可以在短時間內控制癌細胞的增長和蔓延,雖然伴隨著強烈的副作用,但是卻可以為患者贏得下一步治療的時間。

而生存期指的是患者在通過治療可以獲得較長的生存期,而醫學上定義有效率通常會以5年的生存期為標準。

細胞免疫療法具有相對明顯的效果需要需要1-2個療程的週期,患者在使用之後會獲得一個相對穩定的長期的免疫效果,這期間患者的免疫力會得到提升,精神狀態以及食慾會有相對明顯的改善。

此外,通過放化療還能有效地破壞癌細胞的“保護層”,使得癌細胞更多地裸露出來,被自身的免疫系統所識別,從而為患者帶來更好的治療效果。現代臨床癌症治療過程中,通過傳統療法控制病情,為患者贏得時間,再通過細胞免疫治療來提升治療的有效率來防止癌症復發是目前最為高效、認可度最高的治療方式。

小結

雖然我國癌症5年生存率均有提高,但跟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對於大部分癌症而言,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癌症生存率普遍高於世界癌症生存率水平,但日本在腸癌,胃癌,食管癌,肝癌,肺癌,胰腺癌(消化道腫瘤)方面更有生存優勢。

就中國而言,目前各類癌症的5年生存率均與其他國家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黑色素瘤、前列腺癌以及血液腫瘤,我國的5年生存率有的甚至只有發達國家的一半。此外,胰腺癌、肝癌和肺癌仍然是全球致死性最高的三種癌症,赴日接受癌症治療已經是很普及的現象,也大大延長了患者的生命週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能夠幫助更多的人是我研究的意義所在。如果有患者朋友有關於免疫療法的問題需要解答,可以點擊我的頭像私信聯繫到我,這篇文章假如能夠幫助大家身邊有需要的人,歡迎大家轉發關注給我點贊,讓更多的人看到生存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