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眼淚不值錢!鞏俐《奪冠》化身郎指導,走心訓練催淚功力了得

很小的時候就知道“中國女排”是中國的一張名片,但我卻不明白這背後代表的意義,直到看了16年的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頂住壓力,在不被看好的輿論氛圍下,逆風翻盤奪得奧運會冠軍。看到她們站在領獎臺,國歌奏起的時候,眼眶流出的淚水,讓我懂得了這就是女排精神。

當初的這種領悟和熱血沸騰,如今再一次在《奪冠》的觀影過程中出現,畢竟這部電影不僅完美復刻了里約奧運會的精彩,更是再現了多場女排經典賽事的難忘瞬間,高燃的場景瞬間“打雞血”,女排的拼搏又成功“收割眼淚”。


中國女排流血不流淚!觀眾哭吧不是罪

“別哭!中國女排流血不流淚!”是賽場上功勳教練對第一代女排隊員的要求,也是電影《奪冠》所傳達出的“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女排精神的集中體現。

一種精神,三代女排隊員,幾場重要賽事,勾勒出中國女排傳奇史的全貌。


球場上,只有輸贏。因為“要贏”的共同目標,女排姑娘們在一次次艱苦的訓練中,在一場場的比賽裡,她們的友情不斷加深,更加團結和默契。在賽場上,這種精神變成了默契配合和信任,也變成了“沒事,有我扛”的互相托底。讓人觀之無不為之感動和震撼,這是怎樣的情誼啊!

她們的精神也感染著觀眾。女排姑娘們笑,觀眾一起笑;姑娘們苦、累、哭,觀眾也一起哭。有好幾處感人情節,電影院中的抽噎聲音隱忍但很清晰。


沒有80,90,00後,在這裡我們都是女排球迷

1981年女排世界盃總決賽,中日之間冠軍之戰。面對嚴防死守、“打不死”的日本隊,女排姑娘們有傷在身,卻絕不放棄。

在各方面條件都不如國外的情況下,女排姑娘只有一個字,練!


從早練到晚,大年三十晚上還在練。別人扣球一萬個,她們扣五萬個;別人有大型計算機分析數據,教練就“把(攔)網提高一米五,練!”

讓當年的郎平,每天負重深蹲,直到能蹲到舉100公斤。這才有了在中日對戰裡的“鐵榔頭”。


這場比賽特別焦灼,一直打到2比2平。在決勝局時,因為女排姑娘們的頑強、團結和默契,最終拿下冠軍。賽場上的女排姑娘們擁抱在一起,黑白電視機前的人們歡呼了。隨後他們提著燈籠,打著手電筒,來到街道巷子裡,奔走相告,狂歡、吶喊。



作為80,90,甚至00後,你可能沒能親歷那個歷史瞬間,卻在影院裡穿越了時空,和他們一樣,激動著,感動著,被初代中國女排的熱血激盪著。

接著才有了中國女排史的五連冠。

鞏俐演的郎平,果然沒有讓人失望

影片中一個個燃爆瞬間,都與演員的精彩演繹分不開。《奪冠》中鞏俐的表現,絕對是教科書級別的。

影片中,鞏俐淋漓盡致地展現了郎平性格的雙面性。面對比賽和隊員,她冷靜、堅決,盡顯霸氣一面;而當最終贏得比賽,她的淚水不經意流下,溫柔一面更是難得。此外,郎平的經典姿勢、神態和眼神,鞏俐也有“神還原”。


脖子以下全是傷,加上人到中年,郎平日常站姿微微有點提肩、含胸,鞏俐很好地抓到了這一點。


在比賽中,郎平有很多眼神和手勢也很有個人風格。觀察比賽的時候,眼神冷靜、細緻;暫停下場指導時,動作利落、眼神堅定,鞏俐都一一還原了出來。


中年郎平的嗓音有種暗啞,但在給隊員佈局提示時,又帶著瀕臨破音的高亢,鞏俐連音質、語氣也捕捉到,並再現了出來。


在贏得比賽抹淚的一瞬,是郎平鮮少流露溫柔的一面,鞏俐和郎平擦淚的手勢和角度也是驚人相似,可謂神還原。不得不說,鞏皇就是鞏皇!


多機位還原比賽,我彷彿坐在了運動場上看球

熱愛排球的觀眾不難發現,影片裡除了里約奧運會比賽,惠若琪、朱婷等中國女排隊員親自出演之外,還雲集了眾多國家的國手。中日大戰裡,女排姑娘的對手有一部分是真正的女排名將,這還是在導演巖井俊二的幫助下達成的。

從製作水準上看,《奪冠》當中一場戲要用12臺攝像機,機位、走位之複雜之用心,才全方位多角度還原了每一場重大賽事。


《奪冠》為什麼要追求如此真實的還原?為什麼連中日女排大戰的細節也要呈現?在小編看來,導演陳可辛絕對不是心血來潮,而是想要更多的人真真實實地感受到女排將士的拼搏、付出,更讓那些不知道女排為什麼會成為中國體育競技傳奇的人清楚——原來,中國女排和現在每一個為了祖國繁榮昌盛而努力的人是一樣的。

《奪冠》中展示出來的“遇到困難咬牙堅持,我們團結一心,就可以戰勝一切”,值得每個中國人銘記並付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