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馬河流域107條河湧消除黑臭

石馬河流域告別“黑臭河”,水質得到有效改善。10月7日,市石馬河現場指揮部通報石馬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進展情況,截至今年9月底,石馬河流域107條河涌均消除黑臭,其中65條河涌水質穩定達到V類水標準。接下來,將結合“一河兩岸”環境整治工程,推動河涌水質持續穩定向好,真正還岸於民、還水於民。

東莞是廣東治水的主戰場,全省9個國考斷面,有4個涉及東莞,石馬河就是水汙染治理中的“硬骨頭”。今年以來,東莞繼續採取大兵團作戰、各方協同參戰作戰模式,石馬河流域水質得到全面改善,旗嶺斷面水質實現基本達標。

市石馬河現場指揮部現場指揮陶謹表示,通過開展管網完善、雨汙分流、汙水處理設施擴容3項工程,加上河道綜合整治、工業汙染綜合整治、面源汙染綜合整治、流域水環境容量、流域環境行政執法綜合執法等5項管控措施,目前石馬河流域汙水治理基礎設施短板基本補齊,各項水環境治理工程措施建設基本完成。河涌水質得到有效改善,旗嶺國考斷面水質自2019年12月4日以來基本達到V類水標準,實現了“當年中標、當年設計、當年建設、當年達標”的目標。2019年12月12月至今年8月,共計九次取樣水質均達標。9月採用自動站監測數據,月均水質達到V類水標準。石馬河流域107條河涌目前全部消除黑臭,其中65條河涌水質達到V類水標準,經常可見白鷺飛過,河水波光粼粼。

氨氮和總磷指標曾經是石馬河流域攻堅戰的兩大“絆腳石”,河流最主要的汙染源是生活汙水和工業廢水。針對這兩大汙染源,東莞從源頭上加強了管控。一方面,借力科技對違法偷排行為進行嚴格監控;另一方面,強化企業治水的源頭監管,堵住了汙水偷排漏洞,減少汙染排放。東莞市水質在線自動監測平臺數據顯示,2020年1月至今,石馬河平均氨氮濃度為1.148mg/L、總磷濃度為0.255mg/L,達到V類水標準(V類水標準:氨氮濃度≤2.0mg/L;總磷濃度≤0.4mg/L)。截至10月5日,旗嶺斷面共計達標226天,達標率81.3%,晴天都能達到V類水標準。

全媒體記者 周桂清/文 記者 藍業佐/圖

全媒體編輯 賈慶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