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侖:越簡單越好

封面圖 | 《大江大河》劇照


文 | 馮侖(公眾號:馮侖風馬牛)


有一個故事說,有一家人生了孩子,辦滿月酒。一個客人說,「這孩子一定會長命百歲」。雖然這句話未必會變成現實,但孩子父母聽了之後很開心。另一個人說,「這孩子終究是會死的」。這話也不算錯,但是所有人都覺得他不會說話,要攆他走。


很多時候,企業也像是這剛出生的小孩。都希望自己的企業能長命百歲,但是絕大部分企業最終都走向了死亡。從全世界來看,教育組織和宗教組織的壽命要遠遠超過公司,教育組織和宗教組織都有超過一千年的,但是壽命最長的公司,也不過三四百年曆史。


我們從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開始做生意。前幾天我和潘石屹聊天,我們還說,我們從 20 多歲 30 歲開始創業,一轉眼,這都 30 年了。


這 30 年,我們看到了非常多的企業,有的做著做著就沒了,也有一些企業,到現在已經快 40 年了。我就想到一件事情,什麼樣的老闆,什麼樣的企業,用什麼樣的方法,能夠穿越週期,在 30 年、40 年的時間裡,不僅沒有死,而且活得越來越好,企業規模還能夠不斷變大?


我曾經在一些場合也講過自己的這個觀察。我發現,一個能夠穿越時代設置的各種考驗和挑戰,活得久,並且活得好的企業,往往具備三個特點,一共六個字:簡單、專注、持久。


《鋼的琴》| 越簡單越好


今天先說一說簡單。


簡單,首先是公司的產品簡單。比如萬科,很長時間裡,只做一種產品,那就是住宅。比如微信、抖音,一開始都是一個簡單的產品。然後隨著用戶越來越多,它的服務也不斷增加。也就是說,簡單就是公司的產品要聚焦,服務模式要簡單、好用。


可口可樂,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個好公司,它的商業模式,4 個字就說清楚了,賣汽水的,對吧?如果你的事很複雜,比如說,你的商業模式自己一句話說不太清楚,別人一眼看不懂,那你恐怕得反思了。


第二個簡單,是政商關係簡單。過去 30 年,很多企業死於政商關係複雜。不少城市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事情:某個主管城建的領導出事,然後總有幾個地產商跟著出事,在建的樓建設到一半就撂到那了。


政商關係,有三種關係。一種是私人資本跟國有資本的關係。如果能捋得清,那就是正常關係。如果私人資本跟國有資本之間的關係沒搞好,攪合不清,一旦有什麼變化,就很容易被說成「私人資本侵佔國有資本」,以及「國有資產流失」,等等,資本之間扯來扯去,很麻煩,也耽誤工夫。


第二種是企業家跟領導之間的關係。有一種企業家跟領導之間的關係,叫官商勾結,「我給你錢,你替我辦事」。這種關係基本上都會死掉。不是因為貪官被抓起來才死,而是企業一旦習慣了這種思維,不管在哪個地方都用這一套,一定會碰到過不去的坎,然後死掉。


我看到過很多習慣了這種思維的企業和人,永遠把心思放在尋租上,依靠別人給利益而不是依靠客戶,都不是因為對方出事了才出事。習慣用這種方式想問題的企業是好不了的,遲早都會垮。


《人民的名義》| 企業家和領導關係複雜,出事是大概率事件


政商關係的第三種,是企業家和體制、政策、法律的關係。企業家離不開體制、政策、法律的環境。比如說現在的房地產「三條紅線」,這就是政策。你做企業,跟政策的關係沒處理好,它讓你降低負債,你偏要加大負債,那你就是找死。


我們經常開玩笑說,當年在海南,爹牛逼的人都死了。為什麼?爹牛逼,社會關係一定複雜,他就老想走捷徑,想依靠上一代創造的條件去獲得政商關係當中的某些便利,靠上一代批個條子,拿個資源,然後和別人進行不公平競爭。


但是,這樣的人本事越來越小,要做事就得靠人鏈,即通過人脈關係支持權力鏈條,通過權力鏈條獲取資源。但是,人是最難控制的一種哺乳動物,人的行為很難預測,人鏈是脆弱的。人鏈一斷,這種建立在不確定的人際關係基礎上的企業就會出問題。


所以處理政商關係,跟國有資本的關係,跟領導的關係,跟政策的關係,都要簡單,不能複雜。就是要清和親,第一要清楚,第二要親密。該親近的親近,該清楚的清楚,簡簡單單,別那麼複雜。


《無間道》| 角色也不能太複雜


除了公司產品簡單,政商關係簡單,還有一點,企業家的身份、角色要簡單。


有一些企業家追求很多跟自己的企業看似有關,實際沒什麼關係的虛頭巴腦的事情。比如說,我們是做地產的,我就地產商,這就是我的最主要的角色,甚至是終身的角色。但如果一個企業家,不僅要做企業家,還要扮演很複雜的角色,要扮演一個道德聖人,要扮演成教授,還要扮演成藝術家、明星……其實,這些複雜,都預示著很多危險,預示著很多矛盾,預示著很多未來的不確定性,也預示著很多疏漏,而這些都可能導致企業最終崩潰掉。


我們看今天還好好的企業、企業家,比如王石,就很簡單。從第一天開始,他就說,「我不當老闆」,他就是經理人,所以 30 多年下來,他就做個經理人,能賺多少錢全靠工資,退休了就享受生活。還比如曹德旺、劉永好,就在自己的行業安心做自己的事情,都特別的好。


第四,公司治理結構要簡單。太複雜了,只要出了爭端,就不知道誰對誰錯。比如,公司是個夫妻店,兩口子鬧離婚,老公說自己是董事長,但老婆說公司已經把他開除了。「清官難斷家務事」,這樣的治理結構,公司接下來怎麼搞?


還有公司的股權關係,股東與董事會、經理的關係,以及公司的決策程序,等等,越複雜越搞不清楚,公司不出事則已,一旦出事兒,往往就開始扯皮,公司就開始出問題。所以,公司制度也要簡單,要規範,而且透明,同時權利責任非常清楚。


總而言之,經歷了 30 年甚至更長的發展,到今天還活得好的公司,大體上,在這 4 件事都做得很簡單:簡單的政商關係、簡單的產品和商業模式、簡單的人,以及簡單的公司治理。一個企業要想活 30 年,40 年,甚至更久,不用想太複雜的事情,你就檢討自己的事夠不夠簡單?越簡單越好。


圖片來自網絡

主編|王滔 編審|陳潤江 顧問|王淑琪